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师 >> 教师师德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收藏本文 2024-01-21 点赞:15574 浏览:69707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新一轮课程改革作为前沿教师不得不承认,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是课改以来很外显的一个变化,可是课程改革的生命力不能仅此而已,课堂教学需要效率的最大化和效益的最优化,小学数学课堂呼唤教学效率,呼唤高目标的达成。那么我们如何理解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认为无论是从情感、知识还是能力,重要的是让学生获得两个字“发展”,有了发展,就有后劲。我们教师只有用发展的眼光面对课堂教学目标,我们才有可能培养出有发展的学生。下面是我对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深思:

一、还学生的本位,唤醒学生思维潜能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就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更谈不上有效。给孩子充足的时间,给孩子尝试体验的机会,相信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愿望,相信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潜能,有了这样的信念,我们在教学中才能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学生以鼓励和帮助,推动学生不断进步。如,我在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例一重叠理由:
三(1)班参加语文、数学课外小组学生名单
参加语文小组的有8人,参加数学小组的有9人,这两个小组有没有17人呢?
说实在的作为数学广角的理由,对孩子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围绕着这个理由,我首先相信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深思时间,让他们练习本上试着算一算,结果我发现孩子的积极性都非常的高,更可喜的是孩子们想出了各种各样的办法,一下是课堂教学统计:全班48人参与上课:
17人列式:8+9=17人 (共17人)
8人列式: 8+9-3=14人 (共8人)
9人列式: 8-1+9=14人 (共9人)
12人列式: 9-1+8=14人 (共12人)
有两人没有做出来
特别是让孩子们交流自己的算法是,孩子的积极性非常高,都想把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展示给同学们,无论孩子的思维是对的还是错误的,我们首肯的是孩子的思维都进入的状态,都在努力的积极动脑深思、研究,这是令我们欣慰的,这是使课堂有效的基础。

二、抓学生的“惑”点,激励学生自省自悟

对于新知识,学生不免有许多困惑的地方,这是很正常的现象,作为教师首先不要忙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深思相关论文由www.udooo.com收集引导,忙于解惑,要放长线,钓大鱼。特别是出现普遍性理由的时候,教师要巧妙的把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引向深入。还是上面的例子当全班有17个同学认为8+9=17人 时候,我问孩子们,这样做对吗?请大家借用表格或是图画,来说明这种做法是否正确,这样一来,孩子的积极性又高涨起来,纷纷想办法来说明:
说明策略一:
杨明 李芳 刘红同时参加了2个小组,是3人,不是6人,最后应减去3
说明策略二:
杨明 李芳 刘红3人参加了语文小组,也参加了数学小组,但数学小组就不能再算他们3人了,再算就重复了
说明策略三:
杨明 李芳 刘红3人算在了数学小组,他们也参加了语文小组,但语文小组就不能再算他们3人了,再算就重复了
说明策略四:
杨明 李芳 刘红同时参加了2个小组,是3人,不是6人,最后应减去3
这样通过孩子们自己想办法,自己把自己的困惑解开了,真正达到了自省自悟直到恍然大悟。

三、捕学生的“盲”点,引领学生破误提升

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特别是在学生学习新知识积累新的经验的过程中,会出现思维的障碍,思维的遗漏点,也就是所谓的盲点,教师应及时给予疏导点拨,引导学生把想说的话说出来,把想偏的理由正过来。如:。教学三年级下册笔算除法:52÷2=,结合着分小棒,我首先引导学生深思5捆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得到几捆小棒,(2捆),那也就是十位上商几?(2),2乘2得4,5-4余数1,这个1就是学生知识的一个盲点,于是我追问学生这个1表示多少?(表示10)为什么?(因为它是每分完的1捆小棒),这样通过追问就帮助学生把本来没有在意但又非常重要的理由弄清楚了。还有三年级上册学习面积单元时,课后有这样一道判断题。边长是4米的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相等。起初孩子们认为是正确的,我就指导他们自己画出一个正方形,然后指一指周长是哪里,面积是哪里,这样学生就真相大白了。
综上所述,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实际上是我们教师采取教学策略的有效性。在教学中,除了诱导学生解决理由之外,更重要的是把科学的思维策略纳入到学生的认识结构中去,多方位、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能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数学教学智慧犹如数学学科本身的智慧一样,他博大精深,永远值得我们不懈的探索。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