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经济 >试述音乐实践活动在高校艺术教育中意义

试述音乐实践活动在高校艺术教育中意义

收藏本文 2024-02-29 点赞:14436 浏览:60207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音乐实践活动在高校艺术教育中的意义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www.udooo.com,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进一步加强音乐艺术实践活动的深思

1.以音乐艺术之美,增强大学生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在音乐实践中,学生们通过接触大量艺术水平高、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艺术作品,能够在领略艺术之美的同时,提升爱国志向和民族自豪感。例如,著名的《黄河大合唱》,以丰富多彩的合唱、独唱等艺术手法,描绘了抗战时期波澜壮阔的历史场景和黄河儿女为保卫国家、保卫黄河而英勇战斗的磅礴气势,展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热爱和誓死保卫家园的民族意识和火热的战斗。还有一些音乐作品,诸如《歌唱祖国》《祖国颂》《绣红旗》《我的祖国》《致祖国》《走向复兴》《共和国之恋》等,曲调优美,催人奋进,能够有效唤起大学生高尚、健康、向上的精神追求。一位曾经参加过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群众游行队伍方阵表演的学生,在很长一段时间后还兴奋地回忆说:“当游行方阵经过天安门广场时,《东方红》《红旗颂》《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江山》等乐曲依次响起,我们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听到这些激昂豪迈、深情悠扬的音乐旋律,就联想起音乐实践课上同样熟悉的音律,一种热爱伟大祖国、热爱人民的深厚情感在心中油然而生。”
音乐实践可使学生通过悠远的文化脉络,去探寻认知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音乐。例如,蜚声海内外的优秀民歌《茉莉花》,流传于全国各地,由于地域上的差别,旋律风格也不尽相同。江苏的《茉莉花》旋律秀丽婉转、优美动人;河南的《茉莉花》兼容了江南和中原的特点;河北的《茉莉花》更具有北方音乐的气息;东北的《茉莉花》则吸收了 “二人转”的一些艺术风格。正是《茉莉花》在中华大地的传播流变,使之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不仅为中国人所传唱,而且也被世界人民所熟悉和喜爱,以致在庄严的国家政治典礼和欢乐性的体育文化典礼中被频频使用。学生通过认识、欣赏这类风格化与个性化的音乐旋律,再进行实践演唱,可切身体会到我国民族音乐的特色及艺术魅力,由衷地涌动对祖国悠久历史文化的真挚情意。
2.音乐实践活动在高校艺术教育中的意义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以音乐艺术之美,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教育的本质和核心是教化人的潜质,从而激发人的创造性。音乐实践有利于大学生拓展思维空间和生活领域,培养其独特的创新能力。“音乐的美育功能不只是一般地提高审美能力和陶冶情操等,它对人的智力开发,特别是提高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锻炼表达和解决理由的能力等方面都有帮助。”[5]国务院原副总理李岚清以深厚的音乐素养和精炼睿智的语言,为大学生们展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音乐世界,同时阐述了音乐艺术在培养个人综合素质和提高创新能力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美国心理学家莱曼,通过对几千名科学家、艺术家和文学家的年龄与创造性成就之间关系的考察,发现25岁~40岁是创造性发展的高峰期[6]。大学阶段是人的创造能力成长发展的关键阶段,对人生的创造活动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音乐艺术的实践活动,有利于个人素养和创新能力的提升,每一次演出或比赛,从排练、彩排到正式演出,学生们分工明确,有的做编导,有的当演员,还有的做剧务、舞美设计或舞台监督等。扮演好每一个角色,都是一次难得的实践机会,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会在无形中得以提高。有调查显示:“接受公共艺术教育的大学生的独立性、自信心、敢为性以及意志力,都优于未接受公共艺术教育的学生”。[7]爱因斯坦就音乐与科学的同一性关系也曾讲到:“这个世界可以由音乐的音符组成, 也可以由数学公式组成,我们试图创造合理的世界图像, 使我们在那里就像感到在家里一样, 并且可以获得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能达到的安定。”这不仅阐释了音乐和科学作为两种不同符号体系的创造共性,还可以通过科学和音乐所蕴涵的共有情感和精神,使人们进入一种新的境界。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中国农业大学演讲时,曾兴奋地谈到他和小提琴的故事。这位被世界人民尊敬的科学家,热爱音乐,热爱艺术,还擅长演奏小提琴。这对高校如何培养全面发展、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人才,如何让艺术的阳光照亮每一个在科学探索道路上前进的心灵等,提供了有益的启迪。[8]

3.以音乐艺术之美,巩固延伸课堂教学效果

音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其教学目的, 无论在技能层面还是审美层面, 最终都要通过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得以实现。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要紧密结合培养目标,完善结构体系,实现教学目的。例如,“声乐技巧训练”课,可根据学生的程度和条件,确定训练曲目,指导发声练习,启发学生逐渐成为音乐艺术实践的主体,通过自身感悟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激发自身的艺术潜能。举一反三,这类教学方式可在学生合唱团的实践表演教学训练中得以延伸,训练方式引申为一对一、一对几和集体授课等形式。在合唱训练时,先让各声部之间进行交流,互相学习,再对每个声部乃至每位学生的音准、节奏、乐感等都分别提出具体要求,使合唱人员在思维理念上达成共识,在合唱协调方面形成良性循环。音乐理论与合唱实践的融会贯通策略,使得课堂教学成果在声响乐化中得以升华。
通过对音乐艺术实践活动的总结与反思,还能逐步厘清当前音乐素质教育课程的设置是否科学,课程内容是否实用以及教学效果是否良好,为科学制定规范、实用、统一的高校音乐教育战略发展体系提供借鉴和参考。
本文系2012年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高教研究立项课题(2012GJYB1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王丽娜.论我国当代大学生音乐文化的构建[J].中国音乐,2009,(1):216-219.
[2]周咏.高校音乐素质教育面对的理由与解决方略[J].美与时代,2008,(2):133-134.
[3]李红宾,王继平.河北农业大学大学生艺术素质目前状况及策略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2,14(5):114-116.
[4]刘欣欣.音乐与文化并举,感性与理性并重--<西方古典音乐文化>文化素质教育核心课程教学观及实践的校本研究[A].全国第三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高教艺术教育科研论文集[C]. 杭州:全国第三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组委会编印,201

2.51-55.

[5]李岚清.关于在高等院校提倡交响音乐的讲话[J].人民音乐,1998,(3):2-8.
[6]张文新,谷传华.创造力发展心理学[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102.
[7]林琳.公共艺术教育与大学生创新人格的调查研究[J] .中国轻工教育,2011,(1):75-77.
[8]秦世成.回眸南京艺术展演 推动艺术教育发展.[EB/OL].http:///2009-03-26.
(作者单位: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责任编辑:张 雯]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