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艺术 >> 工艺美术 >绚烂多彩《金陵十三钗》

绚烂多彩《金陵十三钗》

收藏本文 2024-02-28 点赞:3049 浏览:8015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电影艺术是通过一系列不断变化的影像来实现的,而影片的色彩就是影像中的一个重要的创作元素。本文从影片色彩的配置、色调设计以及色彩在影片中的象征、塑形等几个方面,对电影《金陵十三钗》的色彩运用进行了详细、深刻的评述,发掘出张艺谋在此部影片中色彩运用的独到之处,从而使人们对张艺谋电影中的色彩有一个新的了解,并可对其之前影片的色彩运用加以比对。同时为今后的电影创作提供了点滴的参考,也为人们欣赏这部优秀影片找到了一个独特的欣赏视角。
[关键词] 色彩配置;色调;运用
电影中的色彩能帮助作品刻画人物,渲染情绪、推动情节、表现主题,可以大大增加作品的表现力。色彩不仅仅是影片中的重要视觉元素之一,在现代电影的创作中,色彩往往是带有创作者和观众的主观成分;是导演手段、风格的重要的形式之一;在视觉上对影片的故事内容和人物性格的塑造是一种直观的表达,对观众在情绪上有视觉的心理暗示作用。在电影的创作中,创作者主要是通过色彩的配置以及色调的设计来发挥色彩的造型功能并达到一定色彩的艺术效果的。
色彩在张艺谋电影中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而这一次更成为他创作的原点。张艺谋在之前的采访中曾提到:“最原始的创作冲动就是这个电影最后一秒钟的定格,书娟的眼睛透过破碎的玻璃看过去,那些五颜六色的画面,花枝招展。”“有色彩的战争悲剧”就成了一个杠杆,撬动《金陵十三钗》的整个拍摄热情。从某种角度说,电影《金陵十三钗》是用颜色来演绎的。
首先,《金陵十三钗》的色彩配置独具特色。色彩的配置在电影制作

