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初中教学 >> 初中物理教学 >关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巧妙培养学生理由意识

关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巧妙培养学生理由意识

收藏本文 2024-04-04 点赞:6516 浏览:19988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发现理由比解决理由更重要,可是,我们如何让学生去发现理由呢?这必定就牵涉到一个理由,即理由意识。本文就语文教学中小学生理由意识的培养,从积极创设情境、进行理由实践、理清理由联系三方面提出了初步的看法。
关键词:小学教学;理由意识;理由设计
理由意识是学生对于某一客观现象产生疑问并加以探索的心理,理由意识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理由意识提出以下策略,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参考。

一、积极创设情境,诱发理由意识

(1)借助疑点,创设理由情境。课文的题目、含义深刻的句子、与众不同的用词及标点、文中人物的特殊行为、奇特的自然现象、结构的安排、内容的选择等,都可以成为设问的凭据。如《海上日出》中,写太阳出来之后,太阳、云和海水都在一片光明之中,为什么说“连我也成了光亮的了”?
(2)合理设疑,抓住时机提问。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情节的发展和行文来合理设疑,根据文章中的疑点来向学生提问。例如在教学课文《田忌》时,教师可以根据情节的发展在不同的时间段进行提问:课前可以问“有哪些规则?”“田忌是一个怎样的人?”课中提问:“田忌的马在整体实力上要比齐威王的马差,他是如何赢得的胜利的?”课后提问:“田忌的故事能够给我们怎样的启迪?”这样一步一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设问,能够将学生引入理由之中,悟出理由本质。

二、进行理由实践,培养理由意识

(1)营造轻松氛围,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在宽松的心理环境中,学生能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看法,思维也更加活跃。教师应放下架子,与学生平等交流,以宽容的态度和激励的语言,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对于文本的理解、看法,甚至是怀疑,即使学生提出的理由没有太大价值,或者看法存在偏颇,教师也应该进行合理引导,让学生敢问、乐问。
(2)实行开放教学,引导学生参与理由设计。实行开放式教学,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与教师一起参与理由设计,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理由意识。一方面,从理由的类型上加以引导。告诉学生可以从课文的空白处和重点、难点提问,从行文的风格、评价等方面进行提问,从文章隐藏的深层次含义上进行提问。另一方面,从理由的形式上加以引导。一是在存在疑惑处进行“趣问”:比如在《小蝌蚪找妈妈》中问“小蝌蚪为什么不知道妈妈在哪儿?”二是在思维活跃处进行“曲问”:比如《草船借箭》中问“检测如鲁肃向周瑜告密,诸葛亮如何加以应对?”三是在文章空白处“添问”,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问“导火索燃烧时董存瑞会在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巧妙培养学生的理由意识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里怎么想?”
(3)找准探究点,设计有针对性的理由。新课改提倡探究性的学习,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找准探究点,有针对性地对课文进行自主探究,有针对性地设计和解答理由,深入理解课文,培养理由意识。首先,可以从文章的整体上进行把握,例如《鸟的天堂》中,提问“为什么说那棵大榕树是鸟的天堂?”其次可以从文章的题眼处进行把握,例如《新型玻璃》中的“新”、《倔强的小红军》中的“倔”。再次,可以从文章细节处把握,如《猫》中为什么作者要用‘梅花’来形容猫在稿纸上留下的脚印?最后还可以从文章的对比及矛盾处着眼,如在《巨人的花园》中巨人拆除围墙前后的情景和态度的对比。

三、理清理由联系,深入培养理由意识

理由意识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教师应在引导学生敢问、乐问、会问的基础上,从理性的角度理清理由之间的联系,借助教学中的实例,帮助他们归纳和总结提理由的思维过程与思维策略,帮助他们将理由的提出策略加以深化和内化,并在新的学习中加以实践,引导学生自己针对课文提出全新的、有开创性的理由,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理由意识。
综上所述,对小学生进行理由意识的培养,一方面要积极创设情境,诱发理由意识,另一方面,进行理由实践,强化理由意识,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到理由设计环节中来,学会提问。此外,还要理清理由之间的联系,深入培养理由意识。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学生的理由意识必将得到培养和强化。
参考文献:
[1] 刘兆榆.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理由意识[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下旬),2013(5).
[2]宋春红. 谈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理由意识[J].学周刊·B,2013(8).
(作者单位:福建省漳州市芗城第二实验小学)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