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经济 >试述高等学校高水平运动员文化修养培养

试述高等学校高水平运动员文化修养培养

收藏本文 2024-02-24 点赞:19444 浏览:84684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1009-9328(2013)12-000-02
摘 要 运用调查、访谈、文献资料调研、逻辑与统计分析等策略,对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文化修养目前状况、存在的理由、受制因素、未来的走向等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高校高水平训练长足发展的突出矛盾与理由,是制约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文化修养培养主要因素。
关键词 高等学校 高水平 运动员 文化修养 研究
一、前言
2012年7月3日,刘延东在《全国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广大运动员作为发展体育事业的一支重要力量,为提高我国竞技体育水平,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切实做好运动员保障工作,是体育事业深化改革、创新发展的重要命题之一,对体育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另外,总书记2008年9月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强调,要关心运动员的长远利益和全面发展,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运动员社会保障工作。2010年,国务院转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了加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文化教育,为运动员就学、就业创造条件等政策措施。
新时期,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何抓住机遇,以践行科学发展观为契机,提高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质量,培养更多的优秀后备人才,尤其是如何把广大从事高水平训练的青少年运动员培养成更符合现代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健康、全面发展的”人才,努力开创高校高水平训练新局面,已成为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所面对的关键理由。

二、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文化培养的受制因素研究

(一)学、训矛盾突出,制约高校高水平运动员高等学校高水平运动员文化修养培养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www.udooo.com,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文化培养
运动员文化教育的缺失是竞技体育发展中的一个弊病,而“体、教结合”旨在通过加强高水平运动员的文化学习,提升其文化素质,从而避开“邹春兰式悲剧”的再现,已在当前的业余训练工作中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和推广。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高水平训练目标调整不合理、不到位,特别是对高水平运动员这个特定培养对象的特殊性认识不够,导致“体、教结合”在高校高水平运动训练工作中流于形式,学、训矛盾日益突出。

(二)竞赛系统、教务系统利益矛盾,制约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文化培养

目前,国内部分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工作中的开展主要是以高校竞训处承担专项技能训练、高校教务系统承担文化教育的方式进行。然而,长期以来体育系统受金牌战略的影响,各级高校竞训处都把培养优秀运动员作为最主要的目标;而教务系统受“学分指挥棒”的导向,所看重的仅仅是高校在校学生完成必修课程及专业学分,并借助高水平运动队员的专业特殊性,从而增加学校的就业率和知名度。正是由于竞训系统和教务系统截然不同的利益导向,使目前的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文化无法达到预先的设计效果。

(三)体育系统自身对文化教育的轻视,制约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文化培养

在全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过程中,高水平运动员的文化教育在更多的时候是处于被忽视的地位,学校为了争金夺银,提高知名度而必须完成的各项繁重训练任务,成为无视运动员文化教育的最好借口。时至今日,这一理由仍然没有引起广大体育一线教练员的真正重视,在对传统体育项目学校教练员的调研中发现,有三分之一以上教练员认为学生参加高水平训练与文化学习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三分之二以上的教练员承认参加高水平训练会占用文化学习时间,并表示现行体制下无法化解。

(四)高水平运动员文化学习动机不足,制约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文化培养

调查发现,高水平运动员对参加训练以外的文化修养课程基本上是抱着不乐观的态度,普遍认为在现今社会发展水平下,参加专业高水平训练并取得专业成绩是今后走向社会谋得一份稳定工作全部条件,同时,参加高水平训练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以致没有过多的精力去学习文化,另外,大多数的高水平运动员自认为掌握了专业运动技能,产生一定的优越感,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文化修养课程其他方面的学习。从学生参与高水平训练的动机来看,单纯地想进入高水平队、拿成绩,忽视其他文化修养课程的学习的大有人在,所以,现在学生参与高水平训练的目的和动机的转变势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文化修养培养工作的开展。
三、结论

(一)贯彻“以人为本”,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新时期,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高校高水平训练以追求知名度、竞技名次为主的单一目标将逐渐弱化。而通过高水平训练塑造健康全面发展的人才的目标将得以提升,高校竞训部门的职能也将得以调整,更加关注人的健康及全面发展。未来,学生参与高水平训练的兴趣爱好动机和培养文化修养动机等目标将会慢慢凸显,并将占到重要地位。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未来发展将逐渐实现由培养输送优秀后备人才的单一竞技目标向以人的健康成长及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的转化,并在成长及发展中实现竞技目标转化。

(二)满足学生发掘天赋和潜能的需要

“体、教融合”模式将进一步得到拓展并实现突破,高校高水平训练回归教育是必定。体育作为教育的一种手段,决定了体育本来就是教育的一部分,是教育的重要一环。我国一直以来采取的“训练体制”为我国竞技体育做出了重大贡献,那是我国特定历史时期对竞技体育的整体需要造成的。但在目前情况下出现的众多理由表明,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已经出现同社会不和谐的状况,即伴随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的同时,国民健康素质迫切提高的体育需求同我国现阶段高校高水平训练体制的矛盾也在日益激化。这也是一直以来单一的重视运动技能的教育的训练体制所造成的。特别是作为基层的高校高水平训练体系更应该注重体育的教育的功能,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高校高水平训练“回归教育”已成为必定趋势,教育是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全面发展的根本。

(三)训练效益的提升

高水平运动训练的科学化与系统化。现代的高水平运动训练是一个集科学化与专门化于一身的管理过程。由于高水平运动训练在人才培养方面将不断朝着全面多元、以人为本的方向发展,这要求在单位时间内高水平运动训练工作必须创造出较之以往更高效率,从而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并有效降低竞技体育的高淘汰率。为此,高水平运动训练工作应当将提高成材率作为一个重要目标,在从选材到训练等诸多环节中,做到科学、合理、高效在选材阶段,应根据学习成绩优先的特点,制定完善的选材标准体系,通过科学的跟踪研究,及早发现文化成绩及道德素养有理由的学生加以指引和教育。在训练阶段,要处理好出学习成绩与专业技术的关系,避开拔苗助长的短期行为,提高文化修养和专业技能成正比的成材率。
参考文献:
[1] 刘青,温建等.新时期四川省业余训练走向研究[J].体育科学.2010(7).
[2] 朱玲.四川省业余训练深思与实践[A].国家体育总局政法司编.继承创新,科学发展——2008年全国体育发展战略研讨会既体育系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论文集[C].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9:455-464.
[3] 国家体育总局网[EB/OL].http://.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