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高中教学 >> 高中英语教学 >从公热看职业价值观之培育

从公热看职业价值观之培育

收藏本文 2024-02-25 点赞:4374 浏览:13882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从当前的大学生公热看,应着重加强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导向教育,寻找切实有效的引导对策和方法,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职业价值观。
【关键词】大学生 职业价值观 教育
0450-9889(2012)07C-0010-03
2012年国家公报名审核工作已经结束。从统计数据看,整体报名情况仍然火暴,依岗位不同而冷热两极分化的特征也依然延续。公务员计划录用与报考人数比例为1∶20左右。从时代背景看,“公务员热”主要源于当前社会就业压力加剧与创业环境恶化。在大学生眼里,公务员工作稳定、福利待遇好,社会声望高、受尊重,权力较大。于是,在对自己的职业规划上,众多大学生加入了报考公务员的大军,力争挤上这座“独木桥”。确立什么样的职业价值观,是大学生就业成败的一个关键。从当前的大学生公热看,应着重加强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导向教育,寻找切实有效的引导对策和方法,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职业价值观,以挖掘学生潜能,达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之目的。

一、大学生职业观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职业理想教育。职业理想就是人们对未来职业的期望和追求。大学是学生职业理想形成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应加强对学生职业价值观念的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树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的职业理想是当代大学生正确职业价值观的核心。当代大学生只有树立社会主义的职业理想,才能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这个大舞台上大有作为。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就业已经市场化。大学生只有将个人追求与社会需要结合起来,主动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遵循人才市场的规律,才能顺利实现就业;如果仍然抱着“一步到位”的梦想,坚守公务员、高工资、大城市和社会声望等不切实际的观念,只会给就业带来阻力。
(二)职业目标导向。目标是理想的具体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告诉我们: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导向,主要是运用社会发展目标和人的发展目标进行导向,目标导向教育就是引导大学生将社会目标转化为个人奋斗目标。方向明确了,就可以发挥自己专业特长,立足岗位,在奉献社会中实现自身价值。
(三)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应认清自己,对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气质,能力、素质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因为只有当职业与个人的理想、爱好、个性特点、专业特长最接近时,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才容易激发出来。调查显示,有许多大学生不清楚自己的个人状况,更不了解人职匹配的基本道理。其结果就是他们在选择职业时盲目而行,易于受到各种消极因素的干扰,个人状况与职业要求之间存在严重错位。
(四)行为规范导向教育。按照道德、法纪的准则、要求进行导向,道德规范导向指通过道德规范的教育、道德习惯的养成,以社会舆论、自教自律的方式所进行的行为导向。“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是职业道德的首位,视之为基本的、对所有从业人员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道德规范。应警惕种种失信行为,如“注水”简历、伪造证书、虚构社会经历,检测学历、检测档案等等,防止这种信用污染在人才市场的蔓延,同时应教育大学生用法律来规范求职行为和从业行为,明确自身权利、自觉履行义务;提高职业法律意识,维护法律权威,勇担法律责任。

