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文化 >> 茶文化 >打造云南边防“八千里文化长廊”

打造云南边防“八千里文化长廊”

收藏本文 2024-02-19 点赞:23822 浏览:108035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2010年以来,云南省军区依托防区悠久的边疆历史、浓郁的民族风情、鲜明的地域特色,把军营文化与怎么写作官兵、提升战斗力、推动边疆和谐发展“对接”,努力构建先进军事文化,大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着力打造云南边防“八千里文化长廊”,为捍卫边防稳定、维护社会稳定、保持部队稳定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坚强的思想保证。
构筑戍边官兵精神高地,构建繁荣稳定的和谐边疆,
努力打造特色鲜明、独树一帜的边防文化
“在新形势新任务面前,必须深入持久地挖掘边防文化精髓,弘扬边防文化精神,大力构建特色鲜明、独树一帜的边防文化,为省军区部队提升战斗力、推动云南经济发展、巩固边疆社会和谐稳定提供强大精神动力。”这是云南省军区党委一直深入深思和高度关注的理由。对此,省军区着眼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从2010年起,把云南边防“八千里文化长廊”建设作为部队一项基础性大项工作坚持不懈抓实抓好抓出成效。在推进云南边防“八千里文化长廊”建设中,省军区始终抓住高举旗帜、听党指挥这个根本,始终围绕报效国家、履行使命这个核心,始终践行造福人民、怎么写作社会这个宗旨,始终关注维护团结、共建和谐这个重点,按照军政一体、、军地互动、军事当先的建设打造云南边防“八千里文化长廊”相关论文由www.udooo.com收集思路,着力“建好一批基地、倡导两种观念、怎么写作三个稳定、培育四支队伍、狠抓五个活动、传承六种精神”。3年多来,云南边防“八千里文化长廊”以其深厚的传统边防文化为底蕴,以教育人、培养人、锻炼人、塑造人为目标,既丰富了官兵的文化娱乐生活,增强了官兵抵御不良文化思想侵蚀的“免疫力”,又为确保省军区部队稳定、捍卫云南边防稳定、维护云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云南边防“八千里文化长廊”已深入全省、深入边关、深入人心,取得了文化强边、文化固边、文化兴边的综合效益。
倾心打造励志铸魂的先进边防文化,筑牢官兵
高举旗帜、听党指挥的思想政治基础
云南省军区部队防区及当面情况复杂多变,边境上各色人员云集,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十分激烈,部队官兵面对巨大考验。为此,省军区坚持把强化官兵的军魂意识作为首要任务,切实按照“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的要求,用先进边防文化牢牢占领部队思想阵地,使官兵始终做到丹心永向党、铁心跟党走。坚持把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作为文化长廊建设的核心内容突出出来,作为全区官兵职工和民兵预备役人员的第一需要来抓,不断坚定官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广泛开展“理论热点剖析、社会现象透析、反面事例剖析、思想疑惑辨析”活动、“科学发展观在边关在岗位在基层”实践活动和“中国梦·强军梦·官兵的梦”系列活动等,引导官兵自觉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蕴含的观点、策略分析理由,旗帜鲜明地批驳错误政治观点;在建党、建军、国庆等重大节日,坚持开展“学习辉煌历史、争当合格卫士”“党旗照耀我成长”等主题读书演讲、知识竞赛活动,让官兵在活动中接受教育,自觉高举旗帜、坚定政治信念。积极倡导健康向上的思想理念和价值取向,利用军营广播、政工网络、板报橱窗、灯箱标语等载体,大力宣传和培育社会主义荣辱观、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广泛开展“军人道德之星”评选、“十佳官兵”评比等活动,引导官兵自觉弘扬时代新风、争当道德模范。开展法纪巡回宣讲活动、警示教育片展播,组织参观戒毒所、看守所,引导官兵认清危害、洁身自爱。积极开发“标语石”“励志林”等文化,将长征精神、“两不怕”精神、老西藏精神、老山精神、川藏线精神和抗震救灾精神的内容制成标语挂在营区树木上、刻在院内石雕上、贴在官兵床头上,让官兵处处受熏陶、时时受教育,不断强化“一家不圆万家圆、一人辛苦万人甜”的爱国情怀,自觉弘扬“牺牲我一个幸福十亿人”的奉献精神。
精心打造鼓劲提气的先进边防文化,培育
