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班主任 >> 高中班主任 >语文课堂中情感教育

语文课堂中情感教育

收藏本文 2024-04-06 点赞:5046 浏览:18875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教学,是一种开放性极大的教学活动,她以真诚诱导每一颗求知的心灵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中实施情感教育呢?

一、寻找与学生的心灵契合点,优化教学效果

学习兴趣在学习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这种健康的学习情感上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感召学生,会使学生受益匪浅。因为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师的行为、活动已经潜移默化地达到了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目的。与此同时,语文教学的开放性使许多译介的外国作品、介绍科学知识的文章等等,都走入了语文课堂。但总起来说,都是熔铸着真、善、美的篇章,这就要求教师时刻保持一颗童心,引领学生一起穿越历史、邀游太空:感受月球的凄寒荒芜;领略异地的风土人情;欣赏皇帝游行的丑态;追溯人类历史的渊源……在这种心灵相通、情感愉悦的平等、和协的教学氛围中,其效果自然会事半而功倍。

二、寻找学习者之间的心灵契合点,优化学习效果

传统的语文学习方法不外乎听、说、读、写,在新课程的语文学习中,这些已被实践证明了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自然不可缺少,而新课程更高的学习要求却使我们不得不去寻求更为优化的学习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能忽略这样一点——语文学习活动更多的是一种开放的群体活动,因而多个参与学习的个体之间的交流、沟通在学习中的作用至为关键。个体之间寻求心灵的契合点,从而形成一种以自主为前提,相互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经深入人心并广为实施。不同的学习者因性格、爱好、情感、阅历、知识储备的不同。学习中势必产生效果的不均衡性,这就需要建立一种由异质成员所组成的以合作探究为学习方式的小组,以期资源共享,共同进步。

三、寻找与作者的心灵契合点,陶冶学生情操

语文学习的目标不能简单定位在识字、阅读与分析课文,而应将其逐步拓展到文学这个艺术领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教材中选编的课文大多

源于:免费论文网www.udooo.com

娴雅精致、脍炙人口,从方方面面反映不同作者对自然、人生、社会的领略和感悟。往往集风景美、道德美、人情美于一体。阅读和学习这些文章,要注重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寻找与作者心灵的契合点。英国作家王尔德曾说过:“作者完成了书的一半,读者完成了另一半”。这种完成就暗含作者与读者的双向交互作用。对于学生来说,在阅读过程中,往往最能使其与作者产生共鸣的东西便是真挚的情感。“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优美的作品是作者真挚情感的外化,“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真情最容易打动学生稚嫩而又单纯的心灵。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所能做的就是积极创设情境,做一个忠实的引路人和点拨者,让学生打开心扉,尽情感悟,去做主动的探究者而最终得到愉悦的心理体验。这样才能陶冶其情操,培养其审美能力。
如何搞好小学数学概念教学
崔利平
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是数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判断及逻辑推理的依据。学生要牢固地掌握知识,提高解题技能,必须以掌握清晰、完整、准确的概念为前提。因此,要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应以优化概念教学入手。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概念的理解

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比较抽象难懂,再加上小学生的形象思维占优势,所以,学生往往会感到数学概念枯燥无味,难以理解。教师在进行概念教学时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使抽象的概念变得直观形象,丰富多彩。如在学习“小数的初步认识”时,首先利用电脑出示一组商品信息:书包每个20元,铅笔每支0.09元,文具盒3.50元,笔记本

2.80元。由此引入小数的概念,比较直观形象,学生自然记忆深刻。

二、正确运用变式突出概念的本质属性

由于小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限制,往往对概念的理解会停留在一个固定的模式上,而忽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所以教师必须正确运用边式,促进学生对概念的本质属性的识别和理解。如:学习“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时。不仅要让学生知道用木头、硬纸片、玻璃板、铁皮等作成的这些实物是长方体或正方体,而且要结合实际告诉学生,在这些形体里填满液体或细小的物体所形成的形状也是长方体或正方体。

三、恰当运用对比,揭示概念的异同

俗话说,有比较才能鉴别。对于概念教学,只有恰当的借助比较,才能启发学生的思维,揭示概念的异同。充分进行比较对于学生理解概念具有重要作用,它可使学生正确区别相近几种概念的本质属性和基本特征。所以,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对相近概念的比较。

四、沟通知识联系,深刻理解概念

从数学学科的特点看,任何一个数学概念总是在一定的系统中,并与其他有关概念存在区别和联系,掌握概念间的这些区别与联系就是使概念系统化。教师要善于在引导学生明确概念本质的基础上去抓住概念间的内在联系,把新学的概念及时纳入知识系统,形成网络。

五、利用多种练习形式,灵活掌握概念

运用概念的关键要灵活,如果一味的让学生模仿性的运用,会使思维僵化和懒惰。教师要设计新颖灵活的题目,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解决。如在学习“角的认识”时,让学生判断“角的两边越长,角就越大”是否正确。再如在“圆的认识”一课中,让学生在一个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纸上,画一个最大的圆。通过多变的练习,学生才能对知识深刻理解,灵活掌握。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