二、大学生职业观的几种误区

(一)缺少长远规划,总想一步到位。一方面,许多大学生在找工作时,想一步到位。但在现实中,一步到位的岗位确实不多,何况大学生对一次到位的要求又是非常高的:工资要高、单位要体面、工作不要太累、上班不能太远……这些条件,使不少大学生错过了许多好单位。另一方面,在现实中有的大学生一开始认为自己找到了“一步到位”的岗位,可是干了不到半年,就后悔了,认为自己的选择是错误的,不得不重新选择工作。其实,在选择工作时,一个人可能要经过3至4次的选择,才能找到自己终身喜欢的工作。所以,对第一份工作不宜太挑剔、太理想化。
(二)不能客观审视自己,自认高人一等。从当前的公热看,从大学生就业单位的选择调查来看,选择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大型国企3种类型的学生超过六成。从中可以看出,在影响大学生择业的因素中,干部身份的情结依然浓重。然而,这种观念与社会发展是不相适应的,这种“身份”的不同,也是社会需要改变的。
(三)不愿从基层做起,容易好高骛远。许多大学生认为参加工作就要干一番事业,而不愿做日常平凡工作。面对有的单位先让新聘大学生到基层锻炼两年,再调到机关工作,许多人就不愿去了。实际上,不从日常平凡的岗位干起,很难在今后的工作中有所作为。此外,不少大学生抱有找一个稳定工作的观念。想找一个稳定的工作,这是可以理解的,但当被问到什么是稳定的工作时,不少大学生又不是非常清楚,有时还表现出非常矛盾的心理:一方面要求市场经济的高工资,一方面又要求计划经济的稳定性。
(四)不能正确看待待遇,过分唯利是图。有的大学生把收入看得太重,不看单位的发展潜力,不看自己在这个单位的发展前途。实际上第一份工作的收入并不是非常重要的,若一个单位好,有很好的发展空间,目前收入少一些,也不要紧,因为今后的发展机会相对会多一些,收入提高也可能会快一些。
(五)过分强调专业对口,好作茧自缚。有的大学生在就业中,把专业对口看得太重,甚至认为学企业管理的人到事业单位从事管理工作就是不对口,专业不对口就不去。一个优秀大学生的才华应体现在综合能力上,不要让“专业对口”束缚自己。在专业不对口的情况,应能尽快进入角色,在新的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学以致用”的理想境界需要用人单位、

摘自:毕业论文目录www.udooo.com

学校和学生三方的悉心打造。面对我国的高等教育专业分得太细,存在专业重复建设的情形下,大学生自身也该调整心态,在可以把握的范围内摒弃“死守本行,不求变通”的观念,尽快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以适应科学技术快速的升级换代。
(六)过于依赖就业,轻视创业。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党的十七大提出要“以创业带动就业”,但是大学生创业的人数却很少。有数据显示,我国大学毕业生中想创业的只占4%,而发达国家大学毕业生准备创业的学生占学生人数的20%到30%。从大学生群体自身的角度来说,大学生需要转变观念,正确看待创业,不宜因循守旧、作壁上观。与其依赖和等待国家的救助政策,不如挖掘自身能量,善用优惠政策主动出击。

