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电子商务 >因子教师沟通满意度因子结构实证

因子教师沟通满意度因子结构实证

收藏本文 2024-02-14 点赞:3827 浏览:9504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沟通满意度是近些年来国外组织行为和心理学领域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论文整合Downs & Hazen等人发展的CS量表,运用来自五所大学教师的调查数据对CS的因子结构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我国大学教师CSQ包括“与领导沟通”、“个人反馈”、“沟通氛围”、“同事沟通”四个因子,这与Downs & Hazen等人的研究发现有明显的不同。这一结论为改善我国大学教师CS、帮助提升其工作绩效提供了更有针对性的指导。
关键词:大学教师;沟通满意度;因子结构;实证研究
:A DOI:10.3969/j.issn1003-8256.201

3.0

1.009

引言 现代组织中,沟通是管理活动和管理行为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渗透到我们所做的一切事情中,也是维持人际关系的一种基本手段。现代大学作为知识创造和传递的一个重要平台,其成员之间的沟通状况如何,直接影响着知识和信息的传递及分享效果,沟通是学校组织管理的一个基本内容,而沟通的效果如何反过来则直接说明了组织的管理效果情况,沟通满意度(Communication Satiaction, CS)就是专门用来衡量组织沟通效果的一个指标,也是衡量组织沟通质量的重要指标。
CS的概念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被提出以后,国外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众多细致深入的研究。与之相比较,除港澳台的一些学者对CS有所关注和研究之外,国内对此问题的研究还非常缺乏,尤其是对学校组织中CS问题的研究更为少见

源于:毕业设计论文总结www.udooo.com

。现代大学作为一类特殊的组织形式,其成效完全取决于教师成员的工作效果和工作满意状况,而研究又表明,教师的工作满意状况与其所在学校的沟通状况有明显相关 。教师沟通具有传递信息、调节人际关系、激励、协调、心理保健和改变人的态度与行为等多方面的功能。
基于此,本文将在对组织CS概念及其测量维度等问题进行回顾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来自河南省五所高校教师的抽样调查数据,分析大学教师CS的因子结构,以期从中发现中国文化情境下的影响教师CS的关键因子,从而帮助教育主管部门或学校管理者采取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提高教师沟通满意和工作绩效。

1、文献综述

1.1 沟通满意度

现有研究一致认为,CS的概念最初是由美国普度大学的Dale Level于1959年在他的博士论文中提出的 。Level将CS定义为:成员对自己在沟通环境中所知觉到的满意程度。此后,学术界开展了许多与CS有关的研究,并产生了众多不同的定义(如表1所示)。
虽然各研究者对CS的界定有所不同,但一般都认为CS是组织成员对组织中存在的沟通现状所知觉到的心理上的满意程度。而这些定义中,又尤以Downs & Hazen(1977)的定义简洁明了,最具代表性,且被学者们广泛接受,即认为CS是组织中的个体对其组织沟通各个方面的满意程度,它涉及到沟通主体、沟通内容、沟通渠道、沟通反馈、沟通氛围等多个方面的内容[5] 。

