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文化 >> 旅游文化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

收藏本文 2024-01-24 点赞:20877 浏览:93904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堂的育人功能。高中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课程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语文教师要力求在课堂上弘扬并传播中国的优秀的传统文化。
关键词: 传统文化 高中语文课堂 弘扬 培育
传统文化是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其自身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不断积淀并传承下来的各种文化因素(思想观念、道德情操、行为准则、人格修养、人生价值、审美方式、民族精神)的有机组合。这些人类活动的优秀成果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国乃至全人类的巨大精神财富,然而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这些传统文化却渐渐被淡化,特别是在教学质量逐渐提高,各种常规管理初见成效时,我们却发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在远离孩子,中华民族赖以存活的传统道德面对严峻的挑战,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是广大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语文课堂就成为传承文化的主要阵地。

一、在吟唱中弘扬传统文化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浩如烟海的诗词作品是精华之一。诗词吟诵,自古以来是诗词飞遍华夏大地以至海外赢洲的神翼。至今在受中华文化影响较大的韩国和日本,仍保留着对汉诗吟诵的传统,我们有必要有理由把继承吟诵的担子挑起来,把中华文化的遗产加以发扬光大。学生在反复的吟咏中有了自己的理解,有学生在吟唱后说,我最喜欢唐朝诗人张志和的《渔歌子》,明快的曲调将音乐和诗词融为一体,使我们仿佛看到了江南水乡春讯时节,悠游自在的渔翁垂钓的优美画卷,甚至还看到渔翁怀里抱着大鱼,乐得合不拢嘴的样子。有机会我一定到江南看一看。由此可见,一首诗,一幅画,一支曲,动静相宜,以美的旋律唤起了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激发了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让我们领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钻研传统文化的精髓,培养道德修养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理性的文化,利用现代课堂把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表达出来,解读古诗文如《论语》、《孟子》等书,了解社会行为规范,能议论、衡量、评定、辨析、分析和说明事理,这是对人类社会行为准则的说理,更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灵魂,如:天下为公的理念,积极入世的态度,位卑不敢忘忧国的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志向,“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的行为能力,“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处世如何在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www.udooo.com,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原则,“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操守,“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风骨……正是这些代代相传的为人之道,在中华文明史上哺育了无数民族英雄和仁人志士,为民族进步和国家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一部《论语》所蕴涵的主要内容,其实质就是教人如何为人,如何修身,如何成为具有高尚道德的人。“仁、义、礼、智、信”的良好品性,“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的民族气节和高尚情操,无不与学会做人有关。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传承弘扬传统文化是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是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需要。每教学一篇古典文章,教师都要钻研教材,领悟传统文化的精髓。只有教师深情投入、真情流露,学生才能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感染。点点滴滴的积累,潜移默化的渗透使学生精神得到贯注,思想随之净化,行为获得矫正,文化得以熏陶,最终人文素养才能提高。

三、感受传统文化熏陶,成为传统文化的爱好者与传承者

传统文化只有融入学生的精神世界才是有作用的。古人曰“和易以恩”,融洽的学习氛围才能推动学生思维。在传统的文化阅读课堂教学中,师生应互为对象,平等主动。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教师应激励学生放胆而言,使其平等参与到教学中,在观点的碰撞中闪耀智慧光芒,让每个学习者都切实感受到把古人思想和自己深思结合起来的乐趣和收获。
语文教师要承担起价值引领的重责,审慎、准确地把握传统文化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把时代和民族倡导、尊崇的主流价值观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应该从对人的终身发展、对民族未来负责的高度“放出眼光”,谨慎选择适合学生消化、吸收的传统文化内容。时代在变化,审视传统文化经典的标准也在发生变化。经典也需要重新审视,经典也可以再加工、分解。语文教师要全面“”一些推介给学生阅读的古文化作品探究“经典”里究竟有多少真经典,“经典”中的经典是什么,然后推荐学生阅读一部分有价值的“经典”内容。

四、语文教师应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具备学习意识与创新意识

经典是民族之魂,诵读经典是汲取先哲智慧,传承民族尊严,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师要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有相应的传统文化根基和语文修养,这样才能把古典作品中美的东西阐释出来,才能引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教师要勤于学习,大胆创新,成为学识渊博的人,在不同资源的集合碰撞中,追求生命的真实成长,推动语文课堂产生根本性变化,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堂的育人功能。高中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课程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中华传统文化走进课堂,正好可以满足这一需求,这是育人的需要,也是现实的需要。总之,让传统文化回归语文教学要选得精,学得透,悟得深,帮助学生真正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营养,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全面提升人文素养。说到底,母语教育就是人的教育,人文素养就是人的素养。只有全面而深刻地把握好传统文化之根,使学生精神受到圣哲前贤思想的滋养,既学文化,又学做人,语文教学之舟才能在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海洋上着鲜活的时代气息扬帆远航。
参考文献:
[1]快乐阅读——传承民族文化.
[2]阅读与鉴赏——在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初探.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