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经济 >探究论高校体育教学中非语言教学法

探究论高校体育教学中非语言教学法

收藏本文 2024-02-25 点赞:5580 浏览:17608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1009-9328(2013)12-000-01
摘 要 体育教学过程中,非语言教学法是体育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法,是对语言教学法的补充和深化。正确地使用非语言教学法,能传递情感信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等,以此提高教学质量,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关键词 非语言教学法 体育教学 运用
体育教学是体育教师系统的传授体育知识技能的专门的教育过程。师生之间沟通通过语言和非语言的方式进行。体育教学特点决定了非语言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大量的调查研究认为:情绪表达的具体方式=7%语言+38%声音+55%动作表情[1]。高校中,由于大学生心智、身体机能等都趋向成熟阶段发展,体育课作为大学课程中相对轻松、偏实践性的课程,体育教师除了运用一般性语言教授相关技能,更多的要倾向非语言教学。所谓非语言教学法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一切有意识的用于教学的非语言符号,并传达某种信息的行为[2]。如:体育教师运用的一些动作、表情、哨声等。研究非语言教学法在高校体育课程及教学中的运用,对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学生体育素质的发展以及师生之间关系的融合具有重要作用。

一、非语言教学法的表现类型

 论高校体育教学中的非语言教学法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 (一)视觉法。体操课上学习动作时,教师保护所站的位置、距离等可让学生具有一种安全感。除了表情、眼神、手势、位置、距离等还常常需要各种示范,让学生了解学习的内容和动作要领。
(二)听觉法。如体育教师在课上用重的哨音可以提醒学生,使学生的注意力回到课堂上。各种体育比赛中的裁判哨声等都可以起到一定的效果。
(三)触觉法。教师通过与学生的身体接触等手段来传递教学信息,以完成教学任务。例如:学生在自主学习时,教师在一旁帮助学生纠正错误的动作,让学生感觉到用力的部位和用力的大小,从而达到完成教学内容的目的。

二、非语言教学法特点

(一)多样性。体育教学中不同的动作、表情以及各种哨声等都代表不同的信息。教师讲解示范时教师用目光凝视或用手势等来提醒分神的学生。体操课上队列对形操练的长哨声代表集合,有节奏的短哨声代表121等。
(二)传导性。通常学生做完一个动作,教师不可能一一表扬或批评、指正。这时教师就要使用非语言教学法,如当学生取得进步时,教师满意地点点头、高兴地鼓掌、翘起大拇指表示自己的肯定来满足学生的心理要求。
(三)持续性。例如善意的击打,会使学生记住某个动作要领或改正某些错误动作,微笑的点头或某种手势能使学生加深正确动作记忆。
(四)依附性。非语言教学法依附于语言教学法的支持,做到边讲解边示范,能使教师将教学内容传达给学生,帮助学生掌握动作要领。语言教学法和非语言教学法在教学中相互依存、相互配合,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非语言教学法的必要性

(一)体育教学内容的特殊性:体育课上存在着大量的非语言教学法,必不可少的运用示范、手势、哨声、保护和帮助等手段。
(二)体育教学的场地要求:室外场地较大,干扰多,单纯用语言进行组织教学,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学质量难以提高。例如:特殊的情况下,哨声能示意同学放下手中的一切活动迅速跑到老师跟前集合等等。
(三)非语言教学法具有启发性教育作用:体育教学中,非语言教学法更能开动学生的大脑,增强学生思维能力,达到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

四、非语言教学法的作用

(一)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教师在讲解某一动作之前,先给同学们做完整的动作示范,使学生有初步的印象,之后配合必要的语言讲解,使学生更容易掌握,在学生的大脑中建立完整的技术动作表象。
(二)制约和调节课堂的氛围。体育教学中教师的身体语言可以向学生传达内心的想法,如皱眉、严厉的目光、提高音量等都可以表示教师的不满,高校学生更能领会教师利用此等符号的意图。当然,教师也可以从学生的面部表情中,了解到学生的运动量,这样有利于制约和调节课堂的氛围。
(三)推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学生的性格、气质、动机、意志、情感、兴趣等非智力因素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会潜移默化地得到培养和发展[3]。如长跑教学要求持续、耐力,要想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要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等。
(四)推动师生互动。教师可以运用点头、摇头、手势等传达学生的指示。教师也可以从学生的一些表情和动作中获取信息,如当学生对教师的讲解所表现的茫然无知的表情等,适时地运用非语言教学法,能使学生心领神会,增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五、倡议
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注意非语言教学法和语言教学法的合理搭配,使体育教学健康、活泼、具有趣味性,推动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根据大学生心理特征,特别注意非语言教学法运用的时机、双向性及能力培养。教师要强化常用的非语言教学法,将一些常用的手势、哨声、身体动作等所表达的含义在体育理论课中向学生传达清楚,这才能保证师生间的交流,教学质量的提高,让学生在其他专业课程学得枯燥乏味之时,感受体育课程带给他们的真谛。
为此,教师要充分运用语言和非语言教学法努力营造宽松、和谐、互相切磋的良好感觉,为21世纪培养出高水平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梁建平,侯乐荣.体育教学中的非语言符号[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9.22(1):95-96.
[2] 左成,黄毅.体育院校术科非语言法内涵与外延[J].体育科学研究.200

2.6(2):48-51.

[3] 陈文杰,平鹏刚.论体育教学中的非语言手段及其运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24(4):537-539.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