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毕业格式 >教学管理新课标下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教学管理

教学管理新课标下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教学管理

收藏本文 2024-02-21 点赞:4970 浏览:12586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 要教好历史,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如何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呢?本文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尝试着解决这一难题。
Abstract: To teach well history, first we should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change passive learning into active learning, so as to achieve the desired learning outcomes. How to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history? This paper tries to solve this problem under the new curriculum requirements.
关键词: 新课标;历史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Key words: new curriculum;teaching of history;inspire;interest in learning
1006-4311(2012)36-0227-03
0 引言
新课标要求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美籍华人杨振宁博士认为:“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孔老夫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看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应该是历史教学的最好方法;教师要教好历史,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检测如学生普遍存在厌学心理,教学效率怎会提高呢?相反,如果学习兴趣被激发起来,那情形就会完全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来了,强烈的学习便会接踵而至,便会产生学好历史的冲动感,便会化被动为主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如何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呢?本文结合新课标的要求从如下六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1 巧设提问

提问是当今课堂教学普遍采用的方法,有位教育家说过“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这话很有道理。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针对教学内容、重点、难点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等巧设提问,因为巧妙恰当的提问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生对问题的印象,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如讲“辛亥革命”,我问:“为什么孙中山当时要把大总统职位让给袁世凯?”“检测如孙中山继续当大总统辛亥革命的进程又会怎样呢?”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通过讨论理解了孙中山让位的苦衷,并进一步认识了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设置疑问要启发学生的思维,要使学生的思维碰撞出火花,从而使其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如讲“五四运动爆发”,我问:“中国作为战胜国出席巴黎和会提出的正当要求为什么会遭到无理的拒绝呢?”同学们似懂非懂,一脸愕然。我接着问:“日本曾以退出巴黎和会迫使西方列强答应就德国在中国的侵略权益转交给日本,最终西方列强答应了日本的要求,为什么中国的正当要求他们却不予理睬呢?”此刻学生的积极思维被调动起来,立刻展开讨论,纷纷发表见解,明白了“弱国无外交,落后要挨打”并非危言耸听,认识到中国在外交上的失败就是因为中国的落后。
学贵有疑,人的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学生面前一旦出现问题,其认识心理和情性心理便会活跃起来;教师要巧设疑问,使学生面临问题,产生求知,但问题的设计要科学,要有“问”的价值,要使学生感到“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并经过努力,一旦解决了问题,就会感到所学的知识有用,就会产生一种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大大增强学习兴趣。如“你认为秦始皇是怎样的一个人?”这一问题学生不仅要回忆以前所学的知识,而且要进行认真的思考和总结:秦始皇开创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集权的封建国家,结束了长期以来的割据混战,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等促进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巩固了国家的统一,推进了人类历史的发展,功不可没;但他残暴,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兵役、徭役害得民不聊生,焚书坑儒更严重摧残了文化禁锢了思想,秦始皇虽是千古一帝,但秦帝国却是短命王朝。

2 肯定成绩

兴趣依赖于成功。有的学生因为一次回答问题得到了表扬、或者因为一次考试得了高分、或者因为一次比赛获得奖励,从此就对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以至于终身从事历史研究,成为知名的学者。反之,一个学生如果在学习过程中从未体验或极少体验到成功的快感,或者总是经受着失败或挫折的苦恼,那么他在心理上就会一直处于压抑或自卑状态,那种渴求学好历史的心理一定会受到极大的限制,这样肯定不利激发其学习兴趣,甚至会使其失去学好历史的信心。
成功是兴趣的源泉,肯定成绩有助激发学习兴趣。教师上课,对学生的认真听讲、积极思考、正确回答要及时表扬和鼓励,让学生了解自己学习的成效,尝试获得学习成功的情绪体验。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注意倾听;学生回答完问题,教师要给予恰如其分的肯定和褒扬;对有创见者更应该大加鼓励。鼓励不仅能缩短师生的距离,而且能增强学生的自信,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创造机会让学生积极发言和表现,用年轻的心态去跟学生对话,使学生看到自己的成绩和进步,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让学生在享受被赏识的欢乐中寻求对自己价值的积极认可,有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批改作业时,评语宜多肯定成绩,要尽量挖掘学生的成功之处。学生平时做作业,绞尽脑汁,总是希望能够得到老师的认可;作为老师,如果能竭力去从学生作业中找优点,对学生作业多加以肯定和鼓励,就能保护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学习水平的提高。其实,作业评语也是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事半功倍之妙。对学生作业我总是正面评价为主,尽量找出其优点并将这些优点放大来评价,学生看到后觉得是一种莫大的鼓励,觉得受到肯定自然愿意更多地尝试。如果某位同学的作业字迹十分清晰,书写工整,我会写“你的作业完成得很好,书写又如此工整,真是赏心悦目。”如果是一位书写很糟糕的学生,我会写“你的作业完成得这样好,如果书写再好一点,岂不是锦上添花吗?”学生都希望通过老师的肯定来证实自己的能力,如果是一些简单的、鼓励性的话语能够给学生相信自己的勇气,我们为何要吝啬呢?学生自信了,有了学习兴趣,就等于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利用板报张贴优秀作业,或将优秀的历史小论文推荐给报刊发表,也是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有学生说,我对张贴过我作业的那块墙壁都有感情,每次进班,我总要往那块墙壁上深情地望上几眼,尽管我的作业已揭下来很久了。

