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新闻传播 >> 传播史 >党报党报特点舆论监督和舆论引导方式

党报党报特点舆论监督和舆论引导方式

收藏本文 2024-04-09 点赞:33900 浏览:156515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自2011年8月9日等五部门部署在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以来,北京市委机关报——北京日报在“走转改”中积极探索新闻工作规律,进一步深入思考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在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党报如何通过报道创新,有效发挥党和人民的喉舌作用,提升党报的舆论引导能力,强化党报作为主流媒体的公信力。在积极探索创新的过程中,北京日报已经初步形成了党报特色的舆论监督和舆论引导模式。
【关键词】党报;舆论引导;“走转改”
自2011年8月9日等五部门部署在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以来,特别是2012年春集中开展大规模、大范围“新春走基层”活动以来,北京市委机关报——北京日报践行“走转改”活动不断深入,以“三贴近”原则为报道准绳,“在路上、在基层、在现场”、“说实话、说新话、说老百姓的话”已化为每一名日报记者的自觉行动,新闻报道越来越明显地呈现出群众喜闻乐见的“短新实”之风。
在此基础上,北京日报按照深化“走转改”活动的要求,在“走转改”中积极探索新闻工作规律,进一步深入思考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在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党报如何通过报道创新,有效发挥党和人民的喉舌作用,提升党报的舆论引导能力,强化党报作为主流媒体的公信力。在积极探索创新的过程中,北京日报已经初步形成了党报特色的舆论监督和舆论引导模式。

一、舆论监督和舆论引导是党报与生俱来的鲜明特色

密切联系群众、重视舆论监督和舆论引导是党报一贯的作风。1942年4月1日,创刊刚刚10个多月的第一家大型机关报《解放日报》开启改版,延安整风运动成为报道中心,“农民创造变工队”这种基层创新新闻也能登上报纸的头版头条。
1948年4月2日,在接见《晋绥日报》编辑人员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办好报纸,把报纸办得引人入胜,在报纸上正确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通过报纸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这是党的工作中的一项不可小看的、有重大原则意义的问题。” 1948年10月,刘少奇在《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中指出,人民依靠记者“把他们的呼声、要求、困难、经验以至我们工作中的错误反映上来,变成新闻、通讯,反映给各级党委,反映给,这就把党和群众联系起来了”。 上述讲话,体现了我党领导人对党报联系群众、进行舆论监督和舆论引导的严格要求。
新中国成立后,党报沿袭了密切联系群众、重视舆论监督和舆论引导的优良作风,文字内容生动鲜活、对人民群众影响深远的新闻报道不断涌现,如1966年2月7日人民日报发表的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就是体现党报优良作风的典范之作。
二、在改革开放深入发展阶段,舆论新格局的形成对党报发挥舆论监督和舆论引导作用提出新要求
1992年年初,发表南方谈话。同年10月,在中国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式确立。党的十四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强化法律监督机关和行政监察机关的职能,重视传播媒介的舆论监督,逐步完善监督机制,使各级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置于有效的监督之下。
1997年9月12日,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要把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结合起来,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
2002年11月8日,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加强组织监督和监督,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
2007年10月15日,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落

源于:论文的标准格式www.udooo.com

实党内监督条例,加强监督,发挥好舆论监督作用,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
201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高度重视并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各级党政机关和干部要坚持工作重心下移,经常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做到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
由上述文献我们可以看出,在市场经济确立发展这20年来,我们党始终坚持密切联系群众这一优良传统,对党报的舆论引导和舆论监督能力的要求,也随着时怎么发表展而不断提高。面对新媒体冲击和舆论引导新格局,党报必须发挥自身的优良传统,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有效发挥舆论引导和舆论监督作用。2011年8月9日,等五部门召开视频会议,部署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部长刘云山强调,新闻战线要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着眼于把握新闻舆论正确导向,着眼于提升新闻队伍能力素养,扎实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2011年8月21日,时任北京市委书记的刘淇专门对北京市新闻、理论、文艺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作出重要批示,强调到农村去、到社区去、到企业去,到基层干部群众中去,更好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更好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更好地感受广大基层群众的冷暖,更好地反映基层群众的心声、讴歌伟大的时代。在深入践行“走转改”活动中,北京日报努力创新探索,力求形成党报特色的舆论监督和舆论引导模式。

三、深入践行“走转改”,北京日报创新党报舆论监督和舆论引导模式

自去年8月以来在全国新闻战线广泛开展的“走转改”活动至今已有一年多。按照深入开展“走转改”、在“走转改”中探索新闻工作规律的要求,笔者在查阅这一年来北京日报各版报道基础上,选取了要闻版、北京新闻版等主要版面的20个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版面,针对版面上刊载的深度报道文章展开分析研究,力求较准确地总结概括出北京日报创新党报舆论监督和舆论引导模式。笔者认为,北京日报在深入践行“走转改”活动中形成的党报特色舆论监督和舆论引导模式,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

