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教学研究 >试述应试中国应试教育有着不足、理由与策略

试述应试中国应试教育有着不足、理由与策略

收藏本文 2024-04-08 点赞:17375 浏览:73532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应试教育是长久以来制约中国教育水平提升的一大障碍。本文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述了应试教育的作用,指出了对应试教育应当一分为二地看待,然后剖析了应试教育改革难的原因,最后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关键词: 应试教育 素质教育 教育改革
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为教育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教育投入快速增长,基础设施不断健全,师资力量逐步扩大,教育理念持续更新,培养了大批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但是,以应试教育为主的教育模式越来越成为制约高素质人才成长的瓶颈。中国已经迈入“十二五”时期,必须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中国的教育模式也必须加快转型。然而,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应试教育改革进程缓慢,素质教育在实施中遇到了一定的障碍,严重制约了中国教育水平的提升。基于此,本文从应试教育存在的问题入手,找出制约教育水平提升的根本性因素,并探索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有效结合。

一、中国应试教育效应的辩证分析

1.应试教育的正面效应分析

应试教育是以升学考试为教育的唯一价值取向,以追求升学率为根本目的的教育,存在一定的正面效应。
(1)确保了选拔的相对公平。应试教育对于考试者的门槛很低,不考虑考试者的出身、性别、富裕程度、民族等因素,以考试分数为选拔人才的根本,分数面前人人平等。一方面为底层人们改变出身和改善生活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遇,有助于阶层之间的流动,维护了社会公平,有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另一方面对人们形成了一种稳定、权威、持续的激励,使其专注于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提高人们的教育意识与热情。在目前尚未找出更好的评价标准之前,应试教育尤其是考试制度仍是一个相对公正的评价标准。
(2)符合中国的现实国情。中国尚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水平与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导致优良教育资源尤其是高等教育资源相对稀缺,面对大量的考生资源必须有一套公平、合理的选拔方式,应试教育是当前最有效的方式。虽然应试教育存在体制僵化、缺乏人性化等问题,但是其客观性、持续性及适用性决定着其是适应当前中国教育国情的最优的优胜劣汰方式,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3)学生素质的有效体现。应试教育包含某些素质教育因素,是后者发展坚实的基础和有效体现。例如,应试教育锻炼了思维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应试教育特别重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个人知识的掌握程度实际上就是培养其文化素质的基础和决定因素,同时也是学生素质的某种程度的体现。

2.应试教育的负面效应分析

(1)应试教育的“绝对化”。应试教育以分数为最根本的选拔标准,不可避免地将一些有希望、有创造性的学生排除在外,使他们受教育的机会遭到剥夺。另外,“分数面前人人平等”,是一种结果平等,而非真正的绝对平等。应试教育一切以考试为准绳,考试的内容及答案由教育机构决定,而学校使用国家的统编教材,教师和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和施动者。
(2)应试教育限制了学生的个性与全面发展。在应试教育模式下,采取相同的教学方法,根据统一命题、统一的评分标准,学生只有被动接受的权利,在标准答案面前不能质疑。同时,大班上课、严格执行教学计划的整体主义教育,使学生没有半点选择的自由,很难拥有自我主张及独立思想。此外,在应试教育中,“知识教育是实的,智育是偏的,德育是虚的,体育是弱的,美育是空的,劳动教育几乎没有”。这就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全方位发展。
(3)应试教育导致教育荒废。教育荒废是指表面上教育抓得很紧,偏重学习,而实际上忽略了真正的教育,轻视身体、心理发展需求,这种普遍存在于的教育情况,其最明显的症状就是“知行分离”。据相关调查显示,中国几乎所有高中生都认为:“生活中身体健康最重要”,96.8%的高中生赞同“饮食不能仅凭喜好,还要考虑营养均衡”,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他们的健康行为与他们的健康观念存在一定差距。仅就早餐而言,中国高中生有56.4%没有吃早餐的习惯,另外,还有32.1%的中国高中生认为:“为了学习减少睡眠时间是值得的。”这种教育荒废现象容易影响学生的身心及人格健康,由此产生、逃学、行为不良、校内暴力、家庭暴力等社会问题,由于激烈的考试竞争,出现大量问题教师、体罚的不良现象。
可见,应试教育对于中国教育及社会发展而言,其既有正面效应,又有负面效应。对此,我们应当辩证地看待问题,不可走极端,在充分认识到其正面效应的同时,要认真地剖析其负面效应产生的原因,这样才能真正地探索到合理、科学的改革路径。

二、中国应试教育改革难的原因分析

1.路径依赖

路径依赖是制度变迁过程中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指出了过去对于当前及未来的影响,负面的路径依赖会导致制度变迁受阻。应试教育在中国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在人们的思想意识中根深蒂固,形成了严重路径依赖,已经形成了既有的工作模式、信念模式和权力模式,因此扭转难度很大。

2.对素质教育的认知与实践欠缺

自上世纪90年代起,实行素质教育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国家展开了大规模的改革实践,但是对于素质教育的本质及实现途径,人们尚没有获得明确的答案。例如,很多教育部门就存在将特长教育等同于素质教育的误区。

3.高等教育资源稀缺且分配不均衡

当前,中国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之间的衔接存在矛盾。一方面,高等教育吸收的人数多于招生人数,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现有的高等教育资源的供给与快速增长的需求之间存在供需失衡,虽然1999年高校进行了扩招,但是仍未能完全满足需求。另一方面,优良的高校资源十分有限,且分布相对集中,尤其是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就业难等因素导致较差的高校及职业教育资源难以对考生形成有效的吸引力,进而加剧高等教育资源的竞争,这就使得素质教育很难真正展开,所以高考仍然以考试选拔为主,应试教育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存在,难以进行深入的改革。

三、改革应试教育的对策

1.将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

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应试教育并不排斥素质教育,相反有利于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也不排斥应试教育,不能“因噎废食”而取消考试,相反,素质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必须以应试教育为手段和途径。因此,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及教育者要摒弃不合理的极端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在教学实践中将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

2.改革高等教育体系

从明确高等教育体系,将普通高等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共同纳入高等教育体系,明确两者在办学理念、培育方式、教育模式及教育目标上的区别,并给予制度上的明确,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地位。此外,大力发展专业性强、具有鲜明特色的职业教育,政府要增加对其的投入,提高师资力量与办学质量,打出自己的品牌,

摘自: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www.udooo.com

以此保障生源的数量与质量。

3.改革中小学教育

在课程设置上实现多样化,课程内容需要和社会实践应用之间结合,课程目标设置要遵从素质教育的要求,建立新的考试内容和方法体系。素质教育不能避免考试,但是素质教育思想指导下的考试应当有新内容和新形势。在分数设置上增加主观题的分数,削减需要死记硬背的客观题的分数。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发挥主导作用和示范作用,不断提高教学技能,大胆尝试创新教学方法,营造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校和教师对学生要公正、平等,不以分数论英雄,关注全体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国家教育委员会基础教育司.面向二十一世纪开创基础教育新局面[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丁远坤.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并非对立[J].学术交流,2001(9):139-141.
[3]陈旭松.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09(9):156.
[4]贾锦钰.应试教育长期存在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2007(5):24-25.
[5]贺清竹.语文教学如何实现从“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J].重庆与世界,2012(1):55-56,66.
[6]许从付.论应试教育的不合理性[J].成功(教育),2010(10):266-267.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