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多媒体教学 >师生关系基于层次法高职院校和谐师生联系评价系统

师生关系基于层次法高职院校和谐师生联系评价系统

收藏本文 2024-02-05 点赞:17953 浏览:74620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师生关系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基础,在网络文化的冲击下,传统的师生关系受到了挑战,构建、平等、尊重、合作的和谐师生关系已成为时怎么发表展的必然。基于层次分析法(AHP)初步建立了和谐师生关系评价体系,为高职院校和谐师生关系的实践评价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和谐师生关系;评价;层次分析法
作者简介:王新荣(1980-),女,山东烟台人,苏州市职业大学商学院,讲师。(江苏 苏州 215104)
基金项目:本文系苏州市职业大学青年基金项目“基于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和谐师生关系之构建”(项目编号:SZDQ09W0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1007-0079(2013)04-0212-03
师生关系是教育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关系,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基础,教育过程中的知识传递、情感陶冶、人格培养等,都基于师生关系而形成。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人类的生存方式、思维方式以及文化心理结构等皆发生了重大变化,师生关系亦受到网络文化的强烈冲击,正经历着从传统解构到现代重构的时代性嬗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师生关系受到挑战,构建、平等、尊重、合作的和谐师生关系也已成为时怎么发表展的必然,并对高职教育的深化改革与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综观国内学者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当前高职院校师生关系现状的分析,并对如何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做了较为充分的理论探讨。学者们普遍认为,目前高职院校师生之间存在很多不和谐因素,具体表现在:“师道尊严”、“教师权威”的传统还在延续,教师仍处于绝对支配地位,师生之间并没有实现真正的、平等;(姚家赞、刘小玉、凌保东,2008)扩招导致生师比增大,合班上课频率高,造成师生间接触的机会减少,感情生疏,关系平淡;(关云飞,2008)受不良风气影响,师德滑坡,功利性的师生关系逐渐发展成上风,这种师生关系是以目的为基础,以手段为桥梁,没有真情的根基,一旦达到目的,这种关系就会慢慢消失;(杨玉兰、孟立军,2009)更有学者将目前的师生关系比作是“猫鼠关系”,认为教师一方面极力维护自身的权威,对学生发号施令,另一方面却由于学生我行我素、无视教师权威而放任其自流。(粟祥武,2010)面对上述师生关系中的诸多不和谐,学者们一致呼吁要求改变现状,建立新型的、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是时怎么发表展的要求,有益于高职院校教学水平的提高、学生人格的健全与完善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同时,学者们亦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对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提出了各自的建议。关云飞(2008)、杨玉兰、孟立军(2009)、王齐女奉(2010)等学者认为,构建和谐师生关系需要学校、教师以及学生三方面的共同努力;孙伟(2007)、董丽(2005)、秦蓓(2008)等学者由后现代视角指出师生之间应是合作对话关系、平等关系、教学相长的互惠式关系,而不是单一的先知与后知、传导与接受、控制与服从、主导与主体的关系;白明亮(2010)从形式和内涵两方面提出信息网络化社会社会视野下“和而不同式”师生和谐关系的构建路向;黄健华、陆钢、蔡友林等人(2008)提出新型师生关系需建立在4C模式(communicate沟通、cooperate合作、complement互补、construct共建)的基础之上;粟祥武(2010)认为高职教师要用“五心”,即平等之心、宽厚博大之心、持之以恒之心、无私负责之心、真诚体贴之心关心爱护学生。
综上所述,学者们对高职院校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达成了一定共识,但是这些研究仅仅是作为构建高职院校和谐师生关系的理论性指导,对于和谐师生关系的量化研究及量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在国内学界尚为空白。科学合理的评价能够充分调动师生互动的积极性,进而促进和谐师生关系及和谐校园的建设与发展。本文基于层次分析法(AHP)初步建立了和谐师生关系评价体系,为高职院校和谐师生关系的实践评价提供了借鉴。

一、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评价体系层次结构模型

1.层次分析法研究概述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美国运筹学家T. L. Saaty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提出的一种简单、灵活、实用的多准则决策方法。这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分析方法。其基本思路是评价者将复杂问题分解成若干组要素,

源于:论文怎么写www.udooo.com

如目标、准则、方案等,并将这些要素表示为有序的递阶层次结构,然后通过两两比较建立比较矩阵,运用相应的数字方法进行分析和处理,确定层次中诸要素的综合评价值,确立整体权重及各元素权重。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结构模型一般分为三层,即:一是目标层,是解决问题想要达到的目标;二是中间层,又称准则层,表示采用某种措施和政策来实现预定目标所涉及的中间环节;三是最低层,又称措施层,是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或方案。由于层次分析法能够较好的避免主观随意性,且系统灵活简洁,目前层次分析法在能源政策分析、产业结构研究、科技成果评价、发展战略规划、人才考核评价以及发展目标分析等许多领域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

