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法制教育 >高职教师文化建设探析

高职教师文化建设探析

收藏本文 2024-03-26 点赞:32943 浏览:155552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教师文化具有引导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和塑造功能,高等职业教育的功能及定位决定了高职教师文化的主要内涵是教师应树立基于多元智能的人才观、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观、“教师+工程师”的角色观、开放合作的职业观及采取与之相应的行为方式。高职院校可通过建立感召教师群体的共同愿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构建以人为本、突出技术要求的管理体系、将企业文化元素融入校园文化环境等路径建设高职教师文化。
[关键词]高职教师文化建设路径
[作者简介]黎凤环(1965-),女,广西柳州人,柳州职业技术学院组织部部长、人事处处长,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高职教育管理和教学研究。(广西柳州545006)
[基金项目]本文系2009年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第五批重点资助项目“行动导向教学在高职课程教学中的设计与实施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09A042)
[]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7-0075-02
高职教师文化是指长期处于高职教育文化氛围中的教师群体,在共同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包括教育思想、教学观念、角色认同等精神因素,以及在这种精神因素长期支配下形成的行为模式。教师文化作为学校文化的亚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优秀的高职教师文化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管理效能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增强等起着不可估量的助推作用。

一、教师文化的功能

1.导向功能。教师群体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会对生活和工作在这个群体中的每一个成员的思想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长期生活在这个群体中,会逐渐接受所在群体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并自觉自愿地把群体的目标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教师文化还会通过文化氛围、团队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等,对每个教师的思想、心理和行为产生约束和规范,使每一位教师观念和行为与整个群体保持一致。因此,教师文化对教师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2.凝聚功能。教师群体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可以形成一种强大的“文化效应场”,使教师产生强烈的群体归属感、职业认同感和从业自豪感,使个体的行为自觉或不自觉地适应学校精神的要求,凝聚成一种合力和整体趋向。共同的价值观提供教师

源于:论文范文格式www.udooo.com

间交流沟通基础,交流沟通可增强教师之间的思想感情,培养和激发教师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3.激励功能。学校的活力最终来源于教师个人积极性的发挥。教师文化作为一种价值理念,当它被教师接受并认同,会使教师从内心深处迸发出一种高昂情绪和奋发进取的精神,会不由自主地洋溢着一种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之情,会发自内心地产生出职业道德感与社会责任感,会激发出所有的主观能动性。这样的话,教师能很自然地以教育智慧去实践理想,以饱满的热情去从事“育人”的教育怎么写作工作,言谈举止中也会很自然地流露出一种教师特具的人文气质。
4.塑造功能。一个群体的文化模式,会通过特定价值观念、语言、行为方式等对群体成员的信念、性格、态度、气质等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每个成员通过自身的感悟,认识、理解所在群体的文化制度和文化精神,并通过长期的生活和工作实践,把群体的文化制度和文化精神同化和积淀于自己的人格结构中,形成个体特定的人格与精神气质。②教师文化为教师群体成员提供了应该遵循的价值理想和行为准则,每一位教师则通过对价值和准则的内化形成了与教师文化氛围相符合的人格结构。

二、高职教师文化的特征

1.基于多元智能的人才观。长期以来,语言智能和数学逻辑智能成了智能的代名词,学校教育只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作为衡量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学习成功与否的普通高考,也是以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和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水平为目标。根据“多元智能理论”,高职院校的学生可能不具备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优势,但他们可能会在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关系智能等方面有优势。因此高职教师应善于发现并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智能特点,树立人人都是可塑之才的育人观,人人都可成为对社会有用之才的人才观,对所有的学生都抱有热切的成长希望,根据他们的智能特点和学习规律,组织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帮助他们获得成功。
2.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观。高职教育培养成功“职业人”的目标定位,决定了高职教育既要具有高等性,又要具有职业性、技能性,高职培养的学生既要有良好的专业修养、人文素养和学习能力,又要有娴熟的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因此高职教学要注意丰富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帮助学生掌握必备的专业理论知识,强化职业技能训练,帮助学生养成作为一个成功的职业人必备的职业素养。为此,教育教学活动必须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模式,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态度和能力。
3.“教师+工程师”的角色观。高职教师必须不断充实发展自己,不断更新知识,使自己跟上新知识、新技术发展的步伐。高职教育的“职业性”、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的目标,要求教师必须“在教中做,在做中教”,因此高职院校教师还应具有较高的技术应用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应该是学术水平较高的实干家,这是高职院校教师角色的典型特征。
4.开放合作的职业观。高职院校怎么写作区域经济发展,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受企业欢迎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办学定位,要求高职院校必须开门办学,根据科技发展、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多元合作是促进高职教育事业发展、高职教师专业发展、有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保证。首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通过校企合作,可增强专业团队的应用研究和产品研发能力,提高教师技术水平;可有效推动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开发、设计和实施,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其次,校际合作可促进高职教育事业的发展。高职教育需要高职院校间和相应的研究机构联手合作,共同探索和研究高职教育领域中的许多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再次,团队合作能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人才培养工作的复杂性、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需要,要求教师在保持专业独立性的同时,加强相互间的合作与交流。