(一)勇于直面社会矛盾焦点,及时策划正面引导报道,讲艺术求实效

1.新闻理念: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勇于、善于针对社会矛盾焦点及时发言,追求正面引导作用的有效发挥,强化党报在群众心目中的主流媒体地位。社会矛盾焦点问题常常是普通百姓颇为关切的现实问题。党报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必须及时给予正确的正面引导。但是,只有直面社会矛盾焦点展开正面引导的勇气是不够的,还要有进行有效正面引导的能力和方法。这要求党报必须会说话,也就是善于运用百姓习惯的语言、百姓熟悉的事物进行表达,令人易于接受。部长刘云山2012年2月7日在电视台“新春走基层”活动座谈会上的讲话也提出要求,要注意改进报道方式,深入研究新形势下受众的心理特点和接受习惯,准确把握群众需求、贴近群众心理,不断创新表现形式、丰富报道内容,不断提高新闻报道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北京日报本着尊重新闻传播规律的理念,不回避、不退缩,悉心考虑受众的感受和需要,摆脱说教和俯视视角,运用受众易于接受的方式和语言及时发声,努力追求正面引导作用在百姓中间的有效发挥。

2.实践特色:正面深度报道、系列报道感人至深,形成阅读强势。

在上述新闻理念的指导下,北京日报采用深度报道、系列报道等形成阅读强势,循循善诱地展示和释放全面、真实的正面信息,让读者产生对社会矛盾焦点事件的正确认识。
以直击医患矛盾的深度报道《同仁一日》、系列报道《妙手仁心》专栏为例。按照上级机关指示,北京日报在同仁医院医伤事件发生后,要做一篇缓解医患矛盾的正面深度报道。在这个节骨眼上,如何将百姓已被负面情绪影响的心拉回理性的正轨?只有用百姓关切的事实,才有可能获得真正的关注和认同。
《同仁一日》采用一日纪实的写作手法,运用百姓惯常审视医护人员的视角,在现场悉心记录医者的忙碌。 “下午一点多才下手术的杨庆文大夫走下手术台,活动了一下由于一个姿势太久而略感僵硬的胳膊腿儿,第一感觉就是又饿又渴——怕术中上厕所,他一上午没敢喝水”, “其实,喉科医生并不爱做喉状瘤手术,倒不是因为这个手术风险大,患者极易在术中窒息死亡;也不是因为在术中,病毒会飞溅到主刀医生的脸上和手上,让医生染上扁平疣;更不是因为手术中的激光会对医生的眼睛造成很大损伤。而是因为,这个病的发病机理到现在还是个谜。”……这些真实的白描,让读者很受触动。大半天水米不进、操作医疗器械对身体造成伤害、在手术中感染病毒,这些普通人可能一日都难以忍受的身体伤害,医生却能为了治病救人而日复一日的默默承受。医生的职业道德品格究竟如何,是否当得起白衣天使的美誉,自此无须赘述,读者心中早已有数。这篇长达5000多字的深度报道,是北京日报在深入践行“走转改”活动中探索党报舆论引导模式的典范。
2012年4月,蓄意伤害医护人员的暴力犯罪再度发生。面对社会矛盾焦点问题,北京日报主动出击,迅速在一版策划推出系列报道专栏《妙手仁心》,展现北京普通医务工作者以仁心仁术治病救人的感人事迹,在百姓心中绘就北京医护人员的正面群像。

