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心理学 >> 大学生心理 >心理档案综述

心理档案综述

收藏本文 2024-03-23 点赞:26810 浏览:127803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1 引言
为了进一步了解当前心理档案的研究进展,明确心理档案研究领域的拓展空间,本文以“中国知网”(CNKI)为数据来源,在“篇名”模式下输入“心理档案”or“心理健康档案”进行精确检索,共检索出1988年至2013年11月间相关文献366篇,并以此为研究对象,用文献计量学的策略对我国心理档案研究成果进行回顾和总结,以期推进心理档案理论研究与管理实践的进一步发展。

2 文献统计分析

2.1 文献年度分布。文献检索显示,国内对心理档案的研究始于1988年,此后教育学、心理学、档案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多个学科领域学者逐渐开始关注心理档案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文献的年度分布情况如表所示:
表1 心理档案研究文献年度分布表
注:表中“%”是指年度文献数量占文献总量的百分比
图1 心理档案文献数量年度变化趋势图
从心理档案文献数量年度变化趋势上看,1988年~1997年为心理档案研究的起步阶段,年度文献数量相对较少,该阶段10年间,共产生20篇文献,仅占文献总量的5.5%。1998年~2004年为研究的稳步发展阶段,年度文献数量总体上呈稳步增长态势,该阶段7年间共有66篇文献,占文献总量的18%。2005年~2010年是心理档案研究的快速发展期,年度文献数量较多,且增长明显,其中2000年达到顶峰,文献46篇,占文献总量的12.6%。该阶段6年间文献数量为187篇,占文献总量的5

1.1%。2011年以来,心理档案研究趋于平稳,年度文献数量有所回落。

2.2 文献来源分布。笔者对文献来源进行分类统计,结果如表所示:
表2 文献来源分布表
从文献来源看,期刊文献301篇,占文献总量的82.2%,其中档案学专业期刊96篇,占文献总量的26.2%,档案学核心期刊58篇,占文献总量的15.8%,此处档案学核心期刊为档案学专业领域2012版北大核心期刊目录中的9种期刊。硕士学位论文9篇,占文献总量的2.5%,报纸文献47篇,占文献总量的12.8%,其中国内唯一的档案专业报纸《中国档案报》5篇,仅占文献总量的1.4%。可以看出,心理档案研究成果形式以期刊论文为主,档案学核心期刊论文和相关硕士论文仅占文献总量的18.3%,说明档案学界对心理档案的研究数量较少,且不够深入和系统。
2.3 文献主题和作者分布。从文献关键词统计可以看出,文献共涉及40个关键词,其中出现频率前十位的关键词分别是:“心理档案”、“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档案”、“建立”、“管理”、“高职院校”、“档案管理”,所涉文献304篇次,占全部关键词所涉文献总量413篇次的73.6%。366篇文献中,涉及学生心理档案的182篇,其中涉及大学生心理档案的166篇,分别占文献总量的49.7%和4

5.4%,可以看出心理档案的研究主题相对集中。

从文献依托的基金项目来看,项目获得了国家自然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省级社科基金及学校资助项目等不同层级的立项资助。课题涉及心理测量、心理咨询、档案管理等不同领域,且以心理学领域研究为主,说明心理档案研究具有多角度和学科交叉特点。
表3 心理档案研究依托的基金项目情况
从文献作者来看,集中研究心理档案的作者多为心理学、档案学领域的学者教师,以及直接从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高校档案人员,科研成果较多的作者主要有于应华、谢小红、李海红等。文献作者的学科背景主要集中在心理学、教育学、档案学以及计算机科学与应用等领域,研究视角宽泛。

