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公共管理 >> 公共秩序道德 >分析参量台海两岸产业协同演化序参量与倡议

分析参量台海两岸产业协同演化序参量与倡议

收藏本文 2024-02-01 点赞:4817 浏览:11840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签署以来,两岸经济合作互动频频。在两岸正式统一之前,通过一体化经济组织让两岸人民在经济上先统一起来成为可能。而经济的统一,微观上要依托企业,中观要依托各产业。所以文章依托相关自组织理论,以两岸产业协同为研究对象,试图提出一些合理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两岸;产业协同;序参量;分析;建议

一、 引言

自中国国民党在中国台湾重新执政以来,两岸交流、尤其是经济交流越来越热络。2010年6月《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签署后,两岸经济合作互动频频。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两岸正式统一之前,通过一个类似于经济一体化的组织让两岸人民在经济上先统一起来是可能的。经济的统一是一个宏观概念,具体而言,微观上要依托企业加强合作,中观上要依托各产业加强协作。台海两岸的经济合作,肇始与20世纪80年代大陆改革开放,自20世纪90年代起进入快速发展通道。目前,中国大陆已稳居中国台湾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场以及最大贸易顺差来源,中国台湾也于2011年度成为大陆第七大贸易伙伴。两岸的经贸合作不断发展的根源在于两岸在区位优势上的互补性,中国台湾具有资金、技术、管理经验上的先发优势,而大陆所具有的广阔的市场、充足的劳动力以及多年高速增长的经济正是中国台湾孜孜以求弥补的短板。虽然中国台湾岛内曾经出现过不和谐因素的干扰,但是两岸经济一体化的历史趋势如大江东去、不可阻挡。台海两岸区位优势互补的现实,决定了两岸经贸合作呈现出很强的自组织性。因此,本文试图应用自组织理论,对两岸的经济一体化进行分析。
在自组织理论中,协同学处于一种动力学方法论的地位。是组织如何保持自组织活力的重要方法论,它所研究的重要概念和原理,特别是序参量原理,对于系统自组织的演化以及使得自组织程度的提高,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就台海两岸的经济系统而言,利用序参量原理,寻找促进两岸经济一体化的决定性因

源于: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www.udooo.com

素,具有很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 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关于台海两岸经济一体化的的研究成果很多。唐永红从两岸在经济相互依存性、经济市场规模、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经贸政策可协调性四个层面,分析了两岸实现制度性经济一体化的可行性,同时研究了实现两岸制度性经济一体化的路径,提出了建立开放性次区域自由经贸区的构想;郑王莹通过研究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等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国际实践,总结了两岸经济一体化需要借鉴的经验;刘瑛华从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入手,提出了两岸经济一体化的渐进模式:机制上从功能一体化到制度一体化、形式上从低层次到高层次、空间上从次区域突破到向全区域扩展;王治以东亚一体化为大背景,对两岸经济整合的几种模式进行分析,提出了以构建两岸共同市场的作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目标。
在自组织理论的经济应用方面,蔡绍洪、汪劲松等研究了从企业聚集到企业群落、到产业集群、到创新网络的协同演化路径;郑文智、孙锐通过对系统自组织规律的研究,提出在推动区域产业集群生成和升级的过程中,由于自组织过程不存在组织者,因此政府不可以成为集群演化过程中的组织者甚至控制者,政策目标应该使政府行为成为集群演化过程中的内部相互作用的一个因子,依赖于其他元素推动集群创新网络和复杂性的形成;芦彩梅、梁嘉骅中山小榄镇五金集群为例,建立了产业集群协同演化的动力学模型。
本文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将自组织协同演化理论应用于台海两岸经济一体化进程的研究中,力求实现理论和现实的合理衔接,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三、 自组织理论概述

1. 区域经济系统的协同与竞争分析。

区域经济系统的演化发展,是以内部各要素、子系统的竞争和协同作为原动力的。区域系统内部的产业、行业、企业之间的竞争与协同来自于市场力量,这种力量主要体现在通过产品或要素的变化,引导资源在区域间进行转移,导致区域间的竞争和发展不平衡。随着区域间竞争的发展,根据优胜劣汰的市场法则,优势企业逐渐战胜、淘汰劣势企业,通过收购兼并的形式,在产业内进行重组整合,进一步加强自身竞争力。从区域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即表现为由竞争走向协同。
通过上述竞争—协同的发展路径,区域系统的各个子系统、经济主体形成紧密的发展关联,互惠互利、优势互补,通过自身的协同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系统的发展。
综上所述,竞争与协同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一个复杂系统的辩证统一,系统中的不平衡和非线性导致竞争,竞争的结果是趋向协同,反过来,一定程度的协同又会引发新一轮的更进一步的竞争。

2. 序参量原理。

在方兴未艾的自组织理论研究与应用中,学者们一般把序参量当作用来描述与物质性质有关的有序化程度、以及伴随的对称性质的一种变量。在系统从平衡到不平衡、从无序到有序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诸多变量,相对于其他稍纵即逝、影响有限的“快变量”,其存在发展具有持续性,在系统演化中起到决定作用的那个“慢变量”,便是我们努力寻找的序参量。
(1)序参量的宏观性。
协同学是从宏观上进行的是复杂系统研究,这种研究的主要特征是大量化、整体化,运用的研究工具也必然具有宏观性,序参量正是这种在复杂系统的大量子系统的大规模运动中,从纷繁复杂的无序运动中甄别出有序决定因素的宏观参量。
(2)序参量的形成机制。
对于系统而言,序参量是内部自生的,而不是外部强加的。当系统处于平衡态时,各子系统的运动是无序、独立,不相关联,这时系统中都是稍纵即逝的快变量,不存在序参量。而当系统处于由平衡到不平衡,由无序到有序的临界状态时,各子系统由竞争而引发协同,就会导致序参量的出现。
(3)序参量的作用。
序参量在形成以后,就会对系统的演化产生支配作用,决定系统演化的性质和方向,成为演化过程中的主导力量。对研究者而言,掌握了序参量,也就控制了系统的发展进程,因此,寻找序参量成为协同学乃至整个自组织理论的关键命题之一。

摘自:本科论文www.udooo.com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