三、大学生职业观教育的主要途径

(一)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学双向互动、内在感化,进行正确的职业观教育。课堂教学是职业观教育的基本途径,教育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具备正确的职业观。为了追求职业观教育的最大效益,在职业观教育时,要改变生硬的说教式、强制性的价值观灌输教育方式。“教育者只要提供一个学习的机会和学习的氛围,让学习者能够真正地、自由地进行探索、表达和发现。最终,学习者会把自己有意识选择和内化的价值观,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教育者与社区的其他教育资源一起,为学习者自己的判断和体验进行指导。”职业观教育应从内容向过程、从认识向评价、从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转变。改变学生长期处于被动的状况,使学生从对职业观的认知升华到情感的认同,建立相应评价考核机制,从而使之在自觉中践行。通过职业价值观认知与理解的教育,帮助大学生更新职业价值观念;通过价值标准的教育,使学生把握价值的内在尺度;通过实施价值取向教育,使大学生理解并优化倾向性态度和选择性行为,树立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和价值取向,使职业观与社会价值相互一致。帮助大学生对职业观的内化,促其行动,并在对待择业就业的态度、社会职业劳动的态度以及工作的态度上真正得到体现。
(二)进行专门的职业观的课程教育。职业观教育可以通过专门的课堂教学来进行,教师可以引导大学生领略丰富而复杂的职业世界、自我世界和职业与自我所构成的价值世界;可以灵活运用深刻的具有时代感的问题、吸引人的职业案例、现实性的价值主题、富有寓意的故事、角色扮演、头脑风暴、新闻报道、散文诗歌、名人名言等方法,让大学生在各种活动中,理解并学会职业价值评价与选择的方法,从而提高其职业能力;可以采用小组讨论、辩论等组织形式,引导大学生相互交流与学习;让大学生获得更多的职业知识、自我知识,了解其他同学对职业价值的不同看法与态度。教师应引导学生根据自我的需要去看待职业价值,做出自我的职业价值评价与选择。
(三)职业指导教学中进行职业观教育。职业指导包括多个方面的内容,除了职业观教育,还有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择业心理咨询、职业道德教育等内容。职业观教育可以与职业指导其他内容的教学相结合起来进行,目前有的高等院校已经设置了就业指导课与职业生涯规划课。借助于这些课程的开设,职业观教育可以贯穿到就业指导课与职业生涯规划课中。就业指导课主要是向大学生提供职业信息、求职技巧、技能训练、就业政策、简历制作、面试与笔试准备等,教师在讲授职业信息的同时,可直接介绍或通过案例、主题活动等方法让大学生自己发现职业对满足人的需要的价值。职业生涯规划课是从主体自我的角度,引导大学生对自我的人生理想、职业观、兴趣爱好、个性特征、能力状况等方面进行认识,在此基础上,对其一生中职业发展、职位变迁及工作理想实现过程进行设计,对职业生涯每一个阶段的设计都需要对未来职业发展的方向作判断,职业发展的方向代表了个体对某些职业价值的追求。所以,在帮助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同时,可贯穿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内容,为他们提供职业价值认知、评价与选择的方法,培养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
(四)通过与企业联合、企业实践,进行职业观教育。通过企业文化的引入,增强学生的身份认同和价值认同。身份认同是价值认同的基本条件,让学生通过企业式的文化熏陶,从理念到行动、从抽象到具体、从口头到书面,最终化为学生的日常学习工作行为。让学生提前受到企业氛围的教育,养成企业员工的风格,学习企业中的先进人物典范,学习企业理念和目标理想,适应企业的职业风格和竞争规则,并在内心自觉认同企业中的职业形象和身份,自觉接受企业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在高等院校中引进企业中的文化元素,结合校园实际,形成标志清晰、容易接受的形象视觉系统,潜移默化地教育影响学生,将企业的理念、规则、诉求都体现在校园文化中。体验企业情景,满足从事社会职业的基本需要。职业化的人才素质包括职业精神(职业道德、职业态度)和职业基本能力。许多大学生对个人的理解也仅仅停留于“抽象的个人”,缺少对社会整体环境、职业精神约束的认知。因此,职业观教育要回归职业世界,使大学生掌握从事职业必需的职业素养,树立做事中所需要的团队协作、吃苦耐劳的精神、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职业价值观。围绕“做事”、“做人”两方面,在择业和就业过程中,拥有适时的职业价值观,把握正确的职业价值取向,并在今后的工作中,能高效、敬业和负责地工作,完成“学会做(下转第31页)(上接第11页)事,学会做人”的职业价值观的内化。抛弃短视的功利性的职业观,站在一个新的价值高度,协调自身职业生涯的发展与怎么写作社会的关系,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深入企业体验生活。实习不仅是技能的训练,也是了解企业文化、在职人员的职业道德、团队精神的途径。成为感悟职业道德、学习为人处世、培育职业素养的最佳场所。大学生职业观教育放在课外,特别是企业场景来进行,能使学生了解企业文化,感悟企业精神,使之能真切体验企业真实的生活,为“学会做事”提供最直接的教学资源。能使职业观教育更有效地与企业文化精神相融合,从职业观和职业素养等方面为“学会做事”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样,课内进行职业观的教育、渗透,课后开展一系列职业体验的有意义的实践活动,增强学生认知、交流、行动的可能性。通过这种体验、参与、交往、对话等互动性和社会性的形式,培养大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态度和职业

摘自:写论文www.udooo.com

行为习惯,将理想性的职业观融入现实的职业世界,将情感、体验、需要、意志等纳入到职业价值观教育世界中来,使知识世界、文化世界、职业世界互相融通。
【参考文献】
[1]王玮,陈晓波.和谐社会视野下理工科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研究[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2]朱定秀,郭晓艳.巢湖学院大学生职业价值观调查情况分析[J].巢湖学院学报,2010(1)
[3]王玮.理工科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特点与对策[J].江苏高教,2010(6)
[4]田文,赵建梅.师范生职业价值观调查的分析研究报告[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
【作者简介】马立新(1966- ),女,山东陵县人,山东省德州学院数学系教授,硕士。(责编 何田田)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