3 用好网络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在主动参与中愉快地学习。特别是多媒体教学软件中丰富多彩的视频图像,优美动听的声音,色彩鲜艳的图片,历史影片的剪辑能吸引学生看、听、动手和动脑的兴奋点,若对这些因素加以综合运用,再结合教师的及时讲解,能有效地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如讲“台儿庄战役”,我在上课前先要求学生利用网络查找有关抗日战争初期的重大事件:卢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等资料,了解台儿庄战役的历史背景。上课时首先播放电影《血战台儿庄》的片段,学生很快被战争场景吸引;接着引导学生分析电影开始时的地图以及多媒体课件中播放的“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形势图”,让学生明白日寇向徐州进军的目的是连接华北华东战场,侵占整个中国;然后链接“李宗仁”,屏幕上随即显示徐州保卫战的指挥官李宗仁先生的照片及其生平简介。我对这项内容作了讲解后,切回原来的地图,屏幕显示提问:徐州东北三十公里处的一个战略要地是什么地方?学生回答:台儿庄。点击播放按钮,继续播放电影《血战台儿庄》的片段。最后结合教材对战斗的壮烈场面略加渲染,并由学生分析归纳敌我双方为何要争夺台儿庄、血战台儿庄的重要意义。学生兴趣被激发起来,争相发言,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再如讲“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时,我先播放《七子之歌》,以加深印象和理解,使学生感受香港、澳门被列强侵占后渴望回归祖国的迫切心情。讲“五四运动”时,利用多媒体再现当时学生高呼口号,举着标语游行的场面,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感受时代氛围,进而认识当时学生把自己的前途和国家的命运紧紧结合起来,在五四运动中起到了先锋带头作用。总之,网络多媒体能把简单的文字、抽象的描述转变成一幅幅形象逼真的画卷,引领学生穿越时空,回到“当年”,能充分地刺激学生的听觉和视觉,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4 关注“热点”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教师讲课将现实中的“热点”与课本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既能体现历史学科“古为今用”原则,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分析大陆与台湾现状,让学生明白实现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台湾当局想搞“”,将会成为历史罪人。把“战争”、“林则徐禁烟”和“吸食毒品”的危害、“国际禁毒日”等敏感的、引人注目的社会热点问题紧密结合起来,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为讨论“远离毒品”埋下很好的伏笔。当今中日关系尤其以“钓鱼岛”等事件为焦点问题,在课堂上适当的展开讨论,无疑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再如把美国“西进运动”和我国“西部大开发”作比较,同学们畅所欲言,甚至有的学生还提到了“环保问题”;让学生明白美国的“西进运动”是印第安人的血泪史,而我国的“西部大开发”将是中国西部人民的幸福歌,是中华民族再次腾飞的新起点;鼓励学生认真学习,关注“西部大开发”,为我国“西部大开发”多做贡献。
讲述清朝前期历史,与《鹿鼎记》、《康熙大帝》、《还珠格格》等电视剧联系起来,学生高度兴奋。他们的兴趣被激发了,各抒己见,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我因势利导,提醒学生注意文学与历史的区别,告诉他们要正确认识和评价康熙、乾隆皇帝,可从历史课本入手。这样不但使历史知识更加贴近现实生活,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愉悦中掌握了历史知识;如果对电视剧中某些内容还能提出独到的见解,无疑会引起学生更大的兴趣。

5 文史渗透

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感悟到联系学生已有的语文知识,对激发学习历史兴趣、优化历史课堂教学、提高历史教学效率极有裨益。当前各学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不可分,重视跨学科知识的渗透和跨学科综合学习能力的培养,既是时怎么发表展和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现实需要。在学科知识渗透中,文史知识的渗透尤为突出,“文史不分家”便清楚地道出了历史和语文学科的关系。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如果能借鉴语文教法、结合语文课本内容、活用名言名作古诗词等,有利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多写历史小论文,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学习新课运用语文课本中生动的描述,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学生理解、掌握历史知识。如讲“秦末农民战争”,可引用《陈涉世家》的描述;讲科举制的弊端,可引用《范进中举》;讲赵州桥,可引用《中国石拱桥》;讲普法战争对法国的影响,可引用都德的《最后一课》;讲文化史部分时,可引用的语文知识更为丰富。
历史教学中引用名言名作古诗词等,同样有助学生对教材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多媒体效果更佳)。如讲“红军长征”引用的《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学生不但能领略到红军大无畏的精神、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同时借助形象思维,可牢牢记住红军巧渡金沙江、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等知识点。讲到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的建成时,引用的《水调歌头·游泳》中的“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能加深学生对事件的掌握和对事件意义的理解。讲四五运动时提问清明节的时间及当时的天气,来一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可加深学生对这一特殊节气发生的历史事件的印象。
读书要考试,考试要作文,作文要材料。告诉学生历史课本中丰富的史料,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作文素材,学习历史知识,积累作文素材,一举两得,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也许倍增。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