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班主任 >> 班主任经验 >发达国家农民工教育政策对我国农民工培训小结

发达国家农民工教育政策对我国农民工培训小结

收藏本文 2024-03-01 点赞:35042 浏览:159964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虽然为进一步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及城镇转移,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仍存在认识不到位、投入严重不足、培训质量和效率不高等问题。在发达国家,通常都是由国家统筹安排,相关部门做好指导与协调工作。其完善的法律制度、广泛的教育培训资金来源、多元化的教育培训形式及丰富的培训内容可资借鉴。
关键词:农民工;农民工培训;发达国家,教育政策
1009-4156(2012)08—186—04
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和乡镇就业,农民工成为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特殊的社会群体。发达国家为解决其发展进程中的农民工问题,曾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对农民工进行教育培训就是其中之一。发达国家政策措施及管理方法值得借鉴。

一、我国农民工培训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我国农民工培训的现状

农民工培训是一项关系到我国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人力资本投资活动,必须对其实施有效的公共管理。农民工总体素质不高,普遍缺乏适应城镇建设需要的劳动技能,严重影响了其向非农产业和城镇的转移。大力开展农民工培训,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的有效转移,是增加农民收入和推进城市化进程的重要举措。
1.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并采取了相关措施。近年来,党、国务院及有关部委为提高农民工素质和就业能力,进一步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及城镇转移,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开展了众多针对农民工的培训工程,各级地方政府也采取优惠措施来吸引和鼓励农民工参加各种培训。
2004年,教育部制定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规划》。同年,农业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科技部、建设部、财政部等六部委联合实施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对有意愿转移到二三产业和城镇就业的农民,由政府财政补贴,在输出地开展转移就业前的职业技能短期培训。
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规定,职业教育要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怎么写作,以促进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地转移,促进农民脱贫致富。
2006年,国务院发出了《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要求大力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和引导性培训,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规模,提高培训质量。同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定了“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据该计划,2006 2010年要对4000万农村劳动者进行非农技能培训,年均培训800万人;培训合格率达到90%以上,就业率达到80%以上。
2007年,国务院扶贫办牵头实施了“雨露计划”,要求各级扶贫部门整合社会培训资源,公开认定培训基地。对青壮年贫困劳动力进行转移培训。2008年,国务院发出《关于切实做好当前农民工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大对农民工培训的投入,改进培训方式,提高培训效果。
2009年,国务院发出《关于做好当前经济形势下就业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强就业怎么写作和职业培训,促进农民工在城镇再就业。同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发出《关于进一步规范农村劳动者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工作的通知》,要求实施分类培训,强化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010年,国务院发出《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民工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科学统筹和把握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力度和节奏,明确农民工培训的规模和重点。
2.培训资金投入不断增加。农民工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必须有充裕的经费作保障。目前,农民工培训主要项目及其资金的来源渠道分别是:“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就业补助资金支出;“阳光工程”,财政专项资金支出;“雨露计划”,扶贫资金支出。不仅财政有投入,地方财政也有各种各样的支持投入。
2004年4月,农业部等六部委共同启动实施的“阳光工程”,补助资金与各省(区、市)安排的补助资金捆绑使用,原则上东部地区按人均120—130元、中部地区按人均160—170元、西部地区按人均180—200元的标准进行补助。财政投入专项补助资金6.5亿元(2004年、2005年分别投入

2.5亿元和4亿元),同时带动各省级财政投入10亿元。

2006年,财政共安排6亿元补助资金用于农民工培训。据农业部对9个专业的调查统计,财政对每个受训农民的补助资金在2006年达到230元,为阳光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资金保障。2007年,财政投入9亿元,比2006年增加了50%,东、中、西部地区人均补助标准分别为173元、250元和300元,对于保证培训质量和转移效果,起到了重要作用。2008年,财政投入农民工培训的资金达到44.15亿元,重点向技术含量高的中长期培训倾斜。地方自筹资金的培训项目为

5.04亿元。2009年以后,很多地方政府增加了投入,配套的资金增多。

3.培训人数不断增加。2004年4月,农业部等六部委共同启动实施的“阳光

源于:论文标准格式www.udooo.com

工程”,2004—2005年分别培训农村劳动力250万人和280万人;2006—2010年五年内每年培训600万农民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组织的“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每年培训800万农民工。根据国务院农民工办的调查统计,2008年,各地共实际培训农民工大约有1950万人,其中: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技能就业计划”培训900万人,农业部门“阳光工程”培训950万人,扶贫部门“雨露计划”培训150万人。另外,针对有创业意愿的农民工进行创业培训150万人,科技部门“星火计划”培训200万人,各地还开展了大量的引导性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
技能培训对农民工增收的效果超过正规教育,受过职业培训的农民工更容易成为怎么写作人员和生产工人。技能培训除了增加收入,对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以及稳定农民工群体的就业有积极作用,还对农民工就业条件的改善、职业层次的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我国农民工培训存在的问题1.对农民工培训的认识有待提高。虽然国务院及相关部委就农民工培训问题制定了规划,先后发布了多项意见和通知,也启动了多项针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工程,但地方政府并未把培训作为提高农民工素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他们更多的是关注农民工转移就业本身,而非其就业技能的培训提高。加之缺乏相关

