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工程 >> 电气工程 >>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 >用于矿井提升机多单元串联制约系统

用于矿井提升机多单元串联制约系统

收藏本文 2024-04-04 点赞:26519 浏览:120590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随着电力电子器件的革新和原有制约论述的积淀,变频调速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并且对高性能矢量制约的探讨,已成为热点。多单元串联中高压变频调速系统的拓扑结构已经成熟,由于其以低压方式来解决高压电机的驱动不足,为国内高压变频调速带来了更有效的解决案例。特别在开采领域,矿井提升机作为重要的大型设备,其调速性能越来越受到关注。本论文探讨的主要内容是用于矿井提升机基于间接磁场定向的多单元串联制约系统的探讨。本论文首先介绍了矿井提升机电力拖动设备的进展,以及一些常见多电平中高压变频调速系统的拓扑结构,其次对矢量制约系统的论述进行了探讨,并且针对多单元串联型矢量制约系统进行了浅析与探讨,最后在实验中实现了基于间接磁场定向的变频调速系统的设计与调试。并且,根据矢量制约系统性能提升的要求对异步电动机参数的离线辨识进行了深入探讨,进行了实验的验证,为将来整个多单元串联矢量制约调速系统的改善奠定了基础。通过浅析矢量制约的基本原理,基于DSP与FPGA核心制约芯片辅以采样、通讯等电路,对以间接磁场定向制约论述为制约思想的调速系统进行了数字化实现,并基于此系统实现了对异步电机参数辨识的探讨。通过实验,这种包含参数离线辨识的调速系统可以更好地提升系统性能,同时电较好的解决了矢量制约系统中电机基本参数确定的不足。文中对用于矿井提升机的多单元串联制约系统进行了仿真探讨。通过对仿真结果的浅析,验证了矢量制约系统在多单元串联结构中的运用将会有效提升中高压变频调速系统的性能。并且,对所利用实验平台进行了详细介绍,对硬件与软件部分均进行了阐述,同时,表述了系统制约软件的设计思路,使矢量制约论述在程序中的体现更加清晰,实验结果表明了程序算法的实用性,验证了高性能调速系统具有良好的调速性能,可以进一步满足矿井提升机性能的要求,保证其运转的可靠性与安全性。关键词:矿井提升论文多单元串联论文矢量制约论文参数离线辨识论文

    摘要4-5

    Abstract5-7

    目录7-9

    1 绪论9-21

    1.1 引言9-10

    1.2 矿井提升机电力拖动的技术进展近况10-13

    1.2.1 交流绕线方式异步电机拖动技术11-12

    1.2.2 电动发电双机直流拖动12

    1.2.3 晶闸管整流供电的直流电力拖动12-13

    1.2.4 采取交交变频供电的交流拖动方式13

    1.3 多电平逆变器的近况与进展走势13-20

    1.3.1 国内外探讨近况13-19

    1.3.2 高压变频器的进展走势19-20

    1.4 本论文完成的主要工作和全文结构20-21

    2 多单元串联型制约系统论述与仿真探讨21-30

    2.1 多单元串联制约系统的拓扑结构21-24

    2.1.1 移相变压器22-23

    2.1.2 功率单元23-24

    2.2 多单元串联制约系统调制对策24-25

    2.3 多单元串联矢量制约系统的仿真探讨25-29

    2.4 本章小结29-30

    3 矢量制约基本论述与仿真探讨30-46

    3.1 矢量制约基本论述30-37

    3.1.1 异步电机的矢量制约论述30-32

    3.1.2 异步电机的坐标系及坐标变换32-37

    3.2 转子磁场定向矢量制约37-42

    3.3 矢量制约系统仿真探讨42-45

    3.4 本章小结45-46

    4 实验制约系统的硬件设计46-55

    4.1 实验制约系统硬件的整体设计46

    4.2 实验制约系统主电路设计46-47

    4.3 实验制约系统制约电路设计47-54

    4.3.1 DSP处理器芯片的选取48-49

    4.3.2 FPGA芯片的选取49-50

    4.3.3 获取电压电流信号模块50

    4.3.4 增强驱动模块50-51

    4.3.5 获取电机转速信息模块51-52

    4.3.6 芯片供电模块52-53

    4.3.7 模拟量输出模块53-54

    4.4 本章小结54-55

    5 实验制约系统的软件设计与结果浅析55-72

    5.1 实验制约系统的软件设计55-61

    5.2 实验结果浅析61-71

    5.2.1 异步电机参数辨识及实验结果浅析61-68

    5.2.2 矢量制约系统实验结果与浅析68-71

    5.3 本章小结71-72

    6 结论与展望72-73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