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艺术 >> 音乐 >> 乐器演奏 >审美数字影像艺术审美解读

审美数字影像艺术审美解读

收藏本文 2024-04-04 点赞:5185 浏览:17841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现代技术的进步不但引起电影语言及其表现形式的变革,也带来了艺术理念的变化与更新。电影创作者凭借这一新的创作手段,将摄影技术与数字技术融于一体,获得了无限丰富的艺术创作空间。数字影像艺术不断突破影像表现可能性的电影,带给人类新的审美与思索,并不断激发着人类更高的视觉经验与心理认知需要。本文从视觉快感与情意认知两方面解读数字影像艺术的审美特征。
[关键词] 数字影像;审美;视觉快感;情意认知
电影自产生之日起便与科技结下了不解之缘。技术的进步不但引起电影语言及其表现形式的变革,也带来了艺术理念的变化与更新,不断突破影像表现可能性的电影,带给人类新的审美与思索,并不断激发着人类更高的视觉经验与心理认知需要。在当代,电影科学技术已经飞速不如数字技术发展时代,照相现实主义的制作美学正和虚拟现实主义的制作美学相融合由此把电影奇观推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1982年的《星际旅行II》可以视为数字技术正式进入电影产业的标志性作品。在这一片段中,电脑神奇的创造出存在于广袤宇宙之中的一幅虚构的死星远景图。太阳升起,金色的光勾勒出死星的轮廓。此时,一支火箭状飞行器出现于远景,它电光火石一般撞向死星。此时,喷发的焰火铺面而来,死星幻化出红、白、蓝和绿等色彩,犹如层层翻滚的巨浪。当整个空间重归平静时,茫茫天际中出现了死星的崭新样貌。虽然,在影片中,电脑制作的动画片段仅有有限的60秒时间,但其开创的崭新视觉效果却足以震撼观众的眼球与刻板经验了。1989年,詹姆斯·卡梅隆的《深渊》再次以数字技术向人们成功展示了一幅栩栩如生的奇异海底生物。影片通过将数字影像与真实的人物自然地结合在一起,使观众几乎忘记这些都是电脑创造出来的虚拟影像的事实。此后,数字技术在电影中逐渐从影片表现的辅助性元素,逐渐走向影片制作上的核心地位。电影创作者凭借这一新的创作手段,将摄影技术与数字技术融于一体,获得了无限丰富的艺术创作空间。本文从视觉快感与情意认知两方面解读数字影像艺术的审美特征。