2.基于AHP确定和谐师生关系评价指标权重

(1)建立层次分析结构模型。笔者对和谐师生关系所涉及的因素进行分类,构造一个各因素之间相互联结的递阶层次结构,据此,设定师生关系和谐为目标层(A),选取课堂教学和谐度、日常管理和谐度、课后交往和谐度三个方面作为评定师生关系和谐的准则层(B),每个准则层下设若干子指标项作为方案层(C)。和谐师生关系层次结构模型如表1所示。
表1 和谐师生关系层次结构模型
目标层准则层方案层
A师生关系和谐B1课堂教学和谐度0.637C1教学态度满意度0.087
C2教学能力满意度0.040C3师生互动满意度0.062
课堂气氛满意度0.245
C5教学目标达成度0.146
C6学生评教满意度0.023
C7教师评学满意度0.023
C8教学秩序满意度0.012
B2日常管理和谐度0.105C9班主任、辅导员工作满意度0.039
C10奖助等日常工作落实情况满意度0.006
C11就业指导满意度0.006
C12学生骨干满意度0.008
C13校风、校貌、学风满意度0.028
C14安全保障满意度0.003
C15问题处理满意度0.015
B3课后交往和谐度0.258C16师生交流满意度0.132
C17师生关心度0.067
C18师生亲密度0.032
C19角色期望满意度0.014
C20师生课外互评满意度0.014
1)课堂教学和谐度从8个层面进行评价:一是教学态度满意度:教师的教学态度、课前准备及师德水平;二是教学能力满意度:教师教学基本功、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创新;三是师生互动满意度:课堂参与度、学生自主学习情况;四是课堂气氛满意度:师生共鸣度、师生合作度及师生愉悦度;五是教学目标达成度:学生对授课内容的认可度、学习效果;六是学生评教满意度:学生对教师教学能力、教学态度、教学效果等的评价;七是教师评学满意度:教师对学生课堂参与度、学习态度、学习效果等方面的评价;八是教学秩序满意度:学生到课率、课堂秩序。
2)日常管理和谐度从7个层面进行考察:一是班主任、辅导员工作满意度:班主任、辅导员的配备,工作绩效,师德,平等对待学生等情况的满意度;二是奖助等日常工作落实情况满意度:各项日常工作落实情况的满意情况,包括对评定程序、标准、结果等的满意情况;三是就业指导满意度:学生对教师指导就业、实习等方面的满意情况;四是学生骨干满意度:教师、普通学生对学生骨干的选拔、工作绩效等方面的满意情况以及学生骨干对教师的满意情况;五是校风、校貌、学风满意度:师生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满意情况,学校对教学基本设施的满足情况,师生对宿舍、食堂的管理和怎么写作满意情况,师生对校风、师风、学风建设的满意情况;六是安全保障满意度:师生对校园安全保障工作满意情况、学校安全防范教育开展情况、事故发生率;七是问题处理满意度:教师对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矛盾与冲突处理的满意情况。
3)课后交往和谐度主要从5个层面进行衡量:一是师生交流满意度:师生对课后交流方式、频率、效果等方面的满意情况;二是师生关心度:学生对教师课后关心学生学习、生活、帮助解决困难等方面的满意情况,以及教师对学生课后尊重、认可、关心教师的满意情况;三是师生亲密度:师生对师生关系亲密程度的满意情况;四是角色期望满意度:对师生课后角色期望的达成度;五是师生课外互评满意度:学生对教师课外角色处理、态度(尊重、关心学生等)、沟通等的评价情况,以及教师对学生课外角色处理、态度(尊重、信任教师等)、师生沟通等的评价情况。
(2)构造判断矩阵。根据上述层次分析结构模型,结合学校专家和教师的研究意见,从结构模型的准则层(B)开始,笔者采用Saaty1-9标度法对两两指标之间的相对重要程度进行标度排序,并构造判断矩阵。其中,1-9标度定义如表2所示。
表2 1-9标度定义
标度aij定义说明
1同等重要i因素与j因素同等重要
3稍微重要i因素比j因素稍微重要
5明显重要i因素比j因素明显重要
7非常重要i因素比j因素非常重要
9极为重要i因素比j因素极为重要

2、4、6、8介于上述相邻定义之间上述相邻判断之间的中间值

倒数反比较若因素i与因素j的重要性之比为aij,那么因素j与因素i重要性之比为aji=1/aij
对两两指标之间的相对重

摘自:毕业论文 格式www.udooo.com

要程度进行比较赋值,获得评价体系各层次的判断矩阵,其中表示因子和因子对某因素Z的影响大小之比,n为因子的数量。各层次矩阵如下:
A=
B1=
B2=
B3=
(3)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在使用层次分析法时,一般采用特征向量法来计算判断矩阵的排序向量以确定各因素的权重。根据矩阵求出其最大特征值及所对应的特征向量W。步骤如下:
首先,计算判断矩阵每行元素的乘积,并计算n次方根:
其次,对向量进行归一化处理,即:
由于专家打分受到个人偏好、知识结构等差异性因素的影响,因此为了减少差异性因素的干扰,较客观地反映出指标影响力的差别,还需要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定义一致性指标CI(consistency index)为:
其中,为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n为判断矩阵的阶数。由于矩阵的维数越大,判断的一致性就越差,因而,应放宽对高维矩阵的一致性要求,引入修正值RI(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来校正一致性检验指标。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取值如表3所示。
表3 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
维数n123456789
RI0.000.000.580.90

1.1224324145

最后,计算一致性比例:。当CR<0.10时,一般认为判断矩阵拥有满意的一致性,否则应对判断矩阵作适当的修正或重新构建判断矩阵,使之具有满意的一致性。
据此,笔者对上述各判断矩阵相应各层次的权重值进行了计算,且各层次均通过了一致性检验,结果如下:

摘自:本科毕业论文结论www.udooo.com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