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艺术 >> 音乐 >> 乐器演奏 >电视出镜记者应该淡化主持人角色技巧

电视出镜记者应该淡化主持人角色技巧

收藏本文 2024-02-06 点赞:16633 浏览:71468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电视出镜记者的定位是什么,是主持人,还是记者?在目前不少城市电视台中,出镜记者的定位大多还是停留在主持人层面上。只要形象好,普通话准,有没有新闻素养都无所谓,平时出去,能临时充当一下“话筒架子”,读读文字记者写好的现成稿子就行了。实际上,城市电视台出镜记者的角色定位应该是记者,而不是主持人,或者最多是记者与主持人兼于一身。笔者认为,城市电视台中的出镜记者应该淡化主持人角色,像其他记者一样,具备必要的新闻业务素养,既能在现场出镜主持,又能采访、现场组织稿件和在现场把握报道基调。

一、电视出镜记者角色定位的偏差

现在,活跃在电视新闻采访第一线的出镜记者大多是由主持人转过来的,但并不是所有的主持人都能当好出镜记者。电视新闻的成功与否,与出镜记者内在的新闻品格,外在表现有着直接关系。在城市电视台目前的现场报道中,出镜记者一般由主持人或播音员临时来串一下岗,现场主持出个头后就回去了的情况比较普遍。这种做法造成了大量现场报道实际上成了“导语式出镜报道”,就是由出镜

中专毕业论文www.udooo.com

记者说好导语后,再由别的播音员配画外音。这样的报道,虽然普通话标准了,但现场报道不像现场报道,“两张皮”现象非常严重。
许多人认为,由主持人或者播音员来客串出镜记者,形象好,普通话标准。然而,主持人和播音员的业务技巧侧重于吐字发声、语言调整及播讲时表情神态的掌握上,出镜记者则要求其必须有较高的新闻业务素养,能在事发现场发现和挖掘有价值的新闻信息,有扎实的采访提问技巧和对新闻事态进行分析评述的口头表达能力。现在有许多主持人凭着优越的外在因素走进了出镜记者行列,他们中的很多人缺乏实际的新闻训练,虽然有着清新的形象、伶俐的口齿,具备一定的镜头感,但一旦遇到复杂的新闻现场或者事件突发变故,他们就会变得语言迟滞,神态窘迫,甚至完全丧失对新闻的判断力。
同一个新闻现场,让主持人与文字记者分别去做现场报道,结果往往是:主持人说得很流利,可内容组织比较浅;文字记者语言表达不太流畅,但内容充实,很快能切入重点。这是由于主持人平时念现成稿子多,文字记者写得多的缘故。因此,在现场报道中,出镜记者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自己是新闻信息的采集者,而不是主持人。出镜记者要善于调动新闻现场的各种资源,对碎片化的新闻信息进行整合处理,提高自己观察思考的能力。电视现场报道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即兴性,现场采访原则是“一次过”,因此就更要求出镜记者必须具有较高的新闻业务素养。

二、电视出镜记者应加强新闻素养

1.扎实的新闻业务能力。出镜记者平时不但要加强新闻业务理论知识的学习,掌握新闻采访技能,注意大新闻概念下各种资料的积累,熟悉新闻文稿写作要领,还要强化集体合作意识,与文字记者、摄像记者等搞好合作,更要处理好与被采访对象的关系。一是要有新闻敏感性,能够发现新闻现场的细节,发现报道切入的角度,发现和判断新闻价值。二是对画面、出镜时机、采访对象和报道内容进行选择,出镜画面要选择最直观最能说明问题的,具有典型性,让观众一看就大致明白此次出镜的目的或主题是什么。三是要注重逻辑排列,有了画面采集、人物采访,就要考虑如何排列更能体现表达目的,按照新闻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进行排列多见于直播;根据记者对新闻事件了解、展现的进程顺序来排列多用于录播。四是表达要有个好的开头,开始的15秒尤为重要,如果不能引发观众的兴趣,那么这则报道将很难成功。在表达时,要善于强调感受性的东西,引领提示观众,出镜记者一进入新闻现场,就要迅速全身心融入环境,接收各种信息,通过语言、语调、情绪、面部表情和形体动作,向观众进行立体式的信息传递。
2.较强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出镜记者通过短时间调查告诉观众事件发生的整个情况,这样的现场报道变成了直接的人际交流。出镜记者要对事件发生的背景、过程、新闻现场及结果进行概括描述,甚至要展开即时评述,不仅要说出来,而且要说得明白,说得流畅,同时引导观众去看最重要、最有价值的东西,其内容不能脱离现场和事件本身。
3.快速的观察思考和反应能力。在不同的新闻现场,出镜记者的报道要素必须明确,无论突发事件、预测性事件还是策划型事件,出镜记者的画面表现形式要根据题材的区别而多样化,从而使现场报道更加形象、生动、具体。同时,出镜记者除了将新闻现场的最新消息以最快的速度传达给受众之外,还要链接新闻背景,点评新闻事件。

