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初中教学 >> 八年级物理教学 >呵护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经典

呵护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经典

收藏本文 2024-01-26 点赞:30949 浏览:143534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心理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主要有亲情缺失、家庭教育缺失、监护缺失,这些问题都严重地影响着留守儿童身心的正常发展。本文就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从家庭、学校两方面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教育;建议
1671-0568(2012)25-0165-02
留守儿童又叫空巢儿童,指的是那些父母双方或一方常年在外打工,把其未成年的子女留置在户籍地而产生的一个特殊社会群体。由于留守儿童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多由祖辈照顾,打破了原来稳定的家庭模式,造成亲情和家庭教育的双重缺失,使他们在学习和心理方面存在种种问题。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教师既要对学生的现在负责,也要对学生未来的发展负责。因此,教师更要尽可能地关注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因材施教,使他们在缺失父母爱的情况下也能得到身心的全面发展。如何结合小学生校园生活和家庭教育的实际,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素质则尤为重要。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产生

在我国,产生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主要经济产业都集中在沿海及各大城市,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其次,农村的生产力水平比较低,生活质量差,难以满足生活需要,大量农民外出打工。再次,城市人流复杂,民工工作又极为辛苦,怕没有多余的时间照顾孩子。此外,民工工资很低,难以负担孩子在城市里高额的生活和教育费用。这就使得大部分农民将子女留在农村,形成了大量留守儿童。

二、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1.学习习惯差。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虽然有少部分留守儿童能正确认识自己,自律、自强,乐观向上,学习成绩优良,但是大多数留守儿童在学习上欠缺主动性、自觉性,学习无目的,学习习惯差。这就使得这些儿童对学习越来越不关心,常迟到、上课提不起精神、注意力不集

摘自:毕业论文小结www.udooo.com

中、不能较好地完成家庭作业等。
2.认知和价值观的混乱。儿童的道德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最早是受父母的价值观和行为的影响,并把学到的价值观念转化为行为准则。因此,缺失了父母在言行举止和教育等方面的引导,使他们不可避免地产生了道德认识上的困惑。主要表现为自信心不足、自卑、集体主义观念淡薄和个人主义、功利主义。
3.人格发展不健全。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可以说这些留守儿童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孤儿”或“单亲孩子”, 使得这些孩子缺少了与父母最基本的交流和倾诉的机会,从而导致他们心理情感的偏差。主要表现为内心封闭,情绪消极,缺乏安全感,心理承受力差,性格孤僻,不愿意也不善于同他人交往,存在抑郁自卑,乃至愤世嫉俗的心理。
《“留守孩”心理健康水平分析》一文的调查显示,留守儿童中情绪不平衡的占42.4%,其中焦虑的26.3%,抑郁的24.2%。四川省心理学家游德良对井研县门坎小学近 400 名留守儿进行心理调查后发现,这些孩子中近八成存在心理问题,其中106人存在焦虑心理,107人有抑郁症状,88人属易怒性格。李宝峰的研究显示,留守儿童在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等的分值均高于全国常模,而抑郁、敌对已达到显著性差异水平。

三、对留守儿童诸问题的建议

1.家庭方面。

(1)改变家长的外出务工方式,多与孩子相处、沟通。父母外出务工时,最好留一个在家,保持家庭教育的存在与完整。如双方都外出,最好把孩子安排在工作城市一起生活。如果留守儿童由他人监护,父母要经常给儿童打电话,加强情感沟通交流,给予关怀和呵护,而不仅仅只是满足他们的物质需求。平时只要有机会,需尽量和孩子共同做一件事,不管是非常简单的小店购物,还是有组织、有意义的亲子活动。父母为他们的道德成长所做的一切,会使他们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安全感。
(2)家长应该主动加强和学校的联系。社会生活的压力大,不少家长只顾着工作,根本没有抽一点时间来关心一下自己的孩子,就连孩子在哪个班级念书、班主任是谁都不知道,更不用说了解孩子的学习和思想状况了。家长的漠不关心会使孩子产生孤僻、消极的思想。家长应该加强与学校老师的联系,如工作有变动,有变动,应及时通知学校方面。可以定期打电话询问孩子在校的各项表现情况,了解他们在学习生活上的情况,以便出现问题时进行及时的疏导。
(3)加强监护人的监护责任感。监护人在监护过程中要倾注更多的亲情和关怀,也要及时向留守儿童父母以及学校反馈他们的情况,监护人大多是爷爷奶奶,对孩子总是特别溺爱。而且就算他们想管教孩子时,也常常担心自己会不会管得太严,反而惹来儿童父母的不满。对于这些,家长一定要做好与监护人的沟通。

2.学校方面。

(1)掌握心理辅导的基本技术。教师掌握辅导技巧,对化解留守儿童的心理冲突,排解他们认知和情绪上的困扰是有很大帮助。如果这些情绪和心理问题不能得到很好地疏导,不仅不利于他们形成健全的道德人格,而且也为他们日后道德过错行为和反社会行为的出现埋下了隐患。因此,帮助他们度过留守期间的心理危机阶段,为他们的道德成长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是农村教师特别要重视的问题。
(2)建立留守学生档案。学校可对留守学生建立档案,随时收集他们在校学习与发展过程的信息,记载成长过程,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生活状况、思想表现等,并随时与其监护人联系。同时加强教师与留守儿童的感情沟通,使留守孩子愿意向教师吐露自己的情感,以便教师全面及时地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给予他们理性的评价,并制定出合理的思想道德目标。对在规定时间内达到预期目标的学生要及时给予奖励,否则要对他们进行教育和惩罚。
(3)构建亲情关爱网络。开展各种形式的结对帮扶活动,主要有以下五种形式:优帮差、城帮乡、大帮小、师帮生和老帮少。还可以定期举办针对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见面会,建立良好的“学校—家长”沟通机制,改进留守儿童代养人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定期把出现的道德问题与家长进行沟通和反馈,使家长的教育更好地配合学校的道德教育工作。
(4)学习心理辅导和法制课程。在学校开展生存教育、安全教育、感恩教育和自强自立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的自理、安全、感恩、合作意识和良好的心理基础。而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和淡薄的法律意识是现阶段最常见的通病,应让儿童通过学习及时纠正心理问题、增强法律意识,促进身心的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甘德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小学校长,2009,(8).
黄爱玲.“留守孩”心理健康水平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5).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