(二)深入调查百姓关切热点,以专业精神和职业素养换位思考,深度和贴近性并举

1.新闻理念:发挥记者的专业优势换位思考,成为群众的眼睛和耳朵,以深入的调查、深刻的思考潜移默化地引导群众形成对事物的正确认识。
“一切有追求、有抱负的新闻工作者,都应该奔走在路上、扎根在基层、活跃在现场,把新闻写在广阔大地上,写在人民群众心坎上。”这是部长刘云山2012年2月7日在电视台“新春走基层”活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对新闻工作者提出的殷切希望和要求。
在舆论新格局业已形成的今天,北京日报作为具有60年悠久历史的党报,在联系群众、关切民生方面不断完善提高,按照深入践行“走转改”的高要求,将目光更多地聚焦在百姓关切的热点问题上,奔走在路上、扎根在基层、活跃在现场,用党报记者的思路和专业精神、职业素养,深入调查分析,以解剖麻雀式的写作手法,为百姓呈现热点问题的现状、根源和解决路径,使人们潜移默化地形成对热点问题的正确认知。
2.实践特色:以解剖麻雀式的思路深入下去,记者角色换位为对此深度关切的市民,用心调查,横向或纵向层层深入,揭示核心问题。
2012年1月,在新闻战线“走转改”活动开展5个多月之时,北京日报深度报道版——调查观察版面抓住新年来临契机,锁定百姓关切,认真对照“走转改”的要求对报道选题、采写内容、版面形式和报道语言等展开令人耳目一新的全方位调整。
总体来看,调查观察版的调整主要呈现以下四个特点:
一是深度关切百姓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如《社区电瓶小巴为何两次被叫停》、《四问龙年月嫂》、《暗访京城“酒后代驾”》等,强化选题的贴近性,有效发挥党报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积极作用。
二是以专业水准和职业精神深入基层展开解剖麻雀式的细致调查,换位思考,为读者提供从现象看本质的正确认知。如《在学校,孩子吃得营养安全吗?》调查,就是“解剖”七一小学这所本市食品安全示范校得来的。解剖“麻雀”的意义在于,可以让更多小学能够有标杆可以学习,让家长称赞、孩子喜欢的食品安全示范校能够在全市顺利地推广,造福更多市民家庭。在《无障碍设施尚待“无缝衔接”》调查中,记者变身为依靠盲杖行走的“残疾人”,这种换位思考的体验让读者对残疾人出行难有了新的认识高度。
三是用生动鲜活、朴实清新的报道语言,为读者提供可读性强的深度调查。如《社区电瓶小巴为何两次被叫停》调查,在总结被叫停原因时,说道:“运营合法性‘先天不足’,‘身份认证’又无眉目”。这些生动鲜活的报道语言,提升了调查的可读性。
四是在版面编排形式上,追求层次分明、逻辑清晰的版面语言,将深度报道拆分为数个调查层次,横向或纵向设立调查主题,力求阅读方便。如《保险加盟“新农合”带来了啥?》调查,就是层层递进的纵向拆分。又如《暗访京城“酒后代驾”》调查,则是按照代驾“正规军”、“杂牌军”、“游击队”这样的横向分类展开分析的。

(三)主动出击难点问题,创新与群众互动的方式

1.新闻理念:党报舆论监督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群众反映的问题最终得以解决,有实效的舆论监督,将极大地提升党报在媒体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公信力。
部长刘云山2012年2月7日在电视台“新春走基层”活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要求,在深化“走转改”活动中,我们的新闻报道既要正视基层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真实反映普通群众的愿望要求,又要充分反映各级党委政府的积极努力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防止片面单纯地揭示问题、凸显矛盾,引导人们正确认识社会转型期的现实国情,鼓舞士气、凝聚力量,更好地发挥新闻报道的建设性作用。党报的舆论监督,目的是为了促进政府机关的各项工作。北京日报创新党报舆论监督模式,主动出击难点问题,为民鼓呼与促进工作相契合,创新与群众的互动方式,追求舆论监督实效。
2.实践特色:重视问题解决后的信息回馈报道。创新与群众互动的渠道和方式,为政府与市民搭建沟通桥梁,发挥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纽带作用。
在深入践行“走转改”的促动下,北京日报带有舆论监督性质的专版——政府与市民版,今年进一步增强了创新实践,特点主要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发挥党报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优良作风,为提升舆论监督力度,专门在版面头条位置开设《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民生调查》专栏,对群众反映强烈而又有解决可能的难点问题展开多头调查。专栏的舆论监督报道特色在于,在每篇报道的结尾都会有相关部门为解决问题而做的回复或承诺,体现了舆论监督的实效。
二是针对群众关切的疑问,主动协调相关部门开展面对面交流。这是北京日报舆论监督报道的第二大创新。这种创新实践,不仅融洽了政府和群众的关系,而且更加有效地发挥了舆论监督作用,提升党报在群众中间的公信力。如《“亲手检测后,我放心了”》这篇报道的内容,就是北京日报在接到群众来信反映输变电设备与居民区较近,担心电磁安全问题后,主动与市电力公司共同组织的一次“面对面”活动。
三是创新与群众互动栏目的设置,重视问题解决的反馈报道,对政府相关部门为解决难题而做出的努力予以大力宣传。目前,政府与市民版的回馈式报道栏目包括《回音》、《人民建议与反馈》、《有问有答》等。党报的公信力,在北京日报深入践行“走转改”创新舆论监督模式的不懈探索中,进一步增

中专毕业论文www.udooo.com

强。
(作者为北京日报内参部副主任)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