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毕业格式 >试析应急基于西安市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应急数据库创建和实现站

试析应急基于西安市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应急数据库创建和实现站

收藏本文 2024-01-21 点赞:31518 浏览:137659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本文从数据分类、数据编码、数据处理与入库四个方面简要介绍了西安市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的应急数据库的创建与实现。本应急数据库的创建是首次将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成果应用于地震行业的一次突破性创新,也是地震行业数据库建设模式的新的尝试,可为将来地震应急数据库建设发展与扩展模式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地震应急 数据库 数字城市 应急响应
1672-3791(2013)01(b)-0014-03
西安市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的建设,为政府部门进行地震应急、抗震救灾指挥提供了指挥场所和必要的技术手段,为西安市应对地震突发事件创建了一个良好的高科技应急处置平台,提升了西安市应对破坏性地震的紧急处置能力。破坏性地震发生时,能够迅速判断地震的规模、影响范围、损失等情况,并提出一系列科学的救灾方案和调度方案,协助指挥人员实施各种地震救灾行为,实现地震应急信息快速传递、高效处理,提高应急救灾指挥与决策的技术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震时的混乱和人员伤亡,大大提高西安市地震应急的工作效率和为政府抗震救灾提供技术支持的能力,大幅度提高地震应急信息的传输和紧急事务的处置能力。

1 创建背景

西安市位于渭河强震带的南段,地质构造

源于:论文写作www.udooo.com

复杂,活动断裂发育,新构造运动强烈,地震频繁,具有发生中强地震的地质构造背景。1978年国家地震局编制的《中国地震危险区划图》中,指出西安地区未来百年内可能发生的最大震级为M≥6.5级。西安绝大部分地区地震烈度为8度,少部分为7度区,是全省地震高烈度区。鉴于西安市地震地质构造背景和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状况,2006年西安市再次被国务院确定为未来15年国家级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城市。
2008年,国家测绘局提出了建设“全国地理信息公共怎么写作平台”的宏大构想,西安市被国家测绘局列为全国首批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与应用示范城市。“十一五”期间,西安市借助“数字西安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示范项目”(以下简称数字西安),在SuperMap上构建了一个以基础测绘资料、基础地理空间框架数据为核心,以构建完善的地理空间框架数据管理体系和怎么写作体系为主要结构,面向政府、公众和行业用户的、开放式的信息怎么写作平台。
西安市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是首个在“数字西安”基础上,应用于省会城市地震应急工作的指挥系统。该系统利用第三方软件二次开发,满足基于“数字西安”数据与本地数据共享的应用需求,为西安市政府和西安市防震减灾领导小组成员提供抗震救灾指挥怎么写作的技术支撑系统。概括起来就是一套,基于“数字西安”,汇集各行业数据,并为各行业怎么写作的开放心综合应急减灾技术系统,(如图1)。
作为西安市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的基础支撑,其应急数据库建设至关重要,只有建设数据完备、分类合理、更新及时的应急数据库,才能支撑系统运算与成果产出。在应急数据的支持下,系统才能完成地震规模、影响范围、损失情况等的判断,完成救灾方案和调度方案的提出,实现地震应急信息快速传递、高效处理,使系统在抗震救灾中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

