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初中教学 >> 初中地理教学 >简谈语文教学对学生人格养成意义

简谈语文教学对学生人格养成意义

收藏本文 2024-02-27 点赞:28669 浏览:131820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语文作为一门文学课,有着几千年的文化沉淀,语文教学对于学生的人格培养也具有重大意义。在教学过程中要多使用情感教学,对学生进行情感渗透。教师在高效课堂上架起沟通学生和教材的桥梁,让文本触动学生的感情,让学生走进文本的感情世界,从而实现语文学科的情感教育意义,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学会感恩,成长为感情丰富的人。那么,在学生接受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时,语文教育与人格培养到底有没有关系呢?蔡元培先生说:“教育者,成人格之事业也。”

一、语文教育的目标

语文教育工作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教学内容可以相同,但教学主题要与时俱进。近年来,语文教学都提倡改革,其中有一个新课题,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对于“综合”的理解也是百口不一、众说纷纭,但无论哪种说法,最主要的还是如何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融进传统僵硬的教育思想中,在融洽欢快的教学气氛中打开学生的心窗,走进学生的心扉,在课堂互动中引发学生的真情,让学生在学习中懂得爱国、爱家、爱人、爱己,从而塑造健全品格。

二、人格教育的可能性

所谓人格教育,就是教育要能够主动地、有目的地、有计划地用心理学方法或者教育学的方法,对于成长过程中的每个正常个体实施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督促人格健康发展的各项社会活动。人格教育也有其心理基础,人本心理学认为,人格的自我实现是成长的需要。自我实现的人能够接纳自己,他们承认自己有弱点,并努力改进,同时他们又较少受文化规范和习俗的约束,而具有创造性。人格教育正是强调通过培养个性独立、富有创造性的人来满足社会需求,对人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三、塑造学生的人格雏形

语文教师应该如何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品格呢?笔者认为培养学生品格的主要地点是课堂,而书本、教师和学生是课堂活动中的三个要素,那么这三个要素必然和塑造和谐品格有重要的关联。人格力量不仅表现在人生态度积极、进取和高昂,也表现在人生受到打击、挫折乃至屈辱时所呈现的那种旷达的心态。

1.借助文本对学生渗透和谐人格的意识

语文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当代学生的健康人格有着重要的作用。中国古代的诗教、 礼教、 乐教,其要义都是人格的感化。我国传统文学的人格教育,其实就是中国文学精神的熏陶和感染。语文学科有显著的人文色彩,它可以在人的感性、情感层面产生影响,从而改变人的品行、气质和人生境界。积淀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的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和健全人格的有效途径。

2.教师的人格对学生人格意识的影响

青少年时期是品格形成的重要时期,其间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的影响尤为重要。尤其是教师,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其对学生的品格影响更为重要。无论是阅读教学、习作教学,还是活动开展、知识交流,语文课一定要守住“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这条线。教师可通过情境式和启发式的课堂教学,将优秀作品中的人格力量传导给学生,激发学生兴趣,并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起到对理想人格的熏陶作用。同时,教师的个人示范作用和人格魅力,也可以对学生进行隐性的教育。课内的引导、点拨和示范,加上课外的鼓励、帮助和支持,可以使学生悉心体悟,从而举一反

三、深入其髓,深得其义。

3.在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个性

在实施教育改革的今天,世界著名教育家马斯洛的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已日益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接受,“以人为本,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思想日渐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
在当代,语文教学大纲在不断修订的过程中,对语文教学的性质与要求的认识也越来越明确。面对作为发展性教育的新语文教学,语文教师的角色必须重新定位,在教育功能上要有新的认识,在教学风格上要适应当代的要求,做到在“博”而“专”的基础上不断拓展、不断创新,在平等的基础上交换信息、指导探究、颇具个性。
知识经济时代的新人才观要求科技素质和人文素质的统一。近现代科学实践证明,科学技术并非万能,不能必然地导致社会进步,最关键的问题是它不能解决价值问题。符合21世纪人才要求的人格,应该是科技素质和人文素质高度统一的新型复合人格,同时又是科学理性与价值关怀的统一。语文作为一门最基础的学科,很自然地起着协调各个学科平衡的主要作用,而且肩负着培养学生人格素养的重任。所以在此,希望所有的语文教师都能热爱自己

源于:论文开题报告范文www.udooo.com

的工作,并且为之不断努力。
(责任编辑 陈剑平)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