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毕业开题报告 >关于复习如何让复习课“活”起来

关于复习如何让复习课“活”起来

收藏本文 2024-04-14 点赞:5577 浏览:18114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1008-925X(2012)11-0177-02
高三的主要教学模式,无非是复习课和讲评课两种形式。教学中我们多数老师采取的是赶时间、满堂灌的方式。老师讲的口干舌燥,学生却往往是云里雾里。学生并非都愿意听滔滔不绝地讲授。这倒不是他们不想学到知识,而是因为我们的教学呆板乏味,引不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面对这一现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为此,语文教学中我注意以下几点:

1 调整授课心境,把握教学契机

授课心境是教师自控能力的一种表现,若教师以良好的心境授课会感染全班学生,师生们情感交融,自然会产生一种、愉悦的教学氛围,教学效果一定很好。
面对上课经常处于睡眠状态的学生一味地生气已经难以解决问题,甚至会产生正面冲突。难以想象板着面孔的教师,学生能有几个有心听讲。换个方式关注睡觉的学生,多从他们的角度考虑问题,你会发现结果比预想的好很多。
另外,及时把握教育契机,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灵感有极大的帮助。作文教学是让学生生畏,老师头痛的一件事。有时精心准备的一节课往往由于学生的畏难情绪而难以达到预期目标。课前五分钟材料积累往往是激发学生创作的最好时机。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课堂突发事件,小题大做、化整为零,将较难操作的大作文改为写小片段,逐渐通过先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进而提高描写能力和综合表达能力,进一步提高篇作文的写作能力。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极大的参与热情,表现出愉快的心理,在学习过程中自然就会从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自然得以提高。

2 降低教学难度,提升学习动力

降低教学难度,是指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而非降低教学内容的难度。在教学中,时常有这种现象发生:学生开始进入高三学习时,兴趣浓、心情悦、效率高,可是没过多久,学生的积极性就降低了,讨厌学语文,成绩滞后甚至后退。细究起来,落后的学生在很大程度上与教师处理教学难度的方法有关。可以说如何突破一节课的难点,是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体现。降低教学难度,轻轻松松突破教学难点,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所追求的目标,更是每一个学生心目中所期盼的好老师。
在复习古诗鉴赏表现技巧这一考点时,根据理科班学生的特点将繁杂的概念术语题转换答题模式,介绍给学生以他们习惯的解题方式入手,让学生体会语文学习中也可体会到的解题的成功感:
模式一:分析诗歌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式: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模式二:分析表现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式: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或: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甚至对不同的解答步骤也都做出相应的规定。如分析语言特色型让学生清楚地知道答题步骤:
第一步用一两个词点明语言特色。
第二步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第三步指出这些诗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课前明确告诉学生目的就是希望他们规范答题。掌握了这部分的内容,诗歌鉴赏这块硬骨头就啃下来了,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好胜心。让学生在方法指引下实操训练、验证,增强信心。
这样一种借助理科思维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古诗鉴赏,起到一种直观化,使专业术语变得浅显易于接受,从而达到降低学习难度,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3 师生和谐努力,构筑愉悦课堂

帮助我们的学生按照个人愿望选择发展的道路,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学习,促使学生自我完善,这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职责。
高三语文复习课,原本就多了理性的分析,再加上急功近利,使我们只重视了知识的梳理、能力的训练而忽略了情感的培养和的激发。干枯的说教、冰冷的题海让我们的教学变得支离破碎、面目可憎、高

原创论文www.udooo.com

耗低效。结果是学生学无生气,教师教无创意,语文教学枯燥、僵硬、冰冷,丧失生机、与诗意。
面对这种状况,我在处理高三教学素材时,尽可能将自己放在学生的平面上,让自己贴近学生,让素材贴近学生。
首先,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做到课上是师生、课下是朋友,平等待人,以心待人,让学生真正信任你,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言。这样在处理课堂上的不尽如人意的学习现状时,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其次注重语文教学的人文性特点,基础教学穿插于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中。许多高三教师喜欢基础模块复习,不厌其烦地对学生进行训练,认为只有大量的练习才能提高学生的成绩。将文章肢解为段,将段落化解为句,然后按字词教学来完成对文本的阅读理解,面对文章本身的理解却一带而过。对作文教学也是如此。将语文教学的真正内涵遗漏了,更谈不上是一种情感交流。
在处理必考文本阅读时,选用的文本尽量能体现人文性特点,如《热了历史冷了现实》、等等。让学生感兴趣的文章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在理解的基础上解读文本,把握作者的意图,并以此联系作文教学进行指导,让学生明白语文学习中处处留心皆学问。让学生由被动接受变成主动了解、学习。高三课堂那种沉闷、机械、被动的局面也得以适当的改观。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