2 数据库建设

2.1 数据分类

应急数据库是整个应急指挥技术系统的基础支撑,从系统功能与产出入手开展数据需求分析,为了支撑系统运算与成果产出,必须要求数据种类多、涉及面广、时效性强,将应急数据划分为:基础信息类、社会统计类、地震地质基础类、灾害影响背景类、灾害相关因素类、救灾力量类、联络信息类、预案法规类、灾情信息类、专题地图类十大类42小类数据,更加全面的保障系统运行,(如图2)。
(1)基础信息类数据。
采用“数字西安”提供的公用地理数据,包括:1∶500、1∶1000城市大比例尺基础数据和1∶10000、1∶50000中小比例尺基础地理数据,按照国家基础地理图的数据库规范执行,图层名按国家基础地理图起名,投影方式为经纬度投影。主要图层包括:行政区划界限(国界、省界、县界、乡界)、水系、等高线、道路等。
(2)社会统计类数据。
该类数据主要来自于国家统计数据,包括地市、区县、乡镇的人口统计;地市、区县的GDP统计;地市、区县、乡镇房屋统计以及区县少数民族统计。
(3)地震地质基础类数据。
地震地质基础类数据涵盖了地震区划、地震活动、地震目录、地震台网分布、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震害与救灾案例数据,同时,由地层、岩石、断裂以及地裂缝组成。
(4)灾害影响背景类数据。
当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只有掌握当地各种背景信息,才能判断出该地区可能造成哪些灾害、破坏程度可能会有多大、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情况估计有多少,当然,背景信息越丰富,对地震造成危害的预估就会越充分,灾害影响背景类数据在各类背景信息中抽取了影响最大、覆盖最广的几种数据,其中包括公路、铁路、水道、桥梁、隧道、大型企业、机场、水库、油气管线、重大火灾、爆炸、有毒、放射危险源、崩塌、滑坡、泥石流危险区、旅游景点和自然保护区、大型文物保护单位。
(5)灾害相关因素类数据。
灾害相关因素类数据主要是气象部门发布的气象数据与历史气象统计数据。
(6)救灾力量类数据。
当破坏性地震发生后,为了开展一系列应急救援工作,需要指挥调度救援队伍赶赴现场开展救援工作,同时还要保障后方医疗、物资力量供给充分,因此救灾力量数据至关重要,其中包括了专业救灾队伍分布、行业抢险队伍分布、医疗救护力量分布、消防力量分布、物资储备信息。
(7)联络信息类数据。
联络信息类数据主要包括了地震系统、地方政府、地方抗震救灾指挥部联络信息和灾情速报网络信息。
(8)预案法规类数据。预案法规类数据主要是指各地地震应急预案。
(9)灾情信息类数据。
当破坏性地震发生后,会产出大量灾情数据,其中涵盖了宏观前兆、震情信息、震感信息、人口影响、交通破坏、建筑物破坏、重要目标破坏、基础设施破坏、次生灾害、社会影响、动态反馈信息、统计信息、灾区范围、人员伤亡分布、居民生活影响、交通情况信息。这些灾情信息主要是一些文档、图片、音视频等非结构化数据,主要按照以下方式进行分类。
①文档数据。
地震工作报告、地震震情分析、地震应急预案与法规、抗震救灾概况、现场分析总结。
②图片数据。
地震灾害、房屋安全性鉴定、灾情、工作会议、后勤保障、紧急医疗救护、科学考察、领导视察、普通生活、社会治安、搜索救援、通讯保障、卫生防疫、现场调查、信息保障、灾害评估、震情速报等。
③音视频数据。
地震灾害、震情速报、领导视察、工作会议、现场调查和灾害评估、物资保障、搜索救援、紧急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疫、房屋安全性鉴定、科学考察等。
(10)专题地图类数据。
针对实际数据复杂程度和阐述目的的不同,有针对性地写作用于不同场合的数据专题应用模板,并加以美工优化处理。专题地图主要包括:基础地理图、人口分布图、国民经济分布图、重点目标分布图、地震分布图、地震地质灾害图、地震台站分布图、危险源分布图、水库分布图等。

2.2 数据收集

地震应急数据种类繁多、覆盖面广,几乎覆盖各行业,数据来源广泛,获取手段多样,在开展数据收集工作中,分别从“数字西安”、陕西省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以及通过地方收集基础数据、地震灾情信息,本地制作专题地图数据五种渠道来获取数据,(如图3)。
(1)底层基础地理信息调用“数字西安”的基础地理数据,包括1∶500、1∶1000城市大比例尺基础数据、1∶10000、1∶50000中小比例尺基础地理数据,该数据完全按照国家基础地理图的数据库规范写作,格式标准统一。
(2)通过数据共享与交换,从陕西省地震局的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中抽取相关应急基础数据,陕西省应急基础数据库按照中国地震局的规范标准创建,包括九大类24小类数据。
(3)根据西安市的特点进行地方数据的收集,行业数据由各个行业部门牵头,纵向延伸至各区县、乡镇,分门别类的收集相关数据;地方政府数据由区县级政府部门牵头,主要收集联络数据、行政区划驻地信息,同时,地方政府对本次数据收集工作起到协调、配合作用,对行业数据收集有困难的单位部门,提供相应协调与帮助。
(4)破坏性地震发生后,获取灾情信息,灾情信息涵盖了宏观前兆、震情信息、震感信息、交通破坏、基础设施破坏、次生灾害、社会影响、灾区范围、人员伤亡分布等等。该类数据以文档、图片、音视频信息为主,属于非结构化数据,包括照片、视频、文档等,以文件方式管理。
(5)写作地震专题地图模板,按照震级大小、灾情信息获取时间、使用场合在不同的应急响应时间段产出不同的地震专题图,方便领导及时了解震区行政背景、地震背景、震情分布、灾情分布等信息,实现震后快速出图,供领导应急指挥与辅助决策。

2.3 数据编

摘自:毕业论文小结www.udooo.com

数据库运行依靠数据编码进行关联与统一,编码的科学性直接决定了数据运行的准确性,定义统一的编码格式能够方便系统中各模块应用程序的调用,并提高系统运行效率。
将行政区划ID编码定义字符型(char),编码长度14位,由14个阿拉伯数字组成,如图3所示。其中,前6位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2260-1995)规定代码,表示省、市、县(市、区);第7、8、9位采用《县以下行政区划代码编制规则》(GB10114-88)编码,表示乡、镇或街道办事处代码;第10、11、12位表示行政村、街区或重点目标代码,行政村、截取采用国家统计局行政村、街区代码规则,重点目标代码占用前两位,最后一位补0;第1

