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经济 >> 技术经济学 >对于农民工大规模外出经济增长效应

对于农民工大规模外出经济增长效应

收藏本文 2024-03-18 点赞:6455 浏览:21982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 农民工大规模外出的影响和作用十分复杂。利用反设事实法,并运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分析了湖南省2001-2011年经济增长过程中资本投入、劳动投入和技术进步的贡献,并对于湖南省2001-2011年潜在经济增长进行了进一步推断。研究结果:如果不存在出省打工的数百万农民工,同期湖南将实现净增长428%,年均经济增长率18.10%,比现实经济增长率高出0.5个百分点。这表明农民工大规模外出尽管带来了可观的劳务收入,但也使得流出地区实际经济总量低于其可能的潜在总量,导致其实际经济增长率低于其潜在经济增长率,从而也间接证明了农民工大规模出省打工对于农民工流出地区的经济增长具有一定抑制作用。地方政府在将发展“劳务经济”作为发展战略的同时,还应认识到,“劳务经济”发展战略在带来较多劳务收入的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潜力。当前不宜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作为对各级地方政府目标责任考核内容。
关键词农民工;流出地;经济增长;反设推断
A文章编号1002-2104(2013)10-0141-05
农民工是在我国改革开放时期出现的特殊群体,一般认为农民工外出有利于缓解农村人地矛盾和就业压力,推动农业和农村发展。一些研究表明回流劳动力回乡创业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推动了地方经济发展[1-4]。蔡昉和王德文[3]的研究表明:在1978-1998期间GDP 高达9%以上的年均增长率中,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贡献率为21%。但也有学者注意到了农民工大规模外流的消极作用。Adams[4] 的研究表明外出农民工汇款行为扩大而非缩小了农村收入差距,李强[5]认为农民大量外出就业对农业生产有明显负面影响。事实上,农民工大规模外出的影响和作用是十分复杂的。就流出地而言,大规模外出的积极作用可能被高估了,而其消极作用则可能被低估了。基于这种不恰当的高估与低估所出台的政策,有可能会对区域经济发展带来消极影响。因而从流出地视角出发,结合相关资料和数据,探索农民工大规模外出的经济增长效应,既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政策含义。基于这种目的,笔者以湖南为例讨论农民工大规模外出的经济增长效应。
1文献回顾与研究检测说
由Lewis[6]提出并为费景汉和拉尼斯[7-8]所发展的二元经济理论表明: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工业和城市流动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增长极”理论也对于这种流动做出了解释,A. Hirschman[9]指出增长极产生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包括劳动在内的经济要素向优势地区流动属于极化效应的具体表现。农民工外出对流出地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农民工外出对农民收入以及农业生产的影响两方面,前者如白南生和何宇鹏[10]以及都阳和朴之水[11]的研究,其结果表明:农民工迁移行为已成为贫困人口脱贫困最重要的方式;后者如杜鹰和白南生[12]指出农村劳动力外出并不必定导致农业生产下降,但却对农村畜牧业发展有明显负面影响。Rozelle、Taylor与de Brauw[13]的研究发现:迁移对农业产出的直接影响为显著负向,但这一为其给家庭带来的汇款收入抵消。另有学者针对农民工外出的其他影响开展研究,如梅燕[14]对农村劳动力跨区域流动与粮食供求格局关系进行研究,并指出这种流动可能导致粮食供求区域失衡程度加剧。阮荣平、刘力和郑风田[15]研究了人口流动对输出地人力资本的影响,并指出人口流动不利于输出地人力资本积累。周阳敏和高友才[16]指出外出务工有利于企业家才能形成,并带动本地经济发展。但总体来说,针对农民工外出的区域经济增长效应相关研究相对偏少。
资本和劳动是经济增长最重要的物质要素。因相关数据缺乏,作者难以准确估算外出农民工工作时间的区域配置结果。但外出本身就意味着这些人不再为本地经农民工大规模外出的经济增长效应由优秀论文网站www.udooo.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济增长做出直接贡献,因此本文提出一个关于农民工与流出地与经济增长的检测说。
检测说1:前往外地打工的农民工不能为流出地经济增长做出直接贡献。
尽管湖南劳动力资源丰富,但农民工大量外出仍会对经济增长带来不利影响。对区域经济而言,即便资本投入不变,劳动投入不足也会使得其经济总量低于其潜在经济总量,并对于一些产业的发展产生抑制作用。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一个关于农民工流出地与经济总量的检测说。
检测说2:由于农民工外出打工,致使农民工流出地实际经济总量与其潜在经济总量存在缺口。
刘易斯提出了“零值劳动”检测说,但这一检测说遭到了舒尔茨的质疑。舒尔茨[17]指出:即便在传统农业条件下,生产要素也已得到合理配置。根据这一推断不难看出,农业劳动力非农就业机会成本大于零。因此,本文提出了一个关于流出地与经济增长率的检测说。
检测说3:农民工外出使流出地实际经济增长率低于其潜在增长率。
常伟:农民工大规模外出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年第10期2策略、模型、指标与数据

