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经济 >> 计量经济学 >论我见解决农村劳动力流动理由之我见

论我见解决农村劳动力流动理由之我见

收藏本文 2024-02-11 点赞:3931 浏览:9123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东部沿海地区近年来面临日益严峻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压力,经济发展进入瓶颈期;同时随着中西部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中西部各省市也深受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的煎熬。其实,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可以密切配合,协调共赢地摆脱彼此的困境,实现经济的持续发展。同时,东部地区产业顺利转移与中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流动问题的顺利解决对全国经济发展有重要的作用。但是中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流动与东部地区产业转移都面临着各种阻碍,从宏微观层面,结合产业转移与农村劳动力流动问题的现状,对农村劳动力流动与产业转移问题的协调解决提供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流动;产业转移;农民工工资
1673-291X(2012)34-0122-02

一、产业转移与农村劳动力流动问题现状

(一)东部地区产业转出势在必行

近年来,东部地区产业结构严重趋同,厂商不断增加,以致东部沿海地区经济拥挤程度不断加剧,直接引起了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急剧上升,资源、能源供给也日趋紧张,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亦日趋尖锐,东部各省面临日益严峻的产业结构升级压力,迫切需要已丧失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及资源密集型产业转移到具有比较优势的低梯度经济区,以便为高附加值的优势产业腾出空间,让出资源,缓解东部沿海地区面临的日趋紧张的人口压力、环境压力和资源压力,并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陈建军通过对浙江105家规模以上不同所有制企业的问卷调查的分析,显示已经进行了对外扩张和产业转移的企业占被调查企业的58.10%,55.24%的被调查企业表示在近期(一二年内)有对外扩张和产业转移意向,59.05%的企业表示近中期(二至五年内)有对外扩张和产业转移意向,而67.62%的被调查企业表示中长期(五至十年内)具有对外扩张和产业转移意向。陈建军的调查表明,浙江企业的对外迁移是浙江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必然会发生的现象,是受经济发展规律支配的必然现象,调查同时也表明,中西部地区因其各方面的优势,是浙江大多数转出企业或意愿转出企业的首选地。因此可以说,东部沿海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呈现出产业转移的趋势,从各方面条件来看,也已经基本具备了转移的可能性。

(二)中西部地区承接条件日趋成熟

目前,中国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各省的产业转移正进入微妙的战略机遇期。中西部地区很多项经济数据都“优于”东部,这说明产业的梯度转移以及优化升级正在以越来越快的速度进行。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计算,2009年底中西部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速度均比东部地区要高,东中西部(按中国行政区划,不包括港澳台)三个地区的增长速度分别是15.18%,16.06%和16.02%。2009年底中西部地区的外商投资总额的增长速度也超过了东部地区,东部地区增速为5.37%,而中西部分别达到了11.22%和10.6%。此外,从工业经济增速来看的话,2008年上半年,东部、中西部、中部、东北4个地区的工业生产增加值各增长了15.73%、19.74%、21.41%、19.06%,东部地区明显落后于另外三个地区。同时,产业转移的规模也越来越大。据测算,在2010年,仅广东、上海、浙江、福建4省市需要转出的产业,从产值上估计将达到14 000亿元左右。

(三)产业转移与农村劳动力流动的阻碍因素

虽然产业转移和农村劳动力流动对中国经济发展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但是,因为考虑到产业转移出去之后而又没有高级产业来填补的话可能会造成东部地区暂时的产业空白,进而影响本区域的GDP和财政税收,甚至导致就业的减少,所以东部地区政府对产业转移又心存顾虑,此外作为产业转移主体的企业考虑到沉没成本、初始投资的人缘地缘关系,已经形成的产业集群效应,而落后地区毕竟各方面还不太完善,市场化水平相对较低,市场交易成本较高,因此作为转移主体的东部地区企业对于产业转移也是顾虑重重,正是由于这些方面的原因,中西部期盼已久的大规模的产业转移浪潮尚未到来。

二、关于农村劳动力流动与产业转移问题的政策建议

(一)提高农民工工资,构建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倒逼机制

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涌入东部沿海地区及其工资的分层待遇,大大弱化了中西部的劳动力资源成本优势,使东部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就地可以实现资本与廉价劳动力的结合,削弱了向中西部迁移的内在动力。因此,关键是使中西部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得到凸显,这样就要采取各种措施,使农民工的工资提高到合理的水平上,提高东部地区的用工成本,使东部劳动密集型产业不得不向劳动力成本更加低廉

