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初中教学 >> 初中物理教学 >高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和实施一般

高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和实施一般

收藏本文 2024-01-27 点赞:18481 浏览:75600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职业教育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人才培养方案是基础;构建和完善

源于:电大毕业论文www.udooo.com

人才培养运行机制是保障;构建和开发人才培养教材体系是支撑;构建和创新人才培养管理机制是促进的动力。构建和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推进职业教育教育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职;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1672-5727(2012)08-0164-02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建立和完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运行和管理机制,是高等职业教育基于工作过程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工学结合体现了职业教育坚持以怎么写作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面向行业、企业办学,找准企业与学校的利益共同点,注重探索校企合作持续发展运行机制,建立学校和企业之间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可以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有利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岗位职业能力和就业能力的提高。
构建“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
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要广泛调研人才需求和就业市场,研讨行业、企业的工作岗位、岗位能力需求和就业潜力,校企共同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由校企组成的专业人才培养委员会研讨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基本原则是既要保证基础文化素质和专业主干课在学校学习,也要结合企业文化、职工素养、岗位能力,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岗位理论知识、技能项目,制定实训内容方案。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应体现和涵盖三个方面:
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职业院校要坚持以怎么写作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要大胆探索怎么写作行业、企业的办学方向,走校企合作、共同培养模式,建立学分制、弹性学制、企业认证等管理制度,以适应“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要积极推行学生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形成前期以学校培养为主体,后期以企业培养和训练为渠道,校企共同教育管理的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要根据不同专业和校企实际需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可以学生入学后先到企业感受和学习一段时间,再回学校学习,最后到企业强化培养;也可以是学生在学校学习一段时间,然后到企业工学结合和顶岗实习;还可以在学校完成基础文化课学习,再以学校和企业工学交替的方式边学习,边工作;还可以一开始就切入校企合作项目,开展有针对性的“订单”培养和“定向”就业。
人才培养方案要涵盖切合实际的管理机制,具有可操作性学校和企业要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完成教学和培养工作,通过质量监控体系确保人才培养质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学校构建院系两级教学督导组织机构,专门督查、督导和落实“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执行情况、合作过程、授课和技能训练、顶岗和就业等情况。通过督查和督导,建立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发现校企合作中的问题,及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完善合作方案。(2)学校应根据企业岗位需求和岗位能力要求培养人才,向企业提供人才保障,参与企业生产实践和培训,选派骨干教师全程参与企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管理、专业知识辅导、专业技能指导等工作。(3)建立企业选派管理和工程技术人员为学生提供教学怎么写作和指导制度,促进企业在学校建立工程研究开发机构和产学基地,促进学校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式、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4)企业可以依托学校进行岗前素质、岗位知识、岗位技能和员工再培训,学校可以给企业提供技术改进、科研开发和技术指导的支持,企业可以为学校提供实训岗位、实训设备、实训场所等条件,充分实现校企双向互动,实现校企资源互补、资源共享的双赢局面。
完善“校企合作、工学
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保障
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既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又是企业储备人才、提高职工综合素质、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因此,人才培养是学校和企业共同的责任。构建和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运行机制,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才能有力保障“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应构建和完善以下机制:
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机制结合专业人才培养主目标和企业岗位及岗位职业能力需求,成立由学校专业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和行业、企业专家组成的专业人才培养指导委员会,共同论证和制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和开发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课程和教材,建立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细化人才培养实施过程,构建人才培养质量控制、评价和认证体系以及学生就业信息反馈制度等等。
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待遇机制在市场调查、校企论证和学生听证的基础上,结合企业的实际生产和工作岗位,制定出学生在工学结合期间顶岗实习的待遇制度,确保学校、企业和学生的权利,实现三方共赢。
构建确保进行专业理论辅导、技能指导、顶岗实习和日常管理的教师(培训师)团队机制出台鼓励、激励教师参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方案,并把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专家和工程人员纳入学校教师队伍进行管理,并制定绩效目标管理和劳动报酬支付标准和制度。
签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以及学生在工学结合期间双方管理范围和责任通过协议,明确规范校企双方在实施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行为,为有可能发生的事件提供解决问题的依据,也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法定保障。
构建和改革“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运行模式
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选择适合专业、学校和企业的运行模式,建立规范的管理体系,才能够确保合作的顺利实施和成功运行,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符合市场和企业的要求。运行模式(1)“0.5+1.5+0.5+0.5”的人才培养运行模式,即一个学期入企感受企业环境和文化,熟悉职业工作岗位、岗位基本素质和能力要求,初步实践职业能力,三个学期实施以在校为主的基础文化知识和主干课程的学习,以企业为辅的企业文化和基础岗位技能课程的学习,一个学期实施在企业以岗位职业能力为主,以学校管理和指导为辅的培养和训练,最后一个学期实施顶岗实习。(2)“1.5+0.5+0.5+0.5”的培养模式,即三个学期在校进行基础文化课和职业岗位基础课程的学习,一个学期在校学习校企合作开发的课程,一个学期实施校企合作开发的岗位职业能力项目,在企业进行培训,最后一个学期实施顶岗实习。(3)“1.5+1+0.5”的培养模式,即三个学期在校进行基础文化课和职业岗位基础课程的学习,两个学期采用工学交替(阶段性在校学习、阶段性企业实践)或是在企业实施校企合作开发的文化课程、职业岗位课程和职业岗位能力项目,校企合作,利用晚上或业余时间,讲授和辅导学生学习理论知识,职业岗位实践和职业岗位能力项目通过工作过程来培训,最后一个学期在企业定岗实习。
改革和实施弹性学制和学分制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取得了规定的学分,准予毕业。如果规定时间内不能完成者,可以延期一年。在这一年内,学生可以不参加规定的学习时间,可以自学,但必须参加顶岗实习,按新一届学员考核时间参加考核,取得学分后,还可以毕业;如果在第二年生产实践中,参加市级以上技能鉴定考核或是大赛获得名次,并有荣誉证书的,也可以证书(本专业的)换取学分,准予毕业,超过规定的时间不予毕业。
改革传统的卷面考试为职业技能鉴定或企业认证的考核模式从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来讲,对于任何一个专业,它所涵盖的工种是多个的,理论内容和实践项目的开设无非都是围绕一个专业、多个工种而设置,但学生在工学结合和顶岗实习中,也只能从事有限工种的实践,掌握有限工种的操作技能。因此,考核应当根据工学结合和顶岗实习情况,让学员在一个专业岗位区域内,把多门课程考核转化为技能鉴定或企业认证的方式来完成。
构建和开发“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教材体系
目前,高职教育体系已日趋成熟,人才培养方案在提高专业技能方面有一定的突破,所覆盖的理论知识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而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参加企业岗位训练、顶岗实习的岗位是具体的,所覆盖的技能也是具体的,并不是哪方面的知识都需要。因此,开发校企合作教材体系应体现以够用为度,以岗位职业能力要求为出发点,随着岗位的不同,教材内容也要随之变化。教材体系应体现以下两个方面:
教材内容应体现专业技术的基础性、先进性和企业岗位的实用性教材编写应紧紧围绕专业核心基础技能和企业需求的岗位技能,教材内容不仅应具有专业知识的基础性和广泛性,而且应具有企业岗位应用的专门性和工艺性,这样,培养的学生才能胜任工作岗位,同时具有职业转换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企业岗位的生产工艺、工艺标准,典型工作岗位的技能要求,先进的生产工艺和专业技术,应融入教材之中在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既要完成基础教学内容,又要完成企业涵盖内容的传授。总之,要成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材编审委员会,进行专业市场调研,收集和研讨合作企业的岗位要求、生产工艺和前沿技术,开发出符合企业需求、学生满意、具有实际使用价值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教材,以确保工学结合的顺利开展。
构建和创新“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管理机制
构建和创新管理机制是在校企合作签订相关协议基础上,明确学校、企业、学生三方职责的同时,与企业共同成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管理组织机构,学校与企业共同实施培

