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新闻传播 >> 传播学 >简谈新闻管理存在理由与策略

简谈新闻管理存在理由与策略

收藏本文 2024-03-02 点赞:5094 浏览:17066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媒体的传播功能由四个方面构成:舆论监督、社会化、树立榜样、劝导世风。然而,在急功近利的新闻理念指导下,在收视率的压力之下,现在的民生新闻往往只注重渲染前两项功能的完成,已经走进了一个拐角或者说误区:集中的社会负面新闻的堆积,太多的灰感的不提炼记录,太多的犯案细节解剖,使观众越来越感受到黑暗的恐惧,使新闻甚至充当了反面的教科书。当自己做的新闻还要叮嘱自己的孩子“不可以看”的时候,媒体本身便失去公信的权威,成了迎合低级趣味的帮手。
民生新闻的概念这些年炒得热火朝天,让不少媒体受益非浅,《南京零距离》,一度红遍全国。本省来说,先是湖南经视都市频道在《都市一时间》宣传片中引人注目地提出“民生视角,本色表达”。然后,长沙政法频道从“车祸、案例”的灰色地带中探出头来,正式提出要做“民生新闻”。民生新闻关注百姓生计,原始记录普通百姓生活和情感状态,已经着实火过了一把。
湖南的新闻管理存在的理由及策略相关论文由www.udooo.com收集民生新闻经历了两个阶段。初期的民生新闻萌芽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声誉雀起的“社会新闻”,其中以湖南有线电视台的《街头拾零》、长沙电视台的《晚间报道》等为代表。对老百姓而言,他们的媒体社会地位在这个时候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单纯的宣传的接收者成为了新闻的参与者和主角。有时借助媒体,他们为之不满的某些存活状态还可能发生变化。这个阶段,媒体在大众心中是可以被“利用”的,媒体眼里的大众也是如此。这一期间的民生新闻在内容上也多是浅层次的舆论监督:哪条路该修了,哪栋居民楼前污水横流,哪里垃圾成堆,哪个单位因为改扩又砍掉了一些绿化树等等。在表现方式上,这些新闻多是真实、朴素的记录现场和百姓反映。这一期间民生新闻契合了当时政府与群众对城市建设破旧立新的迫切愿望,也与刚刚富起来的群众渴望提升生活品质的时代精神同步合拍。而这种新闻的火暴也充分说明老百姓关心的首先是自己身边的事。尽管后来,我们戏说这一时期的新闻是“垃圾新闻”,但他的作用是无庸置疑的:它深刻加速了新闻的平民化进程。
进入本世纪,新闻更加强调个性、新锐和理念,民生新闻也随之进人了他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其中以《都市一时间》和《政法报道》为代表。都市频道在新闻宣传片中提出“用心力感受冷暖,用良知检讨社会”;长沙政法频道则张扬出“圆融世间情理,方正天下法度”的大旗。在内容上,前者让“百姓说话”,将知情权和话语权甚至判断权通通交给大众;后者关注弱势群体,为他们的生计鼓与呼,有此无原则的“骂富济贫、嫉恶如仇”。在表现形式上,这一时期的民生新闻与观众的互动做到了极致:因为一则新闻的号召,会有上百名群众上医院为做手术的孩子守侯、祝福:在看过关于灾区失学孩子的报道后,成千上万的市民会通过媒体捐资捐物,最后建起了一所“民生希望小学”;观众的短信参与和网络留言也被充分应用到节目中。围绕市场经济深入而出现的人们价值观的变化,在城市居民步人小康后建设和谐社会的强烈愿望为这一期间民生新闻发生的转变提供了强有力的社会支持。应该说,前期的民生新闻,基本上是纯粹的、热情的,为社会大众所需要的。
但是,当大众习惯了过多过滥的悲情渲染,麻木了肤浅、普通的存活记录:也随着越来越多同质媒体之间竞争的白热化,在收视率数字的大棒指挥下,这一阶段的民生新闻随后出现越来越明显的媚俗、恶俗倾向。这种低层次的“民生”取向虽然为媒体在初期赢来了一些收视率,但在另外一个层面上则意味着对无聊市井趣味、社会阴暗面的迎合,甚至是对某些不和谐现象有意无意的放任。来自观众的这一强烈诉求及政府主管部门监管力度的加大,必定使民生新闻进入发展的第三阶段:以真正民众需要为本的“民本”新闻时代,社会责任感也必将再度成为媒体标榜和崇尚的职业价值尺度。
“民本”新闻更强调责任和主流。新闻媒体将主动担当起更积极的角色,去加强公民的职责和权益保护,进而推动社会和文明的进步。这个概念的核心是强调向公众负责,以公众利益为先导以此提升新闻品质。我们已经看到了这种新闻的发端和成长。
2005年9月底之后的《都市一时间》,一夜之间完全抛弃了陈旧的民生理念,锐意突破原始的民生新闻,倡导能对大众真正有用的“民本”新闻,使媒体成为多种声音兼容并蓄、良性互动的公共平台,所有事关国计民生的话题都能在这个平台上交相辉映,碰撞出思想的火花,然后让大众享受,利用。“民本”支撑下的《都市一时间》很快为大众所喜爱,收视率也未见下跌,在这个新兴良性的公共平台上,既有上情下达,也有下情上传,更有媒体独家对各种声音的深思、评判与引导。都市频道今年五月推出的《都市社区》,也是以民为本,全面升级了“百姓说话”和“社区兄弟”。在为百姓维权的基础上,运用舆论的利器除恶扬善、激浊扬清,最终提升公民应对和解决社会理由的能力,化解各种社会矛盾,推动社会和文明的进步。与此同时,全新“民本”的经视直播都市“展优美民情民风、奏主流和谐和音”,整体份额也依然,而且也越来越为高端的、主流的受众所接受。可见,谁率先抢占了,“民本”的阵地,谁就会笑得更远。
