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家庭教育 >培养学生培养学生不足意识试述提高物理教学效率

培养学生培养学生不足意识试述提高物理教学效率

收藏本文 2024-02-26 点赞:7428 浏览:23420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切入点和关键所在.由于传统僵化的教学模式存在淡化学生问题意识的现象,所以,需要突破旧的教学传统,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本文通过营造自由氛围、创设问题情境、教授质疑方法和适时教学评价四方面,提出了培养学生物理问题意识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物理教学;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一、营造自

源于:论文 范文www.udooo.com

由氛围,使学生敢问
青少年思想活跃,求知欲旺盛,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强烈的好奇心会使他们去发现问题,追根求源引起探索欲,开始创设活动.牛顿在苹果树下好奇:“为什么苹果从树上掉下来,而不飞到天上去?”从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在现实课堂教学中,许多学生还是习惯于让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即使有疑问也不敢向教师提问.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教师没有真正转变教育观念,对问题意识培养重视不够,一怕影响自己的权威,二怕打乱自己教学程序,学生只有接受再接受,于是课堂上便只剩下教师的声音了;久而久之,学生也就没有问题问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也扩大了.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要破除这种“习惯”和“成效”,营造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问,鼓励学生求新,正确对待学生的提问,不讥讽、不嘲弄,挖掘其可疑处,特别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教学中“少一些不准,多一些允许”,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呼吸”,敢想、敢说、敢做,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想问

问题情境是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土壤”.良好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激发学生探究欲.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还依赖于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师可通过任何手段呈现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确实感到有问题要间.
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创设问题.特别是学生亲身经历的比较关注的生活“原型”,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探究的,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讲“光的折射”时,先提出以下一些问题:透过老花镜看紧靠镜子的物体,显得比原来怎样?透过老花镜看窗外远处的物体又会怎样?通过圆形鱼缸看鱼发现鱼会变大;通过装满水的杯子看插人的筷子发现筷子会在分界处弯折,这又是为什么?这些现象学生并不陌生,但要解释却有一定的困难,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学生自然会产生兴趣,也会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作用.

三、教授质疑方法,使学生会问

创新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种,有疑问才会去探索.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除了要让学生敢问、想问,还要让学生会问.教师应当教会学生一些提问的技巧,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在课堂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勇于想象、猜测,敢于超越常规,不盲从书本和老师,不迷信权威,鼓励学生善于从看似无疑处生疑,从看似平常中见奇,用自己的脑子去反思.这样学生的创造思维就会在质疑中得到培养和提高,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如,在讲惯性实验时,可设置问题:桌上有一盛水杯、一张纸片,请用这些器材设计惯性实验.学生就会根据问题、探索、研讨、操作,有的学生会这样设计:盛水茶杯放在桌边,茶杯底压着纸片,快速抽动纸片,茶杯不会掉下来,说明茶水杯有惯性,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教师鼓励学生“这位学生做得非常好,难道自古华山只有一条路吗?有无其他做法?”这无疑又激起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教师适当引导学生讨论,在争辨中撞击了创新的火花.于是就有:手推茶杯运动,手停止,杯还要运动一段距离才停下来;把纸叠成飞机,用力一掷,飞机飞出去等说明惯性的实验,大大调动学生思维和学习兴趣,使学生创新思维更加强烈.

四、适时教学评价,使学生善问

由于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限制,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时往往会散而乱,或者根本不切实际,要使学生逐步提高提问的质量,应注意适时总结,引导学生评价.对学生的提问教师要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不能置之不理或做简单的结论性回答.比如,经常使用“欢迎大家提问”、“这里是不是还有问题”、“谁还能提出别的问题”等.构建平等、和谐、开放的课堂教学环境,并要结合学生创造提出问题的条件、环境和时间,把学生的提问当成课堂教学重要环节,真正落到实处.培养问题意识的同时,还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因为学生提出了问题,也希望能获得即时满意的答案,这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水平,才能科学地回答学生的问题.
总之,让问题走进物理课堂,让学生善于提问,是一种最精湛的艺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因此,我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转变教育观念,不断实践探究,改革教学方法,以学生为本,给学生主动提问的空间和时间,同时处理好“放与收”,“提问和释疑”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物理教学效率,培养出适应新时代的创新人才.
[江苏省丹阳市华南实验学校 (212300)]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