2.1反设事实法

本文在研究中使用了反设事实法。反设事实检测定某一事件未发生或以其它方式发生,历史事实会如何演变。作为一种独立策略,反设事实法通过大胆检测设的前瞻分析与固守事实的回顾分析相结合,可有效克服有关认识盲区,建立起更具普遍性和开放性的理论。人们习惯认为历史不容更改,但历史在成为现实前,其发展存在多种可能性,对于当时人们而言是不确定的。反设事实法的经典应用当属福格尔[18]对美国铁路的研究。福格尔检测设:美国直到1890年没有铁路,一直依赖其他运输方式,经济会怎样?其研究结论表明,这最多影响1890年国民收入的5%,大致相当于几年的经济增长。这表明铁路并非通常认为的那样必不可少。近年来国内学者运用反设事实法做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研究。如蔡昉和王美艳[19]运用反设事实,考察了以农村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为逻辑起点的一系列有关“三农”的理由,并证明农村已不存在大规模和高比例的剩余劳动力。本文作者则检测设外出劳动力如果不外出,湖南经济增长将会如何?

2.2模型

经济增长就理由而言可以归结为技术进步、制度和意识形态的调整,但都离不开相应生产要素的投入。各种经济增长理论大多把资本和劳动作为增长的重要物质投入要素。我们也结合相关研究,并运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给出经济总产出函数。
对于n种投入要素,其生产函数一般可写成Y=F(X1,X2,…Xn)的形式。如果只考虑到劳动和资本投入,则其形式可写做Y=F(K,L),进一步考虑到技术进步作用,可引进时间因素,其形式可以写做Y=F(K,L,t),一般采用:
Y=A0eγtKαLβ(1)
Y代表总产出,本文中即为地区生产总值,A0为常数,t代表时间,K代表资本投入,L代表劳动投入,α为资本产出系数,β为劳动产出系数,γ为技术进步系数。
对(1)式两边取自然对数,可以得到如下:
lnY=lnA0+αlnK+βlnL+γt(2)

2.3指标的选定

本文中产出总量用地区GDP表示,资金投入采用固定资产存量,因折旧率选择不同会导致资本存量估算存在重大差异。本文将折旧率为6%。一方面是因为Hall和Jones[20] 的经典研究以及Young[21] 对中国经济增长的研究都将折旧率检测定为6%,另一方面,考虑到近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中投资贡农民工大规模外出的经济增长效应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献率较高,选择6%的折旧率是比较合理的。劳动力人数应是实际参加社会劳动并取得酬劳或经营收入的人员。劳动量应是实际劳动消耗,本文采用就业人数来说明劳动消耗。

2.4数据来源与特征分析

尽管农民工大规模外出可上溯至上世纪90年代乃至更早,但截至2001年前湖南出省务工数据并没有被列为统计指标,故无法在本文中得到反映。作者只有结合湖南2001-2011年有关统计数据和调查推断数据进行研究。湖南作为全国第三大劳务输出省份,2003年省委、省政府将发展“劳务经济”列为经济建设“三大战略”之一,并从2004年起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纳入各级政府年度目标责任考核范围,力图实现每年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70至80万人。
根据统计公报,湖南省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6 567元,其中工资性收入3 240.81元,所占比重为4935%。自2010年起,工资性收入已取代家庭经营性收入成为湖南农民收入最主要来源。据测算2004-2011期间湖南农民外出打工共计获得了约6 000亿元的劳务收入,其中出省获得的劳务收入在一半以上。与本文研究有关的数据如表1。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