源于:论文大纲怎么写www.udooo.com

的中西部地区转移。为了实现这一目的,一方面农民工应改变现在的无组织化状态,提高组织化程度,诸如成立农民工工会等,以提高农民工群体的争取合理权利的能力。另一方面需要政府在制度层面给予支持,农民工作为弱势群体,靠其自身的努力是很难与资本相对抗的,此时政府的支持显得特别重要,政府要不断完善并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确保农民工享有城市普通职工同等的劳动报酬。

(二)努力将中西部打造成东部产业转移的理想承接地

东部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在选择转移承接地时,考虑的主要因素无非是劳动力成本低廉、市场容量大、产业配套能力、政府办事效率等。因此,要在此次产业转移中占得先机,中西部地区就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结合本地优势,使中西部成为产业转移的理想承接地。
1.就劳动力成本来说,中西部地区可以利用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优势,但同时要加大职业教育、就业培训等人力资本投资,在保持劳动力成本优势的同时,提高本地劳动力的素质,使其能够达到胜任一定工作岗位的要求,为东部转移过来的产业提供充足的熟练劳动力。
2.就市场容量来说,中西部地区人口规模巨大,2009年中部八省人口总数为42 169万,占当年全国总人口的31.6%,加之中西部地区经济正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决定了在中西部地区劳动密集型低端产品还有非常可观的市场容量。但这些只是潜在的优势,现实是虽然市场经济已经施行很久了,但中西部地区市场化程度依然相对较低,且市场相对封闭,分割比较严重,巨大的市场容量优势不易发挥,同时市场交易成本相对较高,商品和要素资源在不同市场间流动困难多,成本较高,给企业经济发展带来极大的不便。鉴于此,中西部地区必须联手推动市场化,消除省际市际市场之间的有形壁垒,消除各种不利于市场自由竞争和资源自由流动的地方性法规和政策,逐步地消除各省市市场间的无形壁垒。这样才能实现商品要素等资源的自由流动,为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做好准备。3.就产业配套能力来说,中西部地区工业基础依然比较薄弱,产业配套怎么写作能力不强,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对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承接。因此,中西部地方政府应改变招商引资的方式,实行产业链招商,以适应东部地区产业集群式转移的现状,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提供优良的硬件基础设施,主动引导工业企业集中转移和发展,为在当地形成新的产业集群提供平台,另外要针对东部地区转移产业的特点,有针对性的促进与其有关联效应的产业的发展,为转移过来的产业提供产业配套怎么写作和技术支持,另外还要加强一些工业怎么写作性行业的发展,健全金融怎么写作体系及法律、信息等相似度检测怎么写作机构,为产业转移提供良好的金融信息等方面的支持。
4.就政府办事效率来说,中西部地区应加快政府机构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减少对当地经济发展的行政干预,向怎么写作型政府转变,真正当好经济发展的守夜人和怎么写作者。同时,要在产业转移中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根据当地优势有选择性的承接产业转移,要严格对污染严重、会影响当地生态环境的产业转移的审核,不能在产业转移浪潮中头脑发热,跟其他竞争者一哄而上,不考虑当地经济发展实际,为政绩工程而损害当地经济的长远发展。

(三)国家要从宏观层面上给予引导和调控

从长远看,东部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是双赢互利的结果。但“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要实现产业顺利转移,在短期内,

摘自:毕业论文评语www.udooo.com

东部及中西部地区要经历一定的阵痛,比如产业转移可能会导致东部地区高级产业不能及时填补空白而出现产业空心现象,导致当地经济衰退,而中西部地区内部可能会因承接产业转移产生恶性竞争。要协调处理好产业转移和承接中的这些问题,政府需要立足于超然的地位统筹兼顾。
具体而言,一方面政府要对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东部地区的发展进行限制,迫使其在产业转移和就地升级转换之间做出选择,为东部地区知识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发展腾出资源,也为中西部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发展腾出空间。对于中西部地区内部无序竞争问题,国家要从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的角度考虑,根据中西部地区各省市的优势,制定相应的产业承接规划,同时在资金、技术和政策等方面继续给予支持。
参考文献:
陈建军.中国现阶段产业区域转移的实证研究——结合浙江105家企业的问卷调查报告的分析[J].管理世界,2002,(6).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2010中国统计年鉴[K].
[3] http:///tjsj/ndsj/2010/indexch.htm.
[责任编辑 吴明宇]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