3、14位表示自然村或重点目标,采用顺序编码,(如图4)。

将地震事件的时间编码定义为时间类型,用T表示,用以描述与时间有关的数据字段,长度定为14位,由14个阿拉伯数字组成,采用公元纪年的北京时间,精确到秒,表达格式(如图5)。

2.4 数据处理与入库

底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直接调用“数字西安”的基础地理数据,该数据完全按照国家基础地理图的数据库规范写作,数据可以直接调用。
从陕西省地震局的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中抽取的应急基础数据是严格按照《区域级抗震救灾指挥部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格式规范(修订稿)》要求整理入库的,该规范属于地震行业通用标准,本次数据库建设中也沿用此标准,数据可以直接入库。
灾情信息是伴随破坏性地震发生后产生的,信息涵盖面广,格式多样,主要以文档、图片、音视频信息为主,这类数据属于非结构化数据,直接以文件方式存储管理。
地震专题地图模板是按照系统功能需求写作,该模板直接保存于模板库中,方便系统调用。
数据处理工作主要是针对从地方收集的非标准化数据,包括从各行业获取的数据和地方政府数据,数据来源广泛,数据量大,由于以收集各行业现成数据为主,数据大多为纸质文档、纸质图件、word文档、excle表格、jpg图片、accesss数据库等格式,都是按照各行业自有标准与格式上报,必须进行二次处理才能入库。数据类型以属性数据居多,矢量数据所占比例较少,因此,数据处理的工作量大部分是属性数据的空间化处理,尤其是以重大火灾、爆炸、有毒、放射危险源分布、重要目标等点属性数据的定位处理。
数据整理的工作思路是:先处理属性数据,后处理空间数据。
数据处理的工作思路是:《区域级抗震救灾指挥部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格式规范(修订稿)》要求的数据按照此规范整理,规范要求外的数据效仿规范格式整理。空间数据处理工作思路是:对于《区域级抗震救灾指挥部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格式规范(修订稿)》要求内的数据,首先将各类空间数据与陕西省地震局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中现有的各类数据做比对,若省局库中已有此条记录,则只更新该条数据的属性部分;省局库中无此条记录,则将其空间化后存入省局库。对于《区域级抗震救灾指挥部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格式规范(修订稿)》要求之外的数据,需要空间化处理的分为三类:一类是有经纬度信息的数据;另一类是有道路门牌号地址信息的数据;还有少数数据既没有经纬度也没有道路门牌号地址信息。对于有经纬度信息的数据,通过软件批量导入,一次性处理为空间数据;对于有道路门牌号地址信息的数据,依托“数字西安”进行数据采集,“数字西安”的数据共享怎么写作模式就是为政府、公众和行业用户提供开放式、一体化的空问信息提供怎么写作的,其中包含了西安市大量社会公共数据与位置信息,特别是在西安市三环范围内有详细的道路与门牌号信息,可以通过“数字西安”平台批量处理三环内有道路与门牌号地址信息的数据,对于三环外有地址信息的数据,在“数字西安”上利用其数据采集功能模块逐个空间化,通过链接到西安市电子政务网,进入数据更新网站,在电子地图上找到相应位置并点击,及得到该点位唯一的ID编码,然后在相关属性表中录入该点位的属性数据,完成一条记录空间化,(如图6)。对于少数数据既没有经纬度也没有道路门牌号地址信息的数据,借助网络搜索引擎找到其地址信息,然后用上述方法空间化。

3 数据应用

应急数据库的建设为西安市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准确、高效运行提供了数据支撑,使系统能够在第一时间快速完成地震判定、完善救灾方案、提出调度建议,实现地震应急信息快速准确传输、高效处理,辅助西安市政府和西安市防震减灾领导小组成员提供抗震救灾指挥怎么写作,使系统在抗震救灾中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如图7~9)。
4 结语
该应急数据库的建设是基于西安市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的功能需求,并结合“数字西安”为城市的信息化建设提供良好的基础和支持,促进城市建设及其可持续发

源于:如何写论文www.udooo.com

展的建设思路与定位创建的,为西安市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开展地震判定、完善救灾方案、提出调度建议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持,使系统在抗震救灾中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同时,该应急数据库共享了“数字西安”地理信息公共怎么写作平台,为建设“全国地理信息公共怎么写作平台”提供了实践经验。
参考文献
范灵春,胡斌,李谊瑞.西安市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设计与实现[J].震灾防御技术,2011,6.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