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工程 >> 工程项目管理 >> 管理工程 >分析新农村新农村建设中古村落文化遗产保护理由

分析新农村新农村建设中古村落文化遗产保护理由

收藏本文 2024-03-20 点赞:30195 浏览:135527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随着我国广大农村正在进行城乡一体化的改造和建设,丰富而多样的民间文化也会随着传统村落的消失而消失,因此保护传统村落迫在眉睫。本文分析了新农村建设中古村落文化遗产保护的问题,并举实例对解决措施进行探讨分析。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古村落;文化遗产;保护;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及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一些古村落传统的建筑风貌、淳朴的人文环境等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作为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综合体的古村落一旦毁坏至极,便意味着千百年来经过人们世世代代传承的厚重历史的损害,文化积淀的消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必须切实保护好千百年来形成的文化遗产和文化传统,走出一条保护古村落、建设新农村的和谐发展之路。

一、新农村建设中古村落文化遗产保护的问题分析

1、不关心村落中的人和他们的生存及相关民俗文化

“把关注焦点放在古村落的物质遗存上面,不关心与古村落物质遗存密切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关心古村落居民的思想观念、风俗习惯、发展利益等,这种兴趣和思路显然是有偏颇的,按这种思路进行古村落的保护则是有严重缺陷的、不完善的,不能使古村落获得可持续发展,实际上也不能对古村落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完备的开发和展示。完善的古村落保护,不应只重视保护、修复古建筑的物质层面,也应该完整展示、合理传承与古建筑密切相关的传统文化。”

2、缺少持续不断的保护资金投入

例如,本来作为传统村落保护成功典范的山西榆次后沟村 2011年仅参观的中外游客达8万多人次,后沟古村旅游有了收益,村民生活也有了改善,但新的问题出现了:每年文化遗产的维修费用没有着落。尽管政府分20%多的收益,个体老板有60%多,村里有10%多,但实际上村里拿不到。“政府如果不增加投入的话,就把开发古村落的初衷给忘了”。

3、前期规划不科学,导致随意拆迁和重建

例如,过去因为穷,楠溪江古村落被保存了下来;但随着经济发展,当地人富了后开始拆旧屋建新屋,导致一些本来整齐划一的传统村落建筑中时常出现一些小洋楼和其他现代建筑,破坏了整个村落的格调和风格。另外,一些被拆除重建的房屋完全被设计师按照自己的理念规划,完全不考虑该建筑过去的风格和风貌,用个人的眼光取代历史。真正的传统村落保护应该是修旧如旧,是不断地加固,防止倒塌和继续破坏,不是制查重古董、检测村落或者检测的历史。

二、古村落文化遗产保护实例——簕山古渔村景观规划设计

1、设计理念

在对簕山古渔村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新农村建设中古村落的保护和发展问题进行了探讨,在簕山古渔村景观规划设计中,强调以下几个理念。
(1)社会主义新农村—簕山新村的建设必须建立在“旧”的基础之上,没有历史就没有未来,对国家、城市来讲是这样,对农村来讲更应该是这样,民族的传统文化更多的是沉淀在乡村之中。新建的簕山新村严格按照新村发展要求来进行建设,将其定位为古村商业街,沿街建筑将开发为具有传统特色的店面,建筑风格以具当地传统建筑风貌为主,建筑材料尽量采用传统木石、砖木结构形式。
(2)旅游区的开发建设要围绕“北部湾风情古渔村”的旅游形象品牌建设,准确把握地方文脉和古渔村主题,每栋村舍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历史文化根源,当对古渔村进行改造建设时,需要有科学的态度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功底。否则,随意进行土方改造、景观和建筑安排,其结果很可能适得其反。
(3)以人为本,开发建设应兼顾周边群众利益,得到当地群众的配合支持,动员群众参与旅游项目开发,增加群众收入,带动周边群众致富。做好调查研究,充分利用原有资源和本地材料,以较低的成本建造高质量的乡村景观,实现生态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共生共荣。