摘自:毕业论文评语www.udooo.com

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指电影作品画面中不同比例、位置和面积的各种色彩进行搭配组合。这种搭配可以造成画面不同的浓与淡、明与暗、暖与冷、丰富与单纯等视觉感受,从而起到造型的作用。而在色彩配置基础上的色彩变化常常用来表达人物情绪的变化,从而创造出独特的艺术效果。《金陵十三钗》与之前大红大绿铺陈色彩的风格不同,张艺谋把《英雄》《满城尽带黄金甲》里大开大阖的鲜艳色块击碎研磨,拼接新型花色。《金陵十三钗》的主体色调苍白忧郁,一开始,影片就以地道的南京方言进行历史叙事。在挥之不散的浓黑烟云下,遍地横陈着裸露的尸体、坍塌的牌楼、残断的城墙、凝重的河水、仓皇的人们,这一切,都可以唤醒人们内心无限悲悯,为那个时代人们的无助与绝望。历史虽然久远,但那就是真实的南京。展示一座人类的哭城,不必缀加太多的东西,只需把历史场景残酷还原,轻易就能击溃人心,这是共通的人性。然而,这样的浓黑历史底色,很快就被艳丽色彩取代了。《金陵十三钗》的主基调是灰色、暗色调的,然而正因如此,鲜亮的色调在背景中会非常显眼。风尘女子的花旗袍摇曳生姿,绚丽的却是堕落的色彩,但最后她们舍身救女学生们时,那些色彩聚合在一起,成为冬日里一抹暖色,成为一种美的定格。教堂内漂亮的彩色玻璃窗,是影片反复出现的色彩特写。 这样的一种彩色,和窗外战争的灰色,形成了一个鲜明的视觉和象征对比。张艺谋把自己在以往电影中所能把握到的色彩技巧,全部压缩到这样一块彩色玻璃窗上。在教堂内发生的许多故事,都拿这个彩色玻璃窗做背景;这许多的故事也把自己的背影投影在这个彩色玻璃窗上。
其次,张艺谋处理电影色调的功力在这里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色调即色彩的基调,指确定某种基调的色彩效果作为整体作品布光和用色的标准。它往往以一种颜色为主导,使画面呈现出一定的色彩倾向。电影作品的色调是揭示作品内容、刻画人物情绪和心灵的有力手段,因此电影中每个局部的色彩处理,都是要受到色彩总设计的支配的。《金陵十三钗》灰暗的整体色调带有明显的历史质感,与那段特殊日子的黑色记忆相吻合。电影一开始以灰色、暗沉的色调为主,恰似一部黑白的胶卷片。比如为捍卫南京城而死守到最后的士兵,用来做毁灭日本精良坦克的“人肉炸弹”,暗红色的鲜血迸溅到了死城绝望的灰尘里。土灰色的墙瓦,在炸弹一个个的爆发声中轰然倒塌,泯灭人性的日军满城地追逐着尚存的几个教堂的女学生,惊恐的尖叫声、鲜血、绝望已充斥了这个屏幕。不一会,灰色到此几乎戛然而止,换而出场的是艳丽丰满的诱惑颜色。艳丽的教堂玻璃,华美的丝绸旗袍,在一片废墟中闪现的明亮色调养眼也很宁神。从这里我们看出,张艺谋在影片《金陵十三钗》的色调运用上采取了对比的手法。在影片的前部分以灰色调为主,这是因为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关于战争灾难的故事,电影的主题和故事是沉重的。当镜头转到金陵十三钗时,们的鲜艳和绚烂,教堂圆窗缤纷的玻璃,狙击手殒身的纸铺,色彩越是丰富和华丽,战争和伤害越是触目惊心。那一袭华美的繁荣使影片前后的色彩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也正是这种鲜明而强烈的色彩对比加深了对影片主题的表达效果。影片前后的色彩虽然对比鲜明,但对这中间过渡的处理却符合影片内在的逻辑。影片开始是庞大的战争场面,拍摄得真实宏大,体现出张艺谋对战争大场面的掌控已经非常成功。当整个南京城陷落,战事结束后,镜头自然转到教堂里,教堂顶上色彩斑斓的阳光及风尘女子的绚丽多姿。颜色在影片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典型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十三个和教堂女学生的形象塑造上。那些花花绿绿的腰肢,香粉、胭脂、红唇、妖娆的眼线、碧绿的耳坠、通透的玉镯、惹眼的琴弦、深色的丹蔻、白色皮毛的猫咪以及花花绿绿的各色修身的旗袍、黑色高贵的披肩在这个沦陷的城里有种浓厚的与世隔绝的“商女不知亡国恨”的意味。这些色彩是对堕落形象的塑造,而当她们慷慨赴死时,这些绚丽的色彩就变成美的象征、希望的象征,影片通过色彩及其变化的使用,成功地塑造了金陵十三钗的人物形象。和这些光鲜而又毫无颜面地活着形成对比的,是教堂里面的女学生,身着黑色的棉布粗衣,梳着齐耳的短发,黯然但却高傲,在灾难面前用信仰的力量支撑着个体的尊严。
再次,张艺谋把色彩的象征性和塑形性挖掘得非常充分。本片是一部战争片,大多数反映二战的片子在色彩上基本采用两种处理方式——黑白或低饱和度的整体色调,配以零星出现的彩色,而且这彩色在黑白主调下一定要有象征意味。比如《辛德勒的名单》中小女孩的红色大衣,结尾时蜡烛的彩色,象征希望。而在本片中,饱和度低的色调与绚烂的彩色形成了一个对等的色彩结构,且彩色本身,也形成了一个二元对立的色彩体系。我们来看饱和度低的色调与彩色的对等结构:“身上衣服与胭脂的色彩+教堂彩色玻璃与烛光+李教官所处的彩色纸店+大旗”构成了一个彩色的色彩体系。而“女学生身上衣服的灰蓝色与黑色+战争废墟与天空的灰色+教堂低饱和度室内装饰+贝尔饰演主教的黑白衣服”构成了一个饱和度低的色彩体系。两种色彩体系构成一个完全对等力量均衡的色彩框架,而且两两之间的冲突都形成了独特的象征意义与内涵:(1)的彩色与女学生的灰色:在影片前半段形成强烈对立,凸显二者身份差异,但是在影片最后换上学生装后完成了一个色彩上的仪式——彩色向灰色的蜕变,与女学生重新统一,二者身份关系从与处女变为母亲与女儿。(2)教堂彩色玻璃与教堂低饱和度室内装饰:影片开始,光线透过彩色玻璃多次形成光柱照亮处于低饱和度的室内空间里的女学生;当贝尔换上衣服身心均被触动变为牧师后,彩色玻璃形成的光柱开始照亮他;之前一直是在地窖,彩色玻璃形成的彩光一直没有照亮她们,直到影片最后她们为女学生赴死时,彩色玻璃光柱终于照亮了她们。因此,彩色玻璃形成的光柱似乎是一种隐喻符号,用现代西方建筑大师柯布西耶和现代光线艺术大师詹姆斯特瑞尔异口同声的一句名言来说:光即上帝,因此被照亮的过程,就是一个心灵重获救赎,重获上帝洗礼的过程。(3)李教官所处的彩色纸店与战争废墟的灰色:这是一个把色彩与战争结合得如此惊人的一幕。李教官最后是在一个彩色纸店牺牲的,李教官在彩纸店被炸死的镜头,是一个超高速镜头,非常慢地展现爆炸过程,只见有几个彩色的色块夹杂着灰色的被炸飞的瓦砾闪烁着,直到越来越多的各色彩纸夹杂着灰色瓦砾如同烟花一样在观众眼前盛开,李教官的牺牲因为饱和度极高的各色彩纸与饱和度极低的灰色瓦砾在整个银幕上慢慢地爆炸,盛开。我们知道,此时的生命,此时中国军人的生命,亦如战争中盛开的烟花,因彩纸而绚烂,饱满,因灰瓦砾而异常辛酸。(4)的红白彩色与贝尔所饰主教的黑白色:当贝尔拿着红白相间的彩色大旗挥舞,向闯入教堂少女的日本兵们大声呵斥“这里是教堂!”之后,日本兵貌似被吓到了,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日本兵拿着砍断了红白相间的大旗,继续更猛烈地施暴。最后真正救了这群人的不是彩色的红十字旗和彩色玻璃,而是牧师和那辆灰绿色的修好的军车,这一色彩反讽象征着战争期间宗教信仰对挽救现实生