在许多现代电影中,数字技术被广泛用于建构影片视觉图景,以实现一种崭新的、极具吸引力的审美效果。这是一个将艺术家头脑中的想象,也是人类的想象付诸于真实可感的具象过程。因此,仅是视觉画面本身便对观众有着不可抗拒的吸引力。数字特技通过抠像、麦喷、模型、合成等手段,使得造型从物质化、审美化、精神化升华到神化。例如,电影《金刚》中堪称丛林之王的黑猩猩金刚,那黑色的如山般巨大的躯体、细致而自然的面部表情、顺畅自如的肢体动作等,数字技术不但创造出逼真的形象,也赋予了这些形象以情感和灵魂,带给观众强烈的心灵震撼。2009年,詹姆斯·卡梅隆导演的3D电影《阿凡达》再次利用“视觉奇观”让观众一饱眼福。绮丽多彩的潘多拉星球、涂染着古怪图腾的蓝色精灵、奇美险峻的哈利路亚山、身形巨大的翼兽以及那象征生命与希望的熠熠闪光的“圣母”树等,都无不以其不容置疑的真实面貌呈现于观众的视网膜上。
值得注意的是,数字电影所呈现的这个“奇观世界”并不是一个单纯的虚拟世界。他必须基于真实的世界,基于观众对客观世界的普遍性认知。虽然,在想象的世界中,生活中真实的故事已经被改变了,但真实的世界却不能随意被删除。如影片《侏罗纪公园》中,展现在观众眼前的“奇观世界”是基于一定客观的历史、文化与自然科学等。神秘侏罗纪时代、人类基因技术的发展、观众对恐龙的经验认知与好奇心理以及从现实生活出发的故事与情节,等这些真实、客观的存在是影片获得审美效果的基本前提,也是创作者将观众引向虚拟世界的出发点。对于数字电影来说,纯粹意义上的虚构是不存在的。因此,电影艺术家并非要使用其令人叹为观止的影像技术使人们进入一个想象中的虚拟世界,而恰恰是要让电影中的“奇观世界”落入普通人的寻常生活。
并且,数字电影所创造的平凡生活中的“奇观世界”,也提供了一种客观事实的可能表现状态,或者说它表明了想象事物存在的潜在性。因此,呈现在观众面前的虚拟世界,就不仅存在于现实与虚拟之间,更有可能成为现实本身。想象世界理论家认为:非真实世界的存在性与可能性同哲学意义上的抽象和事物的检测设有关,而事物检测设有它的实际意义,只是同真实世界不同。事物的想象可以被称为事物可能表现的状态。如影片《侏罗纪公园》便是典型例证。它展现给观众的世界是一个类真实的世界。基因技术发展的事实表明,这部影片甚至可以等同于科学家的科学创想。在真实与想象之间的确存在着某种不容忽视的共通关系。近几年频繁出现的灾难电影,如《后天》展现给观众的那一片哀鸿下被冰封的地球,也是依据人类对自然无节制的破坏和自然气候异常等诸现象,将当前事实引向不远处的潜在事实的。
最后,为了使真实与虚拟的世界实现完满对接,艺术创作者努力通过数字技术实现了画面中真实与虚拟的时空合一。这样,观众即使明知出现于眼前的事物是非现实的,但其对该事物的真实性体验却并不会受到任何干扰。数字电影用科技的力量将两个独立的,不存在于同一时空中的场景并置于一起,将虚拟与真实的事物并置于一起,利用观众的刻板视觉经验与心理认同机制,巧妙地实现了不同时空、场景的捏合。例如,《侏罗纪公园》中,真实的人物角色与电脑创造

源于:大学生论文www.udooo.com

的恐龙同时出现于画面之中。演员凭其精湛的演技,表现出各种惊惧、愕然、慌乱的形态,而画面中,他们在几近被摧毁的城市中挣扎、狂奔,躲避着恐龙的袭击,正经受着堪称生命里最惊心动魄的时刻。空间的统一性,令观众完全不去怀疑他们亲眼看到巨型怪兽的真实性,只顾得领略这一超验的视觉快感,并为人物的命运捏着一把冷汗,体现了一种极端现实主义。著名电影理论家巴赞认为,单一镜头这一技巧与前面那些一般的蒙太奇相比会马上把真实感带回给观众,而镜头中的现实主义就是空间的统一。[3]
可见,数字影像不但令人们能够更加清晰真实地看到世界的样貌,也参与了整个世界的创造,模糊了真实与虚拟、现在与未来之间的界限,带给观众超凡的视觉体验与震撼。此外,数字影像若果只能带给观众单纯的视觉性审美,则只会沦为一种华丽装饰,而丧失生命力。它完全能够也必须利用其广袤的表现空间,来反映更加深刻的内容,进入人们的思想领域,触动他们的情感与认知。二
在人类社会思想史上,视觉就经常被用来隐喻那些具有启示意义和真理性意义的认识。特别是西方,在对认知对象和认识过程的阐述,曾发展为一种视觉在场的形而上学,形成一种被称为“视觉中心主义”的传统。[4]影像艺术创作中,数字技术的出现极大地扩展了创作者的艺术发挥空间。艺术家可以创作出更多满足观众视觉审美要求的画面,在感染观众情绪、传达其影片主题、阐释其艺术理念等方面也获得了更多的自由度。因为数字技术与电影艺术并不矛盾,相反倒更符合电影的本性:既有数字影像满足感官,也有对人性的揭示,以对世界的哲学认识来打动心灵,而这也正是导演创作一部影片的真正目的所在。[5]
首先,虚拟的“奇观世界”本身在带给人们超凡视觉体验的同时,也同时具有震撼人心的审美效果。例如,影片《金刚》中,丛林之王被贪婪的人类关在铁笼中,运往繁华的城市,成为被人类观看的对象与获取利润的工具。在影片中,金刚不再是给人类造成灾难的怪兽,反而成了被人类戕害的无辜者。影片最后,金刚站在摩天大楼顶端,以一己之力对抗人类那黑洞洞的口,并最终从高高的水泥丛林顶端跌落,死去。这一场景无不令观众扼腕痛惜。金刚的单纯、善良、勇气与执著与人的贪婪、卑微、胆怯与邪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兽性十足的金刚反而比以人性自诩的人类更高尚、更重情重义。与此同时,这部影片也更深刻地揭示出人与自然之间对立与扭曲的关系。不但令人心灵震撼,也有效地激发观众去冷静反思生命、自然、人性等这些严肃命题。在这里,数字影像所创造的银幕画面具有深刻的象征

