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毕业任务书 >试议芬兰芬兰廉洁文化社会化对中国

试议芬兰芬兰廉洁文化社会化对中国

收藏本文 2024-02-07 点赞:26261 浏览:119414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内容摘要】廉洁社会风尚在工作中起着潜移默化、长期性、持久性的导向作用,但是我国的廉洁社会风尚建设工作却才刚刚起步;而被公认为最廉洁国家之一的芬兰在廉洁社会风尚创建发展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推动我国廉洁社会风尚建设具有宝贵的借鉴意义。本文以“透明国际”组织对芬兰、中国清廉指数排名为切入点,概述芬兰廉洁社会风尚建设的经验成果,探析芬兰经验对我国廉洁文化社会化过程中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关 键 词】芬兰 廉洁文化社会化 启示 建设渠道媒介 廉洁社会风尚
旨在监督全球各国贪污腐败行为、推动国际与各国反贪污抗争活动为宗旨的“透明国际”组织于2012年12月5日公布了全球176个国家的腐败指数报告,其中芬兰再次名列榜首,而中国大陆却由2011年的75位下滑到2012年的80位。根据“透明国际”组织的规定,芬兰自“透明国际”组织1995成立以来每次的的清廉指数得分均在8.0分以上,属于比较清廉级别;而中国大陆自参与“透明国际”组织测评起,其清廉指数得分均在

3.0~4.0分徘徊,属于腐败比较严重级别。

芬兰之所以能成为被世界所公认的全球最廉洁的国家之一,主要得益于其崇尚廉洁自律的社会风尚;高度公开透明开放的社会环境;严谨健全完善的法律制度;高度完善、使之有效的监督机制。

一、芬兰廉洁社会风尚的概述

芬兰最高检察院总检察长马蒂·库西迈基说:“公民的自律是防治腐败最有效的手段”、“这植根于我们的文化,我们的文化不相信贿赂、敲诈和腐败”。在芬兰,人们继承着、保持着坚韧不拔、内向自律、善良宽容、诚信忠厚等纯真古朴的道德准则和良好的社会风气;由于芬兰公民的道德修养水平普遍较高,在日常生活中奉公遵纪守法早已习以为常,在整个社会中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无形的正气,高度的自觉性是这个北欧文明社会的支柱。这使得在芬兰丢东西的事情很少见,在街上经常可以看到有人把拾到的手套,帽子等挂在公共汽车站、树枝的高处,等着失物者去认领;在没有任何指挥交通的十字路口,各种车辆都能够自觉遵守规则;在轮渡和地铁站的入口处只有打票机,没有检票员,乘客可以随便出入绝无阻拦,每一位乘客是否写票全凭自觉,所有火车站也是无人检票的,车票随时可以上车再写;芬兰人说话算数守信用,在口头上达成的君子协议如同正式签订的合同一样有效;人们习惯于通过脚踏实地的劳动和艰苦的努力而不是通过投机取巧、歪门邪道去创造和获取财富,贪污受贿、侵吞社会财富等行为更被人们视同偷盗抢劫一样的卑鄙肮脏的不义之举。
芬兰公民高度自律性的形成是廉洁文化通过多种渠道媒介进行社会化的过程、是长期熏陶、塑造的结果。芬兰社会重视通过家庭对优秀传统美德的传承,重视从小培养塑造公民的以诚实守信、遵守规则、尊重生命、公平、平等为核心的道德观念;重视发挥学校教育对塑造廉洁社会风尚的作用,对初级学校的儿童开设道德教育课程、社会学课程来倡导体谅、关心他人,为他人着想的课堂环境、学校环境,发展学生的道德判断力,对高年级的学生开设法律课程,使社会公民在步入社会前就具备基本的法律知识和遵纪守法的观念,在高等教育结构中设置了道德研究机构和实验结构,以此推动促进爱国精神和守法精神的教育;借助宗教教育营造廉洁社会风尚,通过宗教向人们介绍宗教和精神领域的历史、观点

源于:论文结论范文www.udooo.com

和内容,特别是对芬兰文化有深远影响的宗教传统知识,以及关于个人和社会价值观念的内容。

二、芬兰经验对中国廉洁文化社会化的启示

社会化最先出现于19世纪末,广泛应用于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人类学、政治学与教育学范畴的名词,意指人类学习、继承各种社会规范、传统、意识形态等周遭的社会文化元素,并逐渐适应于其中的过程。廉洁文化社会化就是自然人在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中,在与他人不断交往的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步学习掌握廉洁文化知识和行为规范,形成适应廉洁社会风尚的人格、社会心理、价值观、人生观和行为方式的过程。廉洁文化社会化是塑造廉洁社会风尚最重要的方式。

