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经济 >> 技术经济学 >探究走“校企合作”发展之路助推中原经济区建设

探究走“校企合作”发展之路助推中原经济区建设

收藏本文 2024-04-17 点赞:17736 浏览:74180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深入开展校企合作是当前中原经济区建设战略背景下河南职业教育发展亟待解决的课题。目前河南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处在仍处在层次浅、松散性的状态,在人才培养质量、学科专业设置、技术怎么写作等方面都不能很好地与企业需求相对接,从而削弱了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怎么写作的能力。为此,政府应从健全政策法规、成立校企合作协调机构、建立健全校企合作信息化网络体系等方面入手,盘活校企合作;同时,职业院校也要采取主动,加大与企业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提升为中原经济区怎么写作的能力。
关键词:校企合作;河南职业教育;中原经济区
1001-828X(2014)01-0-02
2011年9月,《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出台,这意味着中原经济区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构建中原经济区,一个重要条件就是要有持续不断的技能人才支撑和技术、智力支持,作为与经济社会和民生联系最为紧密的职业教育,在此重任面前无疑应挑起大梁。为更好地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河南职业教育需要在学科专业设置、人才培养质量、技术怎么写作等方面与中原经济区发展步调相适应、发展需求相吻合。那么如何做到这点?除了政府调控、职业学院的一些自身功课要做好之外,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职业教育必须走校企合作的发展道路,与企业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技术怎么写作等领域开展各种合作活动,紧紧把握住企业的需求和发展动向,提升与中原经济区发展建设的适应性,更好地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怎么写作。

一、河南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目前状况

近几年,特别是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河南职业教育在校企合作方面做了很多探讨和努力。目前,河南各职业院校与部分企业之间已展开一系列的校企合作动作。一方面,职业院校主动向企业靠拢,比如邀请企业加入建设院校的专业指导咨询委员会、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邀请企业参与课程的审核、选派教师到企业为员工进行培训、参与企业研发等;另一方面,企业也作出为职业院校提供实训场地和设施,提供教师、为教师提供到企业的实践机会、参加院校的职业指导活动等方面的回应。
但是从整体上看来,河南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仍处于起步阶段,层次较低,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校企合作行为一过性、缺乏长效机制。例如,职业院校可能会邀请企业参加院校的专业指导咨询委员会,不定期到学校参加交流活动,沟通用工信息,也可能会邀请个别技术人员到职业院校开个讲座,但这些行为大多是一过性的,并没有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关系、形成长效机制。二是流于形式。以“顶岗实习”为例,许多学院都实行让学生前两年在校内学习,最后一年到企业顶岗实习的“2+1”人才培养模式。 但是为了节省资源,学院在最后一年的顶岗实习环节中,往往降低实习指导教师的数量,不对实习生进行有效管理;而企业则不让学生在真实岗位实习,不为实习生安排岗位轮换,或让学生超时间、超强度工作。这种形式上的“顶岗实习”,并没有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得到有效的锻炼和提高。因此,这种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只是流于形式,没有体现真正的实践作用。三是浅尝辄止。在校企合作过程中,职业院校和企业都表现出一定的惰性、积极性不高。所以,尽管大多职业院校都会有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与企业开展订单培养等合作行为,但是诸如企业参与学院课程的审核开发、为学院提供教师;职业学院参与企业研发、为企业员工培训等深层次的合作并不多,当前的校企合作大都只停留在较浅的层面上。
综上所述,校企合作虽然在一定程度和范围上展开,但是总体上仍处在层次浅、松散性的状态,尚未实现深度融合。

二、中原经济区建设对校企合作目前状况提出了严峻挑战

中原经济区建设需要河南职业教育为其提供持续不断的技能人才支撑和技术、智力支持,然而在当前低层次、松散性的校企合作目前状况影响之下,河南职业学院在人才培养质量、专业设置、技术怎么写作等方面都不能很好地实现与企业需求相对接,从而大大削弱了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怎么写作的能力。