摘自:学术论文格式模板www.udooo.com

养方案,共同负责学生管理。
宏观控制学校通过院系两级教学督导组织机构,专门督查、督导“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的合作实施过程,全程跟踪和监控,及时引导和指导,做出阶段性成果总结和信息反馈,肯定成绩,查找和解决问题,沟通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面,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
实施管理学校和企业共同选派有敬业精神、责任心强、管理经验丰富、专业知识扎实、专业技能过硬、熟悉生产过程的骨干教师和企业骨干,组成人才培养团队,共同实施学生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辅导、指导工作。形成以专业课教师带队、以企业专家和技术工人为主的实践教师,专业课教师和企业工程人员共同辅导和管理的机制。
总之,职业教育要适应行业和企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就必须面向社会,怎么写作社会,面向企业。以就业为导向,是实现职业教育怎么写作就业、怎么写作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依托企业办学,企业参与职业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实现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有效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刘晓岩.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实践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12).
赵永林.对校企合作办学的探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04(3).
[3]李文玲.构建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J].职业技术,2010(2).
作者简介:
王培先,女,河南郑州人,硕士,郑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汽车高职教育教学。
姚东伟(1973—),男,河南鄢陵人,硕士,江海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机电系主任,研究方向为车辆工程。
(本栏责任编辑:杨在良)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