2、设计要点

(1)大环境和小环境的协调
簕山古渔村的古民居是防城港市特色的亮点之一,也是环北部湾滨海跨国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簕山古渔村景观规划建设的目标是突出古渔村特色,使之成为具有全国性影响力和地方文化特点的古村落。鉴于建设资金短缺,整体建设应该按步骤来进行,分期打造景点和改良、保护原有资源。
大环境的营造:在大环境上主要考虑的是古渔村所处的地理环境区位。簕山古渔村处于中越跨国旅游的重要节点城市—防城港市,是环北部湾滨海跨国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西“桂林、贺州—柳州、河池—来宾—南宁—钦州、防城港(东兴)—北海”南北黄金旅游带上的重要节点,地处环北部湾滨海跨国休闲游“北海—防城港—东兴—芒街—下龙”这条精品跨国旅游线路上,接受防城港市旅游中心城市幅射,具有良好的地缘优势和旅游经济组合优势,旅游区位优势明显。
小环境的营造:在小环境上主要考虑景点所处的位置和要求。项目区位于防城港市港口区企沙镇簕山古渔村,属南亚热带季风带,阳光充足,由于其独特的气候与位置条件,因此古渔村内的植物也具有当地特色,主要植物有车辕树、红树林、银榕树、木麻黄、相思树、马尾松等,植物特色品种资源较好,这些都是规划当中可以挖掘的景观资源。所以,小环境的景观营造应根据古渔村的气候与区位条件,以滨海植物为主,突出南亚热带季风带植物特色的基础,通过对防风林的景观改造,植物景观在各功能区景点也突出各自的植物景观主题特色,达到功能性与美观性的和谐统一;景观亮化突出簕山古渔村的特点,运用具有海域特点的景观灯,以及在具有簕山当地风情的景观小品上进行亮化。
(2)研究村庄的环境和地形布局,尊重和保护历史文脉
簕山古渔村作为建筑格局、风貌和主体结构保存尚好的传统民居,其中有些建筑质量已经相当破旧,难以适应现代生活需要。这些建筑及其组合构成村落历史环境的基质,古渔村的修缮规划在保持原有格局、结构和风貌的基础上予以修复,充分挖掘古村景观资源,确定主要节点(如小巷、卷门、石踏步、石坎阶、青石路面、探过墙头的花藤果树等)的更新改造方案,营造意境幽远的景观空间,并增加水电及卫生等设施,满足村民现代生活的基本要求。
(3)设计上强调以人为本,充分利用资源节约成本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村落规模的扩大,必然要新建大量新的村落建筑,新村建筑单体满足建筑布局、道路与停车场、休憩场地的规划设计要求。新村建筑的建筑方案,立意于符合桂东南地区的内院式居住模式,在结合项目所在地簕山古渔村传统建筑风格的基础上,空间的布局设计适应新时期农民生活所需要的时代生活特色,设置堂屋、居室、厨房、存放间、晒台等,以引导和灵活适应农民生活方式的转变。
调查中发现项目所在地的古树名木较多,以车辕树、银榕树、相思树等古树为主,这些树至今长势良好,枝繁叶茂,形成一个绝佳的绿荫环境。规划中把这里作为一个以休憩为主的村场,以“村前小憩”为主题组织景观。建成后的小广场,面向大海,背靠古民居,与周围景色融为一体,在大树底下垫砂干铺青砖,既不影响树木生长,又可以提供给人们在烈日底下有一片绿荫的环境,使这里成为新民居群当中最主要的公共社交场所。
结束语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全国各地的迅速推进,使广大农村着实发生了巨大变

摘自:毕业论文提纲www.udooo.com

化,这无疑为承载千年历史文化的古村落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我们要对古村落文化遗产保护引起足够重视,更多的注重以人为本、人和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保持传统美的风格,建造更加适合人类居住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2】周乾松,《古城镇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考》,2003
【3】赵鸿韬,《中国第一山水古镇——桂林兴坪古镇景区策划案》,2005
【4】王炎松等,《在古旧里泼洒新鲜——柿林古村景观节点概念设计》,2007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