1.2 沟通满意度的测量

在CS的概念刚被提出的二十世纪六十至七十年代,学者们对CS的定义是单维的,认为CS仅是指个人在自己所在的沟通环境中,对自身所处的沟通状况的一种简单感觉。但这种整体单一的概念,在后来受到广泛的质疑,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对CS的研究逐渐从单一维度扩展到了多维度。
Downs(1973)运用来自多个行业的130名管理层人员的问卷调查数据,对CS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S是一个多维度的变量,而且其中的沟通氛围以及与上级主管的沟通两个因子对工作人员而言是最为重要的满意度影响因素[9] 。O’Willo(1976)对芬兰22家政府组织机构的调查结果表明,CS是包括“工作满足、信息内容、沟通改进和渠道效率”等4个因子的多维度变量[10] 。
Downs and Hazen(1977)的研究开发了一个包含信息类型、过程要素、沟通关系及总体项目4个维度、88个题目的原始测量问卷,并利用该问卷对六种不同组织的管理者及专业人员进行测试分析后得到8个维度、40个题目的CS问卷;这8个维度分别为:组织展望、个人反馈、组织整合、与主管沟通、沟通氛围、水平与非正式沟通、媒介质量、与下级沟通。后来该量表被证明有较高信度和效度,至今仍被广泛应用于工厂、学校、咨询机构、银行、医院等组织的CS测量。[5]
Federino(1996)在研究CS和组织承诺的关系时,在Downs & Hazen(1977)CS问卷8个维度的基础上增加了高管之间的沟通和部门之间的沟通两个维度,其结果与Downs and Hazen(1977)等人的研究稍有不同。Deconinck, Johnson, Busbin, and Lockwood(2008)则运用来自一家零售商店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考察了Downs & Hazen(1977)发展的CS问卷量表的有效性,但结果不支持原始量表的聚合效度与区分效度,而且问卷中的一部分题项可删除,沟通氛围、媒介质量和同事间的沟通可以合并为一个因子[11] 。Mount & Back(1999)运用酒店业的问卷调查数据,考察了Downs & Hazen(1977)的CS问卷量表的结构,结果发现该变量可由沟通气氛、与下级沟通、与同事沟通、公司信息、个人反馈、下行沟通和垂直沟通等七个因子构成[12] 。
此后,又经过一系列的后续研究(Downs,1990,1991)[13] [14] ,沟通满意度问卷(Commnication Statiaction Questionnaire, CSQ)最终发展成为一个包含43个项目的问卷量表,其中3个项目用来测量对组织的整体满意程度的判断,其他40个项目用来测量CSQ的8个因子。自该量表被开发出来,许多研究都用其作为各种组织的CS评价工具(如Clampitt and Downs,1993[15] ;Varona,1996[16] ;Gray and Laidlaw,2002 [17] [18] )。

源于:论文提纲范文www.udooo.com

源于:论文封面www.udooo.com

[14] Downs, A. A case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mmunication satiaction and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in two Australian organizations [Z]. Unpublished master's thesis, University of Kansas, Lawrence, KS. 1991.
[15] Clampitt, P. and C. Downs. Employee perception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mmunication and productivity: A field study [J]. Journal of Business Communication, 1993, 30(

源于:毕业生论文网www.udooo.com

1): 5.
[16] Varona, F. Relationship between communication satiaction and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in three Guatemalan organizations [J]. Journal of Business Communication, 1996, 33(2): 111-140.
[17] Gray, J. and H. Laidlaw. Insider perspectives on communication satiaction [J]. Australian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2002, 29(3): 111-124.
[18] Gray, J. and H. Laidlaw. Part-time employment and communication satiaction in an Australian retail organization [J]. Employee Relations, 2002, 24(2): 211-228.
[19] 李元墩,蔡文渊.台湾企业员工沟通满足量表构建之研究[J].台湾成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篇),1998,(33): 257-283.
[20]张莉.组织沟通满意度对工作满意度和工作绩效之影响实证分析[D].中山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21] 吴明隆.SPSS统计应用实务[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An Empirical Research on Factor Structure
of University Teacher’s Communicaion Satiaction
JING Hui
School of Business, Zhengzhou University, 450001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Communication Satiaction (C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research issue in the field of organizational behior and psychology. On the base of literature reviewing, a Communication Satiaction Questionnaires (CSQ) is put forwad by modifying and integrating CSQs developed by Downs & Hazen (1977, 1991, 1993, 1994), and an empirical research is carried out using the survey data coming from five universties in He’nan Province. The findings show that CSQ includes 4 factors in university of China, this results distinguished from Downs & Hazen’s research obiviously. It provides for us a beneficial guidance to improve Chinese university teachers’ CS and work performance.
Key words: University teacher; Communication Satiaction; Factor structure; Empirical research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