三、出镜记者要自己选择把握题材

电视出镜记者做现场报道,在采访时要自己把握题材,而不能去依赖文字记者为自己提供现成稿子。出镜记者要根据题材,选择合适的内容决定是否可以去出镜,并从新闻现场的细节入手,寻找线索,发现真相。
现场采访能力是决定出镜记者新闻素养高低的前提条件。出镜记者手拿话筒,活跃在新闻事件现场,与被采访者进行面对面交流,可以真实地表现和再现丰富多彩的现场空间。一般来说,动态或突发事件新闻较为适合出镜,如火灾、交通事故及自然灾害等;而对于常态、非事件新闻就不太适合出镜。比较而言,内容单一、时间空间集中、现场事态发生、发展的进程对观众具有吸引力的事件性新闻,特别适宜出镜记者做现场报道,但典型经验、综合成就等题材,如果以记者现场出镜的形式进行以点及面的报道,也能增强可看性。
许多动态和突发事件的新闻稍纵即逝,因此出镜记者在现场要准确及时地把握时机进行出镜和采访。出镜时要选择好背景,除了光线、角度外,还要考虑是否有新闻性和吸引力,背景画面是否生动典型。出镜记者做现场报道,不能像主持人那个样,而是要真正把自己定位成一个新闻现场的目击者、报道者,要调动自己的各种感觉来为观众营造一种亲历现场的氛围,善于把观众直接“带到”现场。如在现场播报新闻时,可以多使用“我现在的位置,我看到了什么,我听到了什么,我闻到了什么”等现场感很强的表述和提示,让观众与记者同步获得在现场的真实感受。
进行现场报道,出镜记者要同时具备文字记者与主持人的双重功能,不仅要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准确的判断能力和严谨、快速的语言组织能力,还要有很强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若不能做到即席发挥,就要提前精心准备,打好新闻腹稿。电视出镜记者做现场报道时主要采用的是第一人称叙述方式。身在新闻现场的出镜记者,无论是目击式报道还是回顾式报道,都要以亲历者的身份去完成报道任务。
在电视新闻节目中增加来自现场的报道,让出镜记者出现在重大事件、突发事件的现场,出现在百姓关注的新闻现场,提高深入现场、把握现场、发现现场的能力,争取第一时间发布新闻。当出镜记者到达新闻事件现场时,第一任务就是观察现场、了解现场、掌握基本情况、确立采访报道思路,将现场报道发挥到极致,通过做强现场报道,提高电视新闻的时效性和可看性。
大量由出镜记者采制的现场报道,不但丰富了电视荧屏,还改变了电视新闻报道的传统表达样式。出镜记者实现了电视媒体的传播优势,即由一个具体的人在屏幕上向观众报道新闻,形成直接的人际交流,将有效地拉近传播者与观众双方的心理距离。出镜记者的现场报道在一定程度上也改变了电视新闻制作的程序,电视新闻制作通常是经过前期采访、拍摄新闻画面、后期制作配音等程序来完成,而出镜记者的现场报道则要求记者在现场采集信息、核实信息、掌握新闻基本事实的同时,在现场就以出镜形式,以有声语言为依托把信息整合后报道出来,尤其是直播报道形式,更需要采、编、播、制同步进行。在电视新闻现场报道中,出镜记者可以说是现场报道的灵魂,他们出现在镜头前,以采访者、目击者和参与者的身份向观众描述新闻现场、叙述新闻事实、点评新闻事件,是电视观众眼睛和耳朵的延伸。
总之,对电视出镜记者的定位,应该是记者,而不是主持人。在电视新闻的现场报道中,应该淡化他们的主持人色彩,才能让出镜记者发挥出更好更大的作用。
(作者单位:浙江省绍兴广播电视总台)
【责任编辑:张德明】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