官兵精武强能、敢打必胜的战斗精神
云南边陲是一座天然的“历史文化博物馆”,拥有抗日战争滇西大反攻战役、中缅联合勘界警卫作战、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等遗址,拥有云南陆军讲武堂、滇缅公路、雷允机场、四连山古炮台等遗迹,以及军事文化大观园、烈士陵园、军史馆等100余处国防教育基地。云南省军区部队充分运用这些丰富的边防历史文化和国防教育资源,广泛开展“向烈士献花”“听前辈讲战斗故事”等活动,学习革命先烈“捐躯卫国、死而犹生”的英勇事迹,让官兵勿忘国耻,以饱满的热情投身精武强能、戍边卫国的生动实践。他们还注重挖掘打造独具边防特色的“国门文化”“界碑文化”“哨所文化”,广泛开展“界碑面前表忠诚、国境线上话使命”活动,组织官兵重温入伍、入党誓词,宣读决心书,畅谈戍边故事,在崖壁面、执勤点、巡逻路边刻箴言、写警句、挂标语,增强“眼前是界碑、身后是祖国”的使命意识,树牢“巡逻执勤就是战斗任务,边境管控就是作战行动”的战备观念。注重拓展“阵地文化”“坑道文化”“猫耳洞文化”,收集“两山”作战战斗口号、阵地楹联诗词,开展诵读麻栗坡烈士陵园诗抄、老山阵地猫耳洞诗抄等活动,引导官兵树立献身使命的崇高理想,增强戍边卫国的荣誉感、使命感,与时俱进地为新一代边防军人建功立业注入“正能量”。
用心打造陶情育人的先进边防文化,营造
丰富多彩、健康活跃的军营氛围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当前部队官兵文化素质普遍提高,兴趣爱好广泛,面对艰苦恶劣的自然环境、艰巨繁重的守防任务,边防部队官兵更加需要通过文化的滋养和熏陶,充实精神生活,舒缓心理压力,激发戍边热情。
近年来,省军区部队各级党委机关投入近千万元为部队配发大容量电子图书、影视片库、多功能音响、十人站健身器、数字化卫星电视接收机等文体器材,扩充网络带宽,充实荣誉室、军史馆内容,建起了现代化的官兵娱乐室,增设文化灯箱、橱窗,悬挂英模画像,张贴宣传图片,营造浓厚的营区文化氛围。定期举办文化知识讲座、歌咏比赛、读书演讲、征文评比、书画展览、文艺汇演等文化活动,通过兵演兵、兵写兵、兵唱兵、兵画兵,反映发生在官兵身上和身边的事,不断陶冶官兵情操,提高审美情趣。组建“百名将校军官合唱团”“长城艺术团”,基层部队按照“五队五员五家”的“三五”模式建立健全文化活动队伍(五队,即军乐队、锣鼓队、篮球队、宣传队、啦啦队;五员,即广播员、报道员、解说员、板报员、裁判员;五家,即小作家、小书画家、小摄影家、小指挥家、小理论家),活跃部队文化生活。省军区每年组织的感动省军区颁奖文艺晚会、“七一”最美歌声献给党、“八一”双拥晚会、“十一”祖国颂歌咏比赛,已成为全体官兵期待的文化“大餐”。
悉心打造凝心聚力的先进边防文化,构建
军民团结、繁荣稳定的和谐边防
云南边疆少数民族众多,宗教理由错综复杂,社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省军区部队紧贴边疆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充分发挥文化的渗透融合作用,为西部大开发、兴滇富民建设助力。
广泛开展“二进五民”活动,组织民族文化进军营、军营文化进村寨,学民族语言、唱民族歌曲、跳民族舞蹈、知民族风俗、交民族朋友。边防一线各部队打造的壮歌队、竹筒舞表演队、象脚鼓舞队、木鼓舞队、葫芦丝演奏队等独具民族特色的近百支军营文化队伍,活跃在八千里边防线上,既融洽了军民关系,又推动了驻地精神文明建设。该省军区及所属部队还与所在市(州)、县签订了文化长廊共建协议;组织边防军分区与驻地州(市)联合建设“军民共建边防文化村”;开展了文化援建活动,对 800多个驻地乡镇建设“科技图书馆”“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八一育新夜校”“八一希望小学”进行了援建和帮扶……实现了文化设施共享、文化活动共同开展、文化人才共同培养。组织基层部队与驻地村寨积极开展以“两个支部一堂课”“两条战线一盘棋”“两个民族一家亲”为主题内容的“同心筑堡垒”活动,有效地发挥了边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合理统筹运用边防部队、民兵和预备役部队三支力量,通过双拥共建、民兵整组,着力建好不调防的“连队”、育好不退伍的“士兵”,真正使每个边境村寨成为一个“连”、每个家庭成为一个“班”、每个村民成为一个“兵”,切实增强联合管边控边合力,努力把云南八千里边防线打造成为官兵健康成长的沃土、群众安居乐业的家园,构筑成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和红色长廊。
(作者为保山军分区司令员)
责任编辑:王 前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