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班主任 >> 初中班主任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址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址

收藏本文 2024-01-20 点赞:6672 浏览:22560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既是教育大纲的要求,又是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为此,笔者紧紧围绕小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勇于探索、实践,总结出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造性思维;创新意识
未来社会竞争的一个重要方面将是创造力的竞争,所以国际教育界把21世纪作为“创造教育”的世纪,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作为教育的重中之重。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

一、创设宽松、活跃的课堂学习环境,激发创新意识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闲暇出智慧。”心理学原理也告诉我们,在愉快、和谐的环境中,人的智力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其个性心理特征也能得到充分的展示。由此可见,轻松、活跃的教学环境能够让学生愉悦身心,获得灵感,淋漓尽致地发挥创造力。由此,教师要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宽松、活跃的课堂学习环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1.精心营造宽松的氛围

活泼、、和谐的教学气氛是学生创新的重要前提,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说过:“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所以,作为课堂的组织者——教师,应该把自己当做普通一员,与学生和平相处,营造一种宽松的、能给学生以心理安全的学习氛围。经过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可从以下两点做起:
一是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素质教育的本质是“主体教育”,学生主体地位的充分体现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根本。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尊重他们的人格,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我真正把学生当做一个自主的人、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一个具有巨大潜能的人。因此,学生们有发问的权利,有说“不”的权利,有不同于他人的权利,有保留不同观点的权利。并且我经常给学生创造“钻空子”的机会,时刻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最大限度地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创新。
二是教师要把“微笑教学”带进课堂。课堂上教师柔和的语调、期待的目光、亲切地抚摸、关注地倾听、激励的语言好似一条条情感的纽带,使师生感情更加融洽,沟通更加顺畅;教师的信任、鼓励、欣赏、赞扬,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产生“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是“营造有利于创新教育的精神环境之关键”。事实确实如此,我在课堂上巧用“微笑艺术”,使学生在宽松的气氛中,敢想、敢说、敢做、敢创新。

2.巧妙创设创新情境

求知欲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驱力,也是激发学生创新的基础。因此,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紧密结合语文教材本身丰富的感染力,创设情境,激起学生内心强烈的求知兴趣和刨根问底的,从而将教师“教”的愿望转化为学生“学”的内在需要。

二、鼓励学生自由联想,拓展思维空间

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进,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课堂教学是思维活动的教学,而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赖于教师的精心启发。我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创造一种说话空间,创设舒适愉快的气氛,使学生思想放松,展开多向思维,自由联想。小学生想象力丰富,他们创新能力的发展也依赖于想象力的提高,只要教师创造条件,正确诱导,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就能很好地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如教学《荷叶圆圆》一课时,我利用多媒体,将课文设制成一个生动形象的画面,根据这些动画学生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学生在自主的环境中,打开想象的闸门,把自己想说的话无拘无束地表达出来,这就是一种创新。再如二年级选读课文《狼和小羊》最后一句话是“说着就向小羊身上扑去。”文章在最处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这时教师应把握这个时机,提出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比如:小羊甘心让恶狼吃掉吗?小羊的结局会如何?以此调动学生以往的学习经验,创造性地说出小羊可能发生的种种情况:或逃脱、或遭不幸、或战胜恶狼……这样既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训练了他们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又有益于学生智力和能力的开发。此外,续编故事,如“狐狸和乌鸦第二次相遇”“拔苗助长以后”等,也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鼓励探究、发现问题,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小学生的创新属于个体化的创新,他们的发现、感悟、理解、结论等相对于成人可能并不新颖,但对于其个人却有着特定的价值。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让学生学会探究,多问“为什么”,并对学生多鼓励、多引导、多总结。
一方面,要让学生切实地加强潜心读书与思考,使学生都能读上几遍书,有时间想一想自己读懂了哪些,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哪怕是肤浅的,但确实是学生在读中悟到的见解。如此坚持下去,学生会在探究中逐渐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如《跳水》一课,教师在引导学生认识“船长”这一人物形象时,有位同学提出一个问题:“还有没有让孩子脱险的办法?”这时教师便抛砖引玉,让学生们代替船长思考,当学生利用发散思维想出十多种自救、他救的办法后,教师并没有急于作出判断,而是让学生再读书,看这些办法是否可行,最后,学生通过集中观点达成共识:“还是船长的办法好。我们想的都是在船上如何救人,而船长的思维却是另辟蹊径:从水中救人。”教师在其间只起到指导订正的作用。这样既让学生在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沃土上培植了创新意识的萌芽,又让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驰骋联想,历经了一个自悟自得的过程。
另一方面,要重视合作学习,利用小组学习和师生交流的机会,互相启发,从整体上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

源于:论文的标准格式www.udooo.com

决问题的能力。如《小猴子下山》,写的是一只小猴子下山看见许多喜欢的东西,它扔了这个去捡那个,结果什么也没得到。编者对小猴子是持批评态度的,其意图是想通过此故事教育学生做事要专一。但读了课文,有的学生就会反问“小猴子如果抓到小兔子后丢掉别的东西,那么猴子做的对不对呢?”这时教师便要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最后在争辩中达成共识:玉米、桃子、西瓜、兔子这四个事物,一个比一个有价值,一个比一个更令小猴子喜爱,为什么一定要让它掰了一个玉米就回家呢?小猴子分明是在追求更有价值的目标,它的做法是符合“舍小求大”的现代价值观的。这样一来,课文的中心就发生了变化。由此得出一个结论:一切知识除非是经过自己确认的,否则都是可以怀疑的。我们要鼓励学生勇于探究,敢于发现问题,以此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果我们能坚持不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那么,埋在他们心底的智慧种子就一定能生根、发芽、开花,并结出丰硕的创新之果。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