1.人才培养质量与中原经济区建设需求不对接

河南职业教育松散性的校企合作目前状况,直接影响到为中原经济建设输送人才的质量,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从学生的知识结构上来看,调查显示,河南职业院校的课程内容设置多数是学院的单方面行为,仅有不超过1/3的企业曾深度参与职业院校的课程改革和教学内容更新。然而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大背景下,产业发展日新月异,职业学院在这种关起门来设置课程的做法,导致学生所掌握的的知识结构相对陈旧、与产业需求不对接,难以适应中原经济区建设快速发展的要求。
其次,从学生的技能结构上来看。目前河南职业院校大都自建实训基地、自己配备实训教师来对学生进行技能培养,忽略了企业作用的发挥——比如,利用企业设备新、设备全和生产经验丰富的优势在企业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聘用企业的技术骨干作培训教师等。但是在产业迅速更新的局面下,学院的实训设备和实训教师的所掌握的技能常常面走“校企合作”发展之路助推中原经济区建设相关论文由www.udooo.com收集对快速落伍的困窘,由此导致所培养学生的技能结构也滞后于产业发展的步调。
再者,从考核体系上来看,河南职业院校对学生考核的方式和策略往往是以学校的要求为标准,与行业和企业的要求、与职业用人单位的实际要求相去甚远;而在一些发达国家,比如德国,他们建立有行业和企业代表参加的考试委员会,以行业、企业的标准和要求制定考核标准。相比之下,我们的考核体系将用人单位排除在外,无法客观地监督检查教学和培训的结果,无益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此外,由于职业院校和企业缺乏深度融合,使得企业向学生渗透职业道德、价值取向的渠道受阻,实训教师不能及时到企业再充电、提高自身技能水平,等等。这些方面,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学生培养的质量,从而使职业学院无法有效发挥为中原经济区提供高素质技能人才支撑的作用。
2.学科专业设置与中原经济区建设需求不对接根据规划,中原经济区建设将按照“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要求,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就意味着绿色、环保、节能、高附加值的产业将是今后的发展发展方向和重点。但是截至当前,河南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还没有按照上述要求做出相应调整和改善。资料显示,很多学院的专业设置基本仍处在20世纪末产业的要求标准,一些与现代产业对接的专业未能体现高端、节能、绿色的要求,另外,专业和专业之间的招生比例也没有根据

一、二、三产的结构变化进行调整。“有人没活干、有活没人干”的现象会进一步扩大。

之所以出现这种学科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需求的不对接,除了职业学院缺乏对相关文件和市场信息的解读和反应这一因素外,与当前的校企合作目前状况也关系密切——由于职业院校缺乏与企业的深度融合,院校获知企业发展动向讯息的渠道不畅通,无法及时对人才需求方向及数量作出预测,从而导致学科专业设置常常滞后于产业发展的步调。

3.技术支持与中原经济区建设需求不对接

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和技术支持是河南职业教育当前面对的两大历史性职责,但目前,大多数职业院校的产学研结合还停留在实验、实训的浅层次结合上,职业院校参与企业研发、为企业技术攻关出力等技术方面的合作尚不多见,尚未建立起校企互惠互利、共生双赢的深层次合作机制。
综上所述,在当前浅层次、松散性的校企合作目前状况影响下,河南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质量、专业设置、技术怎么写作等方面都不能很好地与中原经济区需求相对接,这已成为制约职业教育自身提升怎么写作中原经济区建设能力的瓶颈。