三、高职院校教师文化建设的路径

1.建立感召教师群体的共同愿景。首先,凝练和发展学校优良传统。学校传统对教师文化的生成具有导向作用,并能同化教师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学校要重视把本校在长期发展中形成和沉淀的优良传统和精神,以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等方式凝练概括出来,并加强宣传和教育,使教师在继承传统中被感化,促进学校优秀传统和精神的发展。其次,建构与完善学校的核心价值体系。高职院校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办学定位和发展方向,基于当前价值与长远价值的有效融合,通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方式,引导教师树立知行合一的职业教育理想、弘扬积极探索的改革创新精神,创造跨越校企的多元合作氛围等,完善学校的核心价值体系,促进优秀教师文化的发展。再次,引导教师践行学校的核心价值体系并帮助教师获得成功。让教师在活动中践行并获得成功,使教师的付出得到回报,教师对彼此间的关系感觉良好,促使学校的核心价值观转化为教师群体共同的愿景和职业信念。
2.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首先,学校要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师德教育,着力培养教师的敬业、怎么写作的专业精神,提升教师的专业责任,强化融洽的师生关系,促成教师关怀素养的实现,使高尚师德成为教师的自我意识和自我需要,使教师形成具有感召力的人格魅力和精神气质。其次,学校要组织教师加强教育理论、专业理论及其他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学习,在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的指引下,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育人观,夯实专业基础,不断提高文化修养、专业水平和教书育人水平及能力。再次,创造条件给教师提供各种实践锻炼的机会,组织教师深入企业顶岗实践、学习锻炼,参加社会实践、技术怎么写作等活动,切实提高教师的职业实践能力和技术水平,成为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
3.构建以人为本、突出技术要求的管理体系。教师文化的形成也是学校管理机制不断运行的结果,学校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制度标准对教师价值体系的形成具有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因此,高职院校应基于教师的工作特点制定相应的政策、制度,为教师文化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和行为空间。首先,构建突出技术要求的制度体系。高职教师“教师+工程师”的角色要求,明确了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必须在制度上保证对教师的技术能力的要求以及在教学中的应用。高职院校在教师队伍建设制度、教学管理制度、分配制度等制度体系的建设上,都应突出对教师技术能力的培养和技术应用的要求,以制度塑造职业教育教师文化氛围。其次,改变激励力向。高职院校要积极推进以发展性评估为主导的教师绩效考评体系,改变依靠行政手段,注重量化指标,单纯依靠物质奖励刺激教师工作积极性,从教师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注重对教师人格的尊重、能力的信任以及未来发展的关心。再次,充分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高职院校要根据教师劳动和心理特点,营造、平等、自由、公开的管理氛围和学术环境。充分尊重教师自我表达的愿望和主动性,吸引教师参与学校的管理,应充分听取教师对学校建设发展的意见,给教师一定的自主空间,确保其学术自主权,发挥其创造力。
4.将企业文化元素融入校园文化环境。教师文化的形成离不开学校的整体文化氛围。校园是高校教师开展职业活动的最基本场所,也是教师文化生成的最基本的环境。为此,学校要紧紧围绕自身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建设具有企业特色的校园物质文化环境,以校园文化环境推进教师文化的形成。首先,根据地方文化特色和学校办学理念规划建设校园环境。高职院校的校园建设,特别是新建设施,要融入文化元素和企业元素,做到自然与人文的统一、建筑与艺术的统一,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统一。如楼宇、道路、景观的设计和命名,巧妙地置入地方特色文化元素、学术文化元素、企业文化元素,给人以多元文化的熏陶,使教师进入校园既能体会到文化之美,又能感受到浓浓的职业教育氛围。其次,营造实训环境的职业文化氛围。高职院校应当按照现代企业的生产模式建设或改造实训场所,设备配制与布局应尽可能真实化或仿真化;实训场所张贴体现企业管理理念的励志标语、规章制度、操作流程图;师生进入实训场所统一着装;教师按照企业的规范和要求组织实训教学活动,使教师不仅感受企业文化熏陶,更从行动上践行企业行为规范。再次,校企合作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学校密切与行业、企业的联系,组织开展企业文化调研、开设企业家论坛、各种形式科技文化活动、技能竞赛活动等,使校企融合的多元文化成为学校文化内涵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李清臣.教师精神文化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车丽娜.教师文化功能的多维审视[J].当代教育科学,2010(5).
[3]张立华,路占武,王淑梅.新时期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理念、思路和举措[J].现代教育管理,2010(12).
[4]王振洪.高职教师文化的独特性、问题及发展策略[J].浙江社会科学,2011(1).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