怎样写论文www.udooo.com

命的无效与阳痿。以上可以看出,四对彩色与饱和度低的颜色构成了一个二元对立的色彩结构,意味深远。
在彩色体系内部,也显现了一个二元对立的矛盾,即的彩色与教堂玻璃的彩色。大家一定对本片的两个镜头有很深的印象:第一个是书娟的主观镜头,书娟透过彩色玻璃的弹眼孔第一次看到进入教堂的一幕。第二个是们唱《秦淮景》时,书娟想象们排成一排卖弄风姿地朝前迈步的一幕。这两幕把的彩色和教堂玻璃的彩色完全地重叠交织在一起。教堂彩色玻璃象征崇高与救赎,的彩色象征媚俗与奢靡,两者的叠印,产生的冲击意味很明显。
《金陵十三钗》和通常的战争片、灾难片不同,是部有着丰富色彩的电影,在《金陵十三钗》中,张艺谋依然表现出了对色彩的偏爱,但他并没有沉溺在色彩的狂欢里,而是紧贴着故事有节制地控制着视觉语言的使用,张艺谋对于这部片子色彩的使用达到了一种超越的境界,即“有色彩之美”为“无色彩之美”的境界。这不是贬义,是一种近似于超越任何色彩搭配的肯定,因为《金陵十三钗》这个故事需要一种这样的讲述方式,即使片中七彩的玻璃窗、耀眼的花旗袍,也仅仅是为了片子“无色彩之美”做的一种渲染,这是对色彩超越使用在影片主题意义上的体现。
[参考文献]
[1] 尹利强.影视作品分析[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
[2] 《金陵十三钗》:张艺谋华丽站上新高度[EB/OL]..
[3] 《金陵十三钗》关于的故事[EB/OL].http:///Html/zhuanti/nrzy389411578.html.
[作者简介] 高艾华(1968— ),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硕士,燕山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广电新闻学。徐智瑞(1961— ),男,河北邯郸人,燕山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广电新闻学。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