三、策略倡议

校企合作要盘活,一方面政府必须介入并发挥积极作用;另一方面职业学院应采取主动,加强与企业的对话。

1.政府发挥主导作用

1.1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

政策法规不健全,是影响校企合作的重要因素。我国目前的校企合作属于学校和企业双方的自愿行为,处于自由化状态。而尽管政府对校企合作行为是提倡和鼓励的,但是,由于企业要面对承担学生顶岗实习的安全风险、安排学生顶岗实习的纳税减免得不到落实、校企合作缺乏第三方的协调怎么写作等理由,所以校企双方,特别是企业在校企合作上存在惰性,具体表现为企业参与职业院校办学的积极性不高,而职业院校的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也较弱。因此,为了推动校企合作全面深入开展,一方面政府应出台规范校企合作的政策法规,规定企业和职业院校在校企合作中的责任和义务,使校企合作具有硬约束力;另一方面政府要出台落实相应的激励政策,比如给参与合作办学的企业予以补贴或者税收减免等,承担弥补损益的责任,这样,通过经济杠杆的方式吸引企业参与到校企合作中来。校企合作相关政策法规的出台落实,将使校企合作制度化,使之深入全面开展。

1.2成立校企合作协调机构

政府应加强对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成立专门机构来对校企合作负责统筹协调。校企合作涉及教育部门、产业部门 、经济部门等多个机构,仅依靠教育部门,无法实现对校企合作涉及的多种关系进行统一协调。所以应该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加强协调力度,提高管理效率。

1.3建立健全校企合作信息化网络体系

校企合作不能有效开展,与政策信息沟通不畅有关。目前职业院校和企业合作都是点对点联系,比较困难。如果能为双方提供一个可以实现点对面、甚至是面对面合作的信息怎么写作平台,将会大大推动双方的合作;此外,政策信息不明确也会导致企业参与校企合作信心的不足。因此,政府有必要建立健全校企合作信息化网络体系,通过网络、电视、报刊等大众媒体及时公布相关信息政策,对校企合作成果及时进行评估与报道,积极引导社会舆论,提升校企双方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

2.学校采取主动,加强与企业对话

学校是校企合作双方中的主体,因此职业院校应采取主动,深入开展引厂入校、送教入厂,厂校一体的实践探索。
首先,在人才培养质量的对接工作中,职业院校应积极探索建立 “校中厂”“厂中校”:其一,应积极邀请企业参与课程内容的设置、聘请企业骨干参与学校的教学改革,共同开发符合企业实际需要的课程;再者,要依托企业在实训设备、生产经验、实训场地方面的优势,积极探索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共育人才的技能培训模式,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学生获得与企业需求相适应的技能结构,再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学院的资金紧张、技能教师紧缺的目前状况;此外,在学生考核环节上与企业联手,严格分析产业标准和岗位标准,并按其来制定专业考核标准与技能考核标准;最后,为解决学校技能教师匮乏的目前状况,职业院校可以从企业聘请技术骨干担任教师,建立健全技能型人才到职业院校从教的制度,与此同时,积极派遣学校教师深入到企业生产一线进行实践提高,通过与企走“校企合作”发展之路助推中原经济区建设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业合作,实现职业院校技能教师队伍水平的整体提升。
其次,在专业设置的对接工作中,职业学院要在和企业的接触过程当中敏锐捕捉有关企业发展新动向方面的信息,及时预测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并据此调整专业设置、优化专业结构。其中,特别要注意制约“热点”专业的重复建设,加大紧缺专业的建设力度,使专业结构适应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总体需求。
最后,在技术支持的对接工作中,职业院校要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与合作,为其提供应用技术怎么写作,充分发挥自身的教师资源优势,鼓励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进行技术创新,从而为企业生产发展提供技术保障,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技术创新支持。
参考文献:
[1]王文槿.关于校企合作的企业调查报告[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11).
[2张震.职业教育与中原经济区建设协调发展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8).
[3]刘秀英.高等教育支撑中原经济区建设模式探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2(19).
[4]刘岩.高职教育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人才支撑理由探讨[J].科技教育与创新,2012(08).
[5]王鑫宏.河南省高等教育与中原经济区建设适应性理由探析[J].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2(01).
[6]刘晓筝.中原经济区建设视域中高职教育发展策略深思[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02).
[7]吴中梅.中原经济区视角下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深思[J].前沿,2012(10).
[8]高育奇.德国职业教育的特色及其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迪[J].教育与职业,2007(21).
作者简介:郭旭红(1962-),女,新乡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经济、职业教育。
基金项目: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项目基金号:132400410398。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