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政治 >> 军事 >对行使权建议

对行使权建议

收藏本文 2024-04-12 点赞:9313 浏览:41711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近年来,社会对的呼声高涨,大学生是其中颇具影响力的一个群体。大学生对的认识究竟是怎样的,是否存在不足之处?大学生又该如何行使权?本文在前人对大学生观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对大学生如何行使权的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建议
一、认识
学界对含义的理解有很多种,归纳起来有十多种。但一般认为,就是在法律规定的范围之内以口头或书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见解不受干涉的权利。
是人类获取真理的手段,也是实现个人自主及自我表现的保障,无疑具有重大价值。但和其他任何个人权利一样,出于对所有人权利的平等保护,政府必须论自由权,防止权沦为个人借以侵犯他人的工具。我国宪法五十一条明确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在此基础上,各国司法实践还发展出了一系列指导具体对权加以限制的规制原则,如明显而即刻的危险原则、绝对禁止原则、危险倾

摘自:本科毕业论文模板www.udooo.com

向或有害倾向原则等。

二、大学生观现状

为了摸清大学生的观,许多人对大学生的观进行过调查。总的来说,大学生一方面看重权的价值,反对政府论自由,希望国家放松对于的限制;另一方面他们对权的认识还存在严重不足:容易过偏激的理解对的限制行为,也不了解我国目前对权的保护和限制状况。

三、对大学生行使权的建议

大学生呼吁,积极行使权,反对国家论自由的行为这已成为一个事实。但是在我国,要主张权利既要求我们对权利内容本身有正确的认识又要求我们行使权力遵循正确的方法。否则,不仅没能维护自己合法权益反而触犯法律,给自己带来无尽的麻烦。

(一)加强对权的认识

1.大学生应该加强对权利本身的认识。呼吁权的大学生不仅应该要认识到是公民表达其思想的自由,还应该了解作为公民的一项权利,它和其它任何权利一样,是有一个界限的。概括的来说这个界限就是个人的不得侵犯国家、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的权益。对权利正确的认识有助于大学生理解身边一些论自由的现象,也会让大学生注意自己的言论以免滥用权利,树立正确的权利观,做理性的公民。
2.大学生还应该正确认识我国的法律保护现状。认知的概念、价值、限制是我们主张权的基础,而正确认识我国的法律保护现状是保障我们大学生理性行使权避免“受伤”的前提。
我国法律的观念落后。在历史上,中国社会有关保护的传统观念非常落后。改革开放解放思想以后虽有很大的改变,但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注重对集体利益的保护。在公民个人利益的保护方面,在立法上过于强调团体主义,降低个人利益的价值。再加上我国一向保护集体利益的传统,极易导致对个体利益的忽略,这些都从观念上束缚着我国保护。
我国保护立法滞后。虽然我国宪法明确赋予我们,但是我们的受到的保护是相当脆弱的。我国没有宪法诉讼,司法实践中我们不能直接援引宪法来保护我们的权,也不能通过行政诉讼的方式保护权。我国民法和刑法上都有解决名誉权纠纷的条款,但这只是和权相关,要保护是远远不够的。
观念滞后,立法保护不到位,这就是当前我国法律保护的现状。理解这个现实,这有利于提醒大学生选择适当的言论表达方式。

(二)可以对言论进行自我审查

在很多国家,媒体要为避免陷入诽谤责任而对言论进行自我审查。同样,大学生为了避免陷入法律责任或承担其他不利后果,也可以对自己的言论进行审查。审查的标准可以不必太严格,过于谨慎甚至苛刻地对待法律所保护的其实就是不自由。但是有两个方面是我们必须注意到的:
1. 言论的伤害性。即我们的言论是否有妨害他人权利和侵害国家社会公共利益。言论伤害性的大小除了与语言本身所包含的思想内容有关以外,还与言论发表的途径、受众等各种因素相关。
2.要审查有伤害性言论依据的真实性。思想没有对错之分,但对事实的陈述却有真检测之分。“有意的谎言或是无意的错误都不利于促进社会对问题的‘自由、健康、开放’的讨论”,这与的价值也是相背离的。提出有真凭实据的观点我们可以称之为“辩论”或“指责”,高呼没有真凭实据的言论恐怕就成为“妄加评论”“造谣”“诽谤”了。
经验和调查都告诉我们,大学生发表言论往往是以新闻媒体报道的事实作为依据的,这要求大学生正确认识新闻媒体报道的真实性。
以互联网为例,网络的特性要求传媒从社会公众心理考虑,抓住新颖、奇特、典型、重大的事件进行报道,引起公众的关注和参与,形成舆论热点。在片面追求轰动效应、提高发行量、收视率、点击率、的利益驱动下,网络传媒可能会对某些事件过于渲染、炒作或妄加评论。正因为这样,大学生应该以怀疑的态度看待媒体的报道,审视它们的真伪,而不是轻信那些捕风追影一知半解的小道消息,更不能以那些虚检测的新闻为依据大作文章。

