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毕业文献综述 >简谈武术学校武术教育状况解读与进展对策

简谈武术学校武术教育状况解读与进展对策

收藏本文 2024-04-07 点赞:5125 浏览:13776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 基于逻辑思辨,呈现了学校武术教育令人担忧之现状,解读了学校武术教育之尴尬境地,提出了“以拳种方式传习武术”之策略。
Abstract: Based on logical reasoning, the article presented a worrying situation of martial arts education in schools, some embarrasent of schools martial arts education, and proposed the strategy on "learn martial arts in boxing way.
关键词: 学校武术教育现状;困境;策略
Key words: present situation of wushu education in schools;mess;policy
1006-4311(2013)07-0270-02

1 学校武术教育令人担忧之现状

党和国家对武术在教育中的重要性一直都给予高度的重视,时至今日,学校武术教育的发展现状却令人担忧,虽然曾三令五申地指出:“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加强武术教育”,但现实的实施情况并不乐观。
2001年颁布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表明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学校体育改革已步入新的阶段。然而,学校武术教育改革却收效甚微,而且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已显露出来。
建国后,对“唯技击论”的批判,武术的防身功能被淡化,降低了武术的魅力,使武术走上“唯套路”的发展之路。形成于计划经济时代的学校武术教育体系,以竞技武术套路的基础训练内容为教学内容,以发现和培养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员为主旨,造成无论是中小学的武术教学大纲、教学进度,都带有浓厚的竞技武术教学模式,同时课堂教学、课程考核、课外武术训练亦有相同的色彩。
回眸一个世纪以来的我国学校身体文化教育,竞技武术套路动作要求的单一性易引起枯燥、乏味的感觉,学校武术在一个全面西化的身体教育场域里“惨淡经营”。我们始终在走一条西方的身体教育之路,传统的民族文化在其中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少,越来越弱化,不论是教育教学理念的形成,还是教育教学内容的选择,都是如此,我们都是在模仿西方的教学内容。
作为中华民族身体文化的代表——武术,目前仅仅是众多“身体运动”项目中的一个项目,不论是在小学,还是初中、高中的教材体系中,一个在校生所接受的武术教育的时间只有几个小时甚至更少,我们在失去自身特色的同时还需要反问自己:当下承担身体教育的教师,已经是完全西方体育化的程式,所拥有的一切身体文化的知识、技能储备已经完全具备西方的色彩。西方体育文化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我们学到了多少?有研究指出:武术在中小学的开展很不乐观。已开课学校中,教学内容以套路为主,有70.3%的学校没有开设武术课,有些学校甚至没有增加武术内容,学生的武术认知也比较模糊。据笔者的体验和进行的观察可知,大学武术教育现状也不乐观,武术课教师主要由一般体育教师担任,武术专业教师只占29.2%,所占比例达70.8%。现实和理想的矛盾使人们对学校武术教育的独特性提出质疑。大学学校武术教育主要以技术教育为主。
以上诸多问题造成了学校武术教育的尴尬境况。学校武术教育亟待进行一场全面的改革,谈不上学校武术教育对当代社会人的生存发展起到什么作用,照此下去,学校武术自身的存在都是问题。

2 学校武术教育尴尬境地之解读

不管从小学到大学,从普通高校到专业性院校,使学校武术教育陷入目前尴尬境地的核心原因,其课程内容基本是以套路为主、间或有散打,或二者都有,传授的均是被“分解”的武术,基本上处于“互不往来”的境地。使得武术的多元性和整体性得不到反映,这也导致了人们对武术认识的进一步错位,缺失了对习武者武术内在精神的培育,忽视了武术技术及其应用的整体性,学校武术教育价值的实现沦为空谈,以至使习武者的和谐发展没有了基础。
随着社会的兴衰更替,武术的技击性逐渐被压制和削弱,尚德轻力、重文轻武等思想的影响得到广泛发挥。在学校武术教育中武术的“遭遇”更是如此。如果武术以其技击性在古代军事战争中作为一种军事手段,及统治者出于维护其统治而采取“禁兵”、“禁武”的策略,那么还不足以使其成为对人进行身心教育的内容,使武术的技击性不能彰显,人们有意无意地认为武术只是茶余饭后供人欣赏的身体艺术,或是能活动筋骨的花拳绣腿,那么,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的背景下,我们能容忍西方体育的竞争性,不思奋起吗?当西方体育充斥学校课堂时,我们还能无动于衷吗?我们不能驻步不前,不能因殪废食,正是因为武术具有学校教育内容的独特性。我们更要充分挖掘中国武术的技击性,武术作为学校教育内容的独特,在某种程度上是因为规则之制约、德礼之规范的悖论造成的。
跆拳道、柔道、空手道等项目在中国的火爆,我们没有理由来压抑武术的技击性及表现出来的竞争性,它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它是适合当代人与社会发展需要的。不能再以“打架斗殴”和安全性等来形容、质疑和排斥武术。老一辈武术人的相继离去和武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尴尬,并不代表技击武术随之退出了历史舞台。虽然作为技击武术的时光不再那么辉煌,但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尴尬现实需要我们回答:如何发挥武术在现实社会中的作用?如何继承和发展武术?实践证明,仅有规则限制的散手或与体操无异的套路,是武术的被边缘化和武术作为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遗失,另一方面也引起了广泛民众的嘘声。
历来已久的尚德轻力、重文轻武等原因,造成了中国人体质的孱弱和性格的懦弱,那么,在这既崇尚竞争又追求和谐的当代社会中,我们若沉迷于没有载体的、实质内容的、具体情境的武术教育,沉迷于用西方体育模式来改造和发展武术,继续沉迷于武术博大精深的赞美里,武术的传承和发展终究是一场梦而已。在这既崇尚竞争又追求和谐的当代社会中,武术也只能是一种简单的技术模仿,武术这一矛盾的结合体如何应对这种现实并发挥作用呢?使它的作用不仅仅停留于生物层面。武术不

源于:毕业论文致谢词www.udooo.com

仅仅具有体育属性,正如于志钧先生所言:“反观西方击剑和日本剑道,今天都蓬勃发展而不失其技击性,为增强各自民族的武勇精神和抗拒的身心素质做出贡献,值得我们深思。”这就决定了武术的作用不仅仅是健身。在学校武术教育中,仅有武术技术的学习而没有武术内涵的培养,疏于对学生进行武德、武礼教育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对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极为不利,仅有尚武的行为而没有对武德、武礼的指导。对学生的培养来说是不全面的。

3 “以拳种方式传习武术”之策略

因为学校武术教育价值能够实现,主要依赖于拳种整体性作用的发挥,以武术技术为载体而表现出的文化内涵,正是学校武术教育价值的意义所在,所以,应加强对各类拳种的保护,并以拳种方式传习武术。因此,将拳种的功法、拳架、推手、散打、散兵等的学练融为一体,使学生身心和谐、与社会和谐、与自然和谐,以武术技术的传授为载体,加强武术文化内涵的体悟。学生通过学练武术,一方面能促进不同文化的交融与发展,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另一方面又能使己身心俱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共为世界的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组编.我国中小学武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6.
王岗.对学校武术教育问题的思考[J].搏击.武术科学,2007,(10).
[3]徐小峰.武术练习者武德教育的调查研究——以陕西西安、宝鸡两市为例[J].价值工程,2011(29).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