源于:毕业论文致谢信www.udooo.com

的社会保障制度,国家有关农民工教育与培训的政策难以落实。
囿于眼光及农民工流动性相对较大等现实问题,用人单位往往把农民工培训视为额外增加的成本,不愿对农民工培训进行投资。而农民工自身,由于其大都从事工作时间长、报酬较低的体力劳动,培训与否都能找到工作,所以他们认为培训的意义不是很大,因而不愿投入时间和资金接受培训。农民工对城市生活缺乏认同感,对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组织的培训缺乏足够的信心,也影响了农民工的培训意愿。
2.农民工培训存在供给与需求的错位。公共怎么写作均衡化是各国政府努力的方向。我国政府的公共怎么写作职能并没能得到很好的履行。虽然近年来政府对农民工培训的重视程度已大幅上升,但农民工培训的供给仍存在总量不足、结构失衡的问题。政府供给的培训,即便是不足量的供给也存在着与需求之间的错位。
现行的政府培训项目的承办者主要为县以下(含县)的培训机构,培训仍然以职前为主,在对接企业用工培训和就业后再培训等方面的怎么写作不到位,不能引起农民工的兴趣。培训机构过于集中、布局不合理,教育与培训内容与市场需求联系不紧密,部分培训机构培训手段落后,农民工受益不明显,既增加了学习者的经济负担,也增加了用工单位的成本。
农民工个人由于支付能力的局限,对培训费用的支出意愿较低,因此,在选择培训内容时偏重于短期即可获得收益的培训项目。他们大多对从业能力培训比较重视,对劳动强度低、预期收益状况好的项目需求较高,对传统性技术需求较低,对法律、城市生活常识、自我保护意识等内容持无所谓的态度。由于劳动力市场状况及社会制度等客观因素,有时农民工培训并不能提高即时收入,这些不确定性因素限制了他们的参培意愿。
3.农民工培训经费保障严重不足,资源过于分散。由于政府投入有限、用人单位投资动力不足,因此,资金紧缺成为当前农民工培训工作中的瓶颈。由于农民工支付培训费用能力偏低,投资于培训的意识不强,而现实中个人需要承担的比例又过大,影响了农民工参与职业技能培训的意愿。
以国家财政投入力度最大的“阳光工程”为例,2004—2006年,财政共安排“阳光工程”专项资金12.5亿元,省级财政配套资金达10亿元,但相对于1.2亿离土又离乡的农民工群体而言,这些资金无异于杯水车薪。如果再包括离土不离乡的农村劳动力,农民工的数量则达到2亿,相较于这一数字,这些经费投入真是寥寥无几。
尽管目前国务院扶贫办、教育部、农业部、科技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委及妇联、共青团、工会等组织都有一定的培训资源,也相应承担着一定的培训职能,但由于培训资源分属不同的部门,对不同层次、不同内容、不同方式的培训工作缺乏整体协调和宏观布局,反而不利于培训资源的有效利用。整体培训工作缺少一个强有力的管理部门来统筹,不利于有效整合培训资源,也不利于形成培训效果的激励和反馈机制,难以形成政策支撑体系。
4.培训内容不完善,质量难以保证。目前,我国农民工培训内容不完善,不能切合农民工特点及需求,与就业脱节的情况比较严重,不适应农民工的学习需求,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培训项目主要局限于农民进城后的短时技能培训,授课时并不考虑参训农民工的文化基础和层次,技能培训缺乏针对性,课程和教学与岗位需求脱节现象比较严重,培训质量和效率不高。培训内容落后于市场需求,对农民工参与培训后所学技能是否为社会急需顾及较少。低收费的培训课程的职业主要分布在层次较低的范围,技术含量较高的培训和技能鉴定收费却很高,让原本收入就很低农民工只能望而却步。培训项目忽视相应的文化及思想观念的培训,像公益性怎么写作、转移前的引导性教育、城市生活常识教育和法律常识等培训项目也较少,影响了培训实效。

二、发达国家农民教育政策的历史经验

(一)完善的农民工教育培训法律与制度

英国非常重视农民工职业教育与技术培训工作,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培训计划及设置专门机构来支持和开展农民工培训,并在经费上给予一定的资助。早在1723年就成立了农业知识改进会,这是近代最早的农业协会组织。1838年又成立了英国皇家农学会,农民工的教育培训由此逐渐形成了制度。为了更有效地加强对农民工培训,英国政府于1982年颁布了《农业培训局法》,1987年又对该法进行了修改和补充。
为了解决农业过剩劳动力转移问题,二战后的美国顺应经济结构变化的新形势,强化了政府干预手段,通过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使之适应非农业部门的要求,较顺利地实现了向非农业部门流动。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美国政府制定了多种加速农业人口转移的立法和计划,对进行职业转型的农民工实行免费培训,使农民工职业转型培训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日本从明治维新时期起便出现了农民工进城现象,一战后呈现出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转移现象。针对人多地少、资源短缺的特点,日本政府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进行了有效干预。日本政府特别重视农民工的教育培训,通过立法和教育投资调节及奖励措施进行总体规划。1883年颁布的《农学校通则》、1958年颁布的《职业训练法》、1977年颁布的《农业改良促进法》,明确了农民工教育培训的地位,实施公共职业训练和企业职业培训、职业鉴写作度,强调校企协作关系。

(二)多元化的教育培训形式

建立完善的系统以调动各方面资源,实行多元化的培训形式,是发达国家开展农民工教育培训的特点。经过多年的发展与整合,各国均建立了农民工教育培训的高、中、初教育机构,教育培训队伍也实现了专业化,这为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英国既有国家举办的遍布全国的农业培训中心,也有许多由农村企业公司、社会团体以及个人兴办的各种类型的短期培训班。在聘用农民工教育培训学校教师时,既非常重视审核应聘者的学历、经历,更强调教师的实践技能,对聘用者还有六个月的试用期。

源于:大专毕业论文www.udooo.com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