(三)言论应体现社会责任感

当我们提出大学生要对自己的言论进行审查,谨慎言论的时候,有人会反驳说:“思想没有对错之分,发表意见是我的权利,任何人不能因为厌恶我的观点而剥夺我的权利,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我想怎么说就怎么说。”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确实,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随意表达不会构成滥用权。但是,法律这条最普遍的界线—不侵犯他人利益,不侵犯国家和社会的公共利益—乃是防止公民道德走向崩溃的最后的底线。这个规则的更多的是从个人主义的角度保障公民最大限度的自由而不是从怎么写作社会的角度引导人们成为一个对社会负责人的公民。
然而,大学生的成长目标,至少在政治素养上,是做一个自主、理性的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仅仅以不侵犯他人利益,不侵犯国家和社会的公共利益来要求自己是远远不够的。冷静思考,理性言论不仅对是一个合格大学生的基本要求,也是大学生身体力行担当社会责任,营造一个和谐理智的舆论氛围的要求。对大学生来说,如何在行使权的时候尽自己的社会责任?总的来说,就是要求大学生在合法行使权的基础之上,以一个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考虑自己言论对社会的影响。以大学生行使权最通常的途径互联网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具体认识自己的言论可给社会带来的影响:
1. 言论的传播范围和受众。一个观点对不同层次的受众的影响可能会是不同的。比如,一个大学生发表的对当前政治热点的观点对一群中学生和对一群大学生的影响是不同的。由于知识积累、独立性等各种差异,这群中学生会更容易受到这个观点的影响而那群大学生则有自己的看法。
2. 言论在各种舆论声音中的所处的位置。人们常常以己度人,推测他人与自己有同样的看法。不清楚自己的观点在整个社会舆论中所处的位置,不去了解与自己观点不同的其他观点只是一味的喊口号般的发表自己的观点是毫无意义的。这样的行为除了偏执的宣泄个人情感,引发持不同观点者的相互指责外毫无意义。因为当人们只看到自己的观点而不去了解他人观点的时候,他们看重的是权表达的功能,而忽略了权促使人们在各种观念的角逐中接近真理的价值。
3. 言论对于舆论氛围的影响。大学生应该思考自己是否没有新的见解而仅仅是对某个观点的附和。这不是要求大学生必须要有新颖的观点才能发表言论,而是要大学生思考是否有必要去有意加强某个舆论观点。一个普通的观点经过无数未经思考的附和后会越来越有影响力,再加在从众心理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人强化之后,这个观点就滚雪球似地成为了大众的一致意见。这就是网络民意常常“一边倒”的原因。
我们并非反对那些“一边倒”的网络民意所秉持的观点,而是提醒大学生自己可能在不经意间就对这种“民意”起到推波助澜的促进作用。而这种“民意”的反复无常和难以控制往往是超乎我们的想象的。比如,有时候强大的民意会促成“舆论审判”,药加鑫案便是一例。无论舆论对该案所持的观点是否正确,我们都应该反思自己是否曾今为这种“民意”增添了不必要的附和,最终促成了它的强大和对正义的扭曲。
4. 言论对公共政策的影响。个人言论是有可能促成民意最终自下而上的影响政府制定公共政策,有时候政府要制定政策也会进行民意调查。如果在形成民意的过程中个人故意夸大或是隐瞒事实,会影响政府获取社会信息的准确性最终导致政府决策的失败。各个利益群体往往会为了获取政府政策的垂爱而努力使自己的呼声高过另一群体。
总的来说,大学生因该有社会责任感,不应仅仅只着眼于自己的权得以实现,还应该对自己的言论有社会的,大局的认识。

(四)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论证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少大学生在发表言论的时候会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论证。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发表的言论一

摘自: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www.udooo.com

般都非常简短,只陈列观点没有论证,常常是口号或是断言式的几句话。
没有经过论证的观点,姑且不论发表者是否经过认真思考,至少,从表面看来就是没有说服力的。坚持自己并不理解的观念就是一种盲从。“讨论使人机敏,写作使人严谨”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论证是一个对仅凭感觉得出的结论进行反思再认识的过程,也是提高个人思辨能力的过程。而通过自由言论提升个人能力,在各种思想的角逐中接近真理是权的核心价值所在。背离了这个价值目标,仅仅以宣泄己见为目的的言论很容易陷入毫无意义的“口水战”的危险境地了。
在大学里,现场辩论和发表小论文都是行使权很好的方式。参与辩论和撰写论文都会刺激大学生思考,审视考量自己观点的合理性,自然就避免了那些偏激武断,先入为主的言论了。大学校园给辩论和发表小论文提供了充足的条件,而且在校园这个学术气氛浓厚的范围内,大学生的言论是被给予了很大的宽容的。选择适当的方式行使权,不仅能体现的价值,还能提升思辨能力和写作能力。
四、结语
作为新时代知识分子的主体,大学生的见解具有相当的社会代表性,应当有充分的。但在争取权利的同时,大学生也应该理解,认清大学生群体在社会舆论中独特的地位和使命,以更高的标准合理负责地行使权,杜绝矫枉过正走向极端。
大学生要理性认识国际形势和国内现状。当然,不管是否经过理性思考,不管是否有利于问题的实际解决,甚至仅仅为了是泄愤,你都可以表达你的思想见解,这正是权所主张的。但是,作为一个大学生作为言论界最活跃的群体之

一、我们有条件也有责任独立思考理性言论,而不是人云亦云只会做愤青。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国当前凸显的各种社会矛盾很多都是长期的历史积累形成的,要解决也不是三言两语的事情。作为大学生,当我们相对一个事件一个社会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时,应该先主动去多了解相关的信息,全面把握,多角度思考,正确认识各种矛盾而不是仅凭片面的感觉就去妄加评论。这样的做法不仅会带来更多对的限制,也不利于问题的实际解决,反而会制造国家和市民社会的对立,产生更多的矛盾。
参考文献:
甄树青.论表达自由[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美]戴维·迈尔斯.社会心理学[M].张智勇等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3]王锋.表达自由及其界限[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4]侯健.及其限度[J].北大法律评论,1998,3(2):62-127
[5]夏中义.人与国家[C].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6]林子仪.与新闻自由[M].北京: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2.
[7]乔楚,赵国锋.的价值及其效果考量[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0.
[8]米克尔约翰. 表达自由的法律限度[M]. 侯建,译.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
【基金项目】2012年西南政法大学本科生科研训练创新活动资助项目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