3 心理档案研究的主要内容

国内“心理档案”的提出及实践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末,1988年广东首次建立国内小学生心理档案,同年南开大学首次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此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并开展心理档案的研究工作。
3.1 心理档案的概念和内容。综合来看,心理档案就是把心理测验的各项指标数据和评定结果整理成档案的形式,记录个体个性特征和心理健康状况,用以评定、预测和监控心理素质发展状况和个体心理行为的文件资料。根据所涉人群不同,分为学生、员工、教师、、运动员、官兵、幼儿、特殊儿童等不同人群的心理档案;根据所涉对象多少,分为集体和个体心理档案;根据功能不同,心理档案又可分为个性档案、智力档案、能力档案和其他心理素质档案。一般来讲,心理档案的基本构成主要包括:个人自然情况、家庭情况、心理测验及诊断结果、咨询辅导记录与综合评定倡议等。此外,心理档案具体内容可根据所涉主体、建档目的不同,有针对性地进行增减调整。
3.2 心理档案的作用和作用。沈云林(1995年)指出,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可为发现、培养、使用和管理人才提供可靠材料,为招生、招工、分配、征兵等各条渠道输送和安置人才提供必要参考。钱福永(1996年心理档案综述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认为,心理档案为指导学生日常生活与社会活动提供心理学依据。寸晓刚、凌文辁(2002年)从人力资源管理角度指出,心理档案有利于开展对人的个性识别工作,为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提供平台。
3.3 心理档案的建立和管理。学者们普遍认为,构建和管理心理档案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主要包括保密原则、发展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适用性原则等。心理档案构建方面,胡秋良(1992年)认为,建立心理档案主要包括成立心理咨询中心、精选和编制测验工具、实施测验并对测验结果进行整理、分析和评定等环节。栗继祖、任华良(1998年)倡议利用计算机对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处理并建立心理档案。李燕(2010年)从档案管理角度论述了大学生心理档案管理的归档范围、管理方式、保管期限、设定密级等,对心理档案管理实践具有重要借鉴作用。此外,学者们也从不同角度指出了当前心理档案管理中存在形式化、低专业化、简单化等理由,以及心理档案利用中存在只重视心理档案反映出的严重心理理由、对倾向性心理理由重视不够等的不良现象。推动心理档案管理的专业化和制度化是当前心理档案工作面对和需要解决的主要理由。3.4 心理档案管理系统开发和应用研究。文献显示,1993年北京理工心理档案综述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大学最早成功研发“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管理系统”软件,此后,姜英杰等(1996)采用FOXPRO编程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WINDOWS图形技术和加密技术等设计了心理档案管理系统。阳志平等(2003年)开发了中学生心理档案系统(PAS)。冯猛、张劲勇(2010年)基于UML面向对象建模技术,设计了高职学生档案管理系统。王玲(2011年)按照信息系统开发的生命周期模式设计,建立了客户端/怎么写作器(C/S)模式的两层数据库程序体系结构。张俊杰、张华(2012年)采用线性拟合的策略对心理档案系统中多量表心理测试结果进行了数据校正,极大提高了导出规则有效性和准确性。周建君(2012年)设计了基于C/S体系结构军人心理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大大提高了心理档案工作的信息化水平。
3.5 以心理档案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实证研究。刘智等(2002年)通过对大学生心理档案的研究分析,认为大学生精神卫生理由不容忽视,建立和完善心理档案,提供早期心理干预势在必行。钟向阳等(2005年)研究认为运用EPQ、UPI等心理测量工具进行以心理档案建设和危机对象干预为主要内容的新生预防性心理教育模式是有效的。朱为冰等(2005年)实证研究表明,社区居民心理理由是客观存在的,有必要建立《市民心理健康档案》。付达、胡文东(2012年)研究认为建立心理档案时,使用16PF作为初筛测验,MMPI作为复检测验,能较完善建立心理档案。

4 研究目前状况分析

4.1 心理档案研究呈现学科交叉特点。心理档案研究内容涉及心理学、教育学、档案学、人力资源管理等多个学科领域,心理档案从建立、管理到应用涉及多个领域和学科,使心理档案研究视角更为宽泛,有效地推动心理档案在多个领域实际应用和科学管理。
4.2 重复性研究较多。文献统计显示,心理档案研究中涉及学生心理档案的182篇,其中涉及大学生心理档案的166篇,分别占文献总量的49.7%和45.4%,研究主题相对集中。而在心理档案理论研究中,研究内容多数涉及建立心理档案的作用和作用、心理档案的内容和建立原则、心理档案管理的策略和倡议等,研究主题大同小异,重复研究较多。
4.3 档案学角度的研究较少。研究发现,出自档案界学者的心理档案研究文献,一是总体数量不多,二是档案管理业务探讨较少。实践也表明,心理档案很大程度上并没有按照档案管理的行业标准和要求进行管理。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档案馆 来稿日期:2013-12-16)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