“民本”新闻有着以下优势:
首先,立意更高,能更有效地实现传媒社会功能。民生新闻反映的是一种“存活取向”,“关注百姓,怎么写作百姓,做百姓的代言人”是这类新闻的基本精神内核。它的大多数新闻是对民众原生态的关注,而民众的话语权则多是由媒体来代言的。在这方面最典型的就是”媒体越俎代庖去为百姓讨说法”。有的甚至会说“有事您说话”、“帮忙帮到底”,这种媒体功能的故意暗示其实是不正常的,在这类新闻中,媒体其实充当了所谓“侠客”和“判官”的角任。
而“民本”新闻更注重塑造电视新闻的人文品质和精神内涵,注重打造真正的媒体力量:正确、合理的舆论监督和引导社会正常秩序的建立。已经有很多新闻采取的是“介人式”地报道方式,记者亲身介人其中,在报道新闻事实的同时,发起公民讨论,充分地听取意见,寻求解决理由的策略,并促使公共理由最终得以解决。比如说《都市社区》有律师团,百姓话语,他们还在全省范围内征集有参与能力、深思能力和影响力的普通观众担任“都市代言人”。传媒大亨默克多在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曾这么定义媒体功能:媒体应该有社会责任感,应该可以提升人和社会的素质。其次,“民本新闻”更好地体现了现代传媒发展的要求。现代传媒的一个特点就是向受众提供观点。所谓“民生新闻”,并不是一种全新的新闻类型,它实际上也还是归属于传统的“社会新闻”概念。它的火爆是因为主动迎合了新闻向着媒介本性的方向复归的趋势。它不再是简单的教化工具,它试图通过老百姓自己的视角发现老百姓的关注点和兴趣之所在,同时又赋以新闻真实感和趣味性,大大增强了新闻的贴近性,拉近了与百姓的距离,因此受到观众的关注和欢迎。但是,观众已经不能满足这种简单地记录。而“民本新闻”突出一些民权的理由,突出公众的权益的理由,这个理念是对民生新闻的一种提升。
第三,“民本新闻”将使媒体突围民生新闻的同质化竞争。民生新闻因其贴近性受到各媒体追捧,但定位相同、时间段近似、面向观众范围存在交叉重叠的栏目在一个区域内难免出现恶战,各媒体很快陷入同质竞争的泥潭。于是,某些媒体的民生新闻开始变味走人极端,靠琐碎、媚俗取悦观众。业内人士已经认识到:在民生新闻成功挖掘了新闻节目收视潜力的时候,一些民生新闻栏目也走到了质和量的瓶颈。业务探讨要突围新闻同质化竞争,关键在于制作公正和值得信赖的新闻时事节目。“民本新闻”要求用充满人情味的细节和平易的方式发掘并诠释普通人生活中的乐趣和幸福,使群众学会如何做人,如何讲公德,如何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和尊严,如何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传媒一定要以其对社会进步的标杆作用为前提——这正在成为主流媒体的自觉意识和行为。“民本新闻”还将再一次刷新电视新闻的传播理念,有利于建立新闻管理存在的理由及策略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高效的新闻快速反应机制,提高新闻事件的记录和整合能力,最终争夺最佳的和最有价值的受众群体资源,影响有影响力的人群。
“民本新闻”倡导文明的理念,尊重法律,尊重知识产权,尊重人的权利。其中尊重人的权利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人的关注,特别是对人的现实存活状态和需求的关注;二是对人性和人的价值的充分肯定和张扬。体现更高层面上的人文境界。电视,作为大众传播领域影响最大的传播媒介,作为当前最引人注目的文化载体,有责任、有能力倡导人文精神,以推动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推动进步价值观的建立。这也提出了一个命题:电视如何处理与受众的关系理由,是迎合还是引导?是不是有利于推动社会和文明的进步?这关乎媒体的形象,关乎如何正确对待话语权的理由,关乎媒体的道德准则。而这都远远高于对收视率的单一追求。从这个角度来说,倾听群众心声,关注民生疾苦,还只是媒体最低的要求,是媒体应该恪守的基本职责。引导进步的价值观,尊重人的生命和权利才是媒体更为神圣的使命。
“民本新闻”更强调在公众权益的视角以人文的精神关注民生,从迎合少数观众的低级趣味到引导、陶冶大部分观众的高尚情操,这个理念是对民生新闻的全面提升。毫无疑问,“民本新闻”时代的来临将真正完成媒体作为媒介本身的自我价值和彰显。“民本”将为电视新闻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一个更加广阔的空间。
(作者单位:湖南广播电视台都市频道;湖南 长沙410003)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