源于:标准论文格式www.udooo.com

与引申含义。这是依靠单纯的摄影技术所不能实现的。数字影像将那些存在于人们现实生活当中的问题与矛盾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给予具象化,并进行渲染、夸张与放大处理,令人们关注到问题的存在,发现生活的本质。其画面语言可能是惊心动魄的,但其最终的归宿还是指向人们所生活的客观世界与社会心理现实。
其次,数字影像除了以虚拟的“奇观世界”来使观众发现和认识真实的客观世界外,还可以通过对画面进行艺术处理,直接表达影片制作者的主观理念。如,导演通过艺术化处理,赋予画面以强烈写意性。画面更加强调形式与运动镜头所带来的节奏感。这种赋予写意性的镜头突破了传统影像画面的单调感,给观众提供了一种不同于惯常经验的崭新时空感,使其关注,并尝试去阐释画面形式与内容中所投射出的别样意义。张艺谋导演的影片《英雄》中,便通过数字技术创造了这种充满写意性,具有浓郁东方文化韵味的画面。数字化的声音、色彩与运动画面将电影语言的形式美体现得淋漓尽致,寓中国历史背景与传统文化于其中。特别是在武打画面的处理上,人物造型飘逸冷峻,舞动于灵秀的山水之中,画面动静结合,节奏错落有致。将剑客的江湖豪情、洒脱明达与舍生取义的风骨体现得极为透彻。在《阿甘正传》中,导演泽米克斯同样是采用了数字影像的造型方式。一片白色羽毛从湛蓝的天空中缓缓飘落,掠过白云,飞过教堂,穿越街巷,最终轻轻地落定于阿甘的鞋子上。数字技术将人物与道具完满的结合在一起,深化了影片的审美效果,诠释了阿甘平凡、漂泊而纯洁的一生。
可见,无论是对虚拟世界的创造,还是对影像的写意化处理,数字技术从本质上来说,其艺术造型的结果都是造成观众情意感知上的陌生化,以此实现影片的深层次审美。陌生化使得现实与虚拟、具象与抽象之间若即若离。这种微妙的距离有利于观众的注意力集中于对艺术世界的专注。
综上,数字影像的出现丰富了影片的艺术表现力。影片制作者通过数字技术对视觉元素进行观念化的重组与再造,不但深化了影片艺术内涵,也拓展了观众的审美领域。但数字影像必须基于真实的生活与现实的社会心理,若一味追求华美壮观的电脑特技效果也必然会使影片陷入空洞无物的境地。这是艺术创作者所必须小心规避的创作误区。
[参考文献]
王丽君.当代电影美术先锋设计及其审美形态[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8(04).
[英]华伦·巴克兰德.在虚拟和现实之间——斯皮尔伯格的数字恐龙、想象的世界和新审美现实主义[J].宋雁蓉,李含,译.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2(03).
[3] [法]安德烈·巴赞.电影是什么[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7.
[4] 克里斯蒂安·麦茨,吉尔·德勒兹,斯蒂芬·普林斯,等.凝视的快感——电影文本的精神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5] 张歌东.数字时代的电影艺术[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 涂中方(1972— ),男,吉林省吉林市人,吉林艺术学院文学硕士,吉林艺术学院新媒体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数字艺术学。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