1.重视家庭在廉洁文化社会化中的作用

家庭是社会成员最初的、影响最为直接的廉洁文化社会化的媒介,家庭中成人对诚实、贪污腐败的观点态度、日常行为规范、遵纪守法意识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对儿童人格的塑造、基本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启蒙塑造形成等方面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家庭在廉洁文化社会化过程中所起到的这种社会化功能,应积极、大胆的去探索、实践能更好发挥家庭在营造家庭廉洁文化氛围、推动廉洁文化社会化功能的模式,如创建文明家庭,使得诸如正直、诚实、公正、守法、名誉等基本廉洁文化观念在儿童的潜意识中积淀下来,成为影响他们的社会行为的心理因素。

2.发挥学校法律道德教育在廉洁文化社会化中的基础性作用

学校是儿童脱离家庭后所进入的第一个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专门的向个体系统传授社会规范、价值观念、知识与技能的社会化的机构,学校教育在廉洁文化社会化上的影响力是十分巨大、起着基础性作用,学校通过各种活动向学生灌输特定的道德观念、价值理念、行为规范,支持、扩大或改变青少年最初在家庭生活中所确立的道德价值取向。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学校在廉洁文化社会化中的基础性作用,首要的就是在教育法中更加详细的使道德教育的目标明确化,编制廉洁文化系列教科书,配备专门师资力量,针对目前我国的学校教育现状,调整各级学校,特别是中小学的课程设置,增善道德教育课程,开设社会学、法律相关课程,在高等教育中增加人文学科,如文学、艺术、历史、健康教育等,在公共课程中比重,以及大学生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建设等课外活动,实现德育形式的多元化,塑造一个关心他人的课堂环境、学校环境,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理解现代社会文化的多样性,强化个人品性教育,培养起基本道德、确立个人的价值观,培养增强青少年的、平等、公正、诚实、勤奋、正直、善良、守法等品质意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律习惯。

3.充分利用大众传媒营造廉洁舆论环境

大众传播的媒介主要包括报纸、书刊、广播、电视、网络、电影等,也是廉洁文化社会化的重要渠道。在当今时代,大众传播是社会公众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并且其对人的社会化的作用与日俱争。这是因为这种传播媒介持续

源于:论文致谢怎么写www.udooo.com

的向公众输送着某种经过选择的资料和观点,以及对这些资料和观点的分析和评价——这种对社会公众的“信息灌输”常常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使人们自觉或不自觉的接受下来,形成某种特定的意识观念倾向。因此,在坚持党管媒体原则前提下,大众传播要担负起“开民智”、“唤起民众”的职责,使廉洁风尚之风吹进社会的个个角落,营造话廉、扬廉、促廉、唾贪、弃腐的良好社会氛围,让廉洁文化入心入脑,把人们心中善的东西激发出来,将恶的东西抑制住,最根本的是唤醒人们的良知,使廉洁的道德环境得到全民认可,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重塑社会公众的价值观念,使得每个人把腐败看作是一个高风险、低收益的行为、是一种不正当和不道德的行为,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风气和抵制贪污腐败的社会基础与良好的社会风尚。

4.廉洁文化社会化具有持久性,要避免短期作战的想法和做法

廉洁文化社会化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不是能够一蹴而就的。对个人而言,这一过程是社会成员从自然人在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是社会成员不断了解、认识、形成、调整人格、心理、价值观、人生观和行为方式的过程。这一过程并不是在某一特定的时期一次性完成的,而是贯穿于人的一生。一方面由于廉洁文化的内容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另一方面是由于社会成员在整个廉洁文化社会化过程中,由于人们在不同年龄阶段的认识能力、知识积累的程度不同,社会角色、社会地位的改变,使其人格心理、价值观、人生观和行为方式表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征,但是各个阶段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上一阶段会对下一阶段有着直接的影响。对于廉洁文化社会化而言,贪污腐败是一种长期存在的社会现象,不可能靠短期败行动消失,决定了廉洁文化社会化的长期性。
打击治理贪污腐败、加强廉政建设是全人类的共同面临的一个难题、愿望,而廉洁文化建设是预防腐败的一项有效举措,要使廉洁文化真正发挥的作用,就必须推进廉洁文化社会化进程。
参考文献:
吴振钧.权力监督与制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杨光斌.政治学导论[M].第二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李秋芳.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败体制机制研究[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7.
[4]刘小平.营造家庭廉洁文化氛围构筑家庭防线[J].湖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3).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