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大纲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有效性任务书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有效性任务书

收藏本文 2024-02-25 点赞:26944 浏览:121070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1007-0745(2013)08-0065-01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本文从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的现状出发,分析其不足之处,提出实施有效课堂提问的对策。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提问 有效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是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启动学生创造性方面,具有其他教学方法无法替代的作用。而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课堂提问存在形式化,问题没有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提问对象不广泛,大部分学生没有真正动起来。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问题提得很多,学生也十分配合,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但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在这种表面的热闹下却有着严重的弊端:真正能够参与课堂活动只是少数优秀学生。

一、严格遵循课堂提问原则

性原则。既然学习是一种对话,对话的多主体间的关系是平等的,没有、平等,就没有对话,、平等是对话教学的第一法则。只有当教师把学生作为和自己平等的角色时,会创造条件使学生平等对话,才能够认真听取学生的发言,并不断更新知识结构。而对于学生而言,也只有当他把教师作为相互平等的朋友时,才可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充分挖掘知识潜能。
启发性原则。维果茨基认为,只有设在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由潜在水平转化到新的现有水平,这对课堂提问如何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具有指导意义。引导式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的思维意识的发展,让新旧知识发生联系,并逐步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用表达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阶梯性原则。如果把“旧知识”比喻成“塔底”,新知识比喻成“塔顶”,要想让学生从“塔底”顺利地爬到“塔顶”,就应该让其一步一个台阶。在不同的课堂教学环节,老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设定不同的阶梯,并且合理调配这些阶梯之间的跨度,带领学生由浅入深地学习课文,最终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

二、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方式

提问是一门高超的教学艺术,教学艺术的活力在于不断创新。只有精心设计出来的问题,才能做到形式新颖,内容充实,饶有趣味,从而更能被学生接受和配合。
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的任何时刻进行,提问的对象要包括全部的学生,应该照顾所有学生的需要,引发所有学生去思考,而不是只以学习成绩好的同学为对象。对教师来说,教室里不应该出现“被遗忘的角落”,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得到老师的教诲。作为提问对象,学生们在知识水平和能力基础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这种差异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依据,也是划分提问对象的依据。
变直为曲。直,就是直接发问,问点显露,问题明确,学生容易回答。但直问缺点在于缺少变化,难以激发学生回答的兴趣和成就感。曲,就是曲问,不直接发问,而是问题的侧面切入,意在此而问在彼。曲问的优点在于生动有趣,富有韵味,使学生能够打开思维,从而调动学生回答的主动性。比如,在《清平乐·村居》教学过程中,“最喜小儿无赖”,如果直接问“无赖”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必然太过平直,只有变直为曲,受用无穷。”
叶圣陶先生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当学生有了质疑的积极性,思维处于兴奋状态后,教师应因势利导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使学生不仅会学,而且会问。为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一是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二是要让学生理解质疑的范围;三是要培养学生在难点处求疑、困惑处求疑、关键处求疑、易错处求疑的技能;四是要让学生掌握“提出问题”的方法。如:1)因果质疑法。任何事物的原因与结果之间都有必然的联系,有“果”必有“因”,有“因”必有“果”。2)联想质疑法:根据两个对象或两类事物在某些方面(特征、关系等)相同或相似之处,产生联想,并由此入手提出问题:这些对象在其他方面是否也有相同或相似之处?为什么?3)方法质疑法:如在学完一篇课文后,引导学生质疑:可不可以换一种开头或结尾的方式?4)比较质疑法:初中语文课本中的许多课文可以用来比较阅读。如《范进中举》与《孔乙己》,《五柳先生》与《桃花源记》等。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比如:“小儿子既然是个‘无赖’,为什么还会讨人喜欢呢?”
化顺为逆。顺,就是顺问。顺问弊端在于其思维的空间不大,而且,接二连三的顺问还会使学生的思维出现暂时性的抑制。逆,就是逆问。它是从相反的角度切入,要求学生从事物之间的矛盾出发,进行回答问题。逆问的优点在于借助正反材料的对比,构成对立情境,从而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的习惯和良好的思维品质。比如《草船借箭》的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对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不是顺问“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而是逆问:“检测如诸葛亮未能借箭成功,会有什么样的结果?现在借箭成功,又需要怎么理解?”这样,学生就围绕这个逆问,从不同的理解角度进行逆向思维,从而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三、认真构思课堂提问内容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课堂提问内容的设计要抓住关键点,全面体现课文内容和主旨;要抓住疑点,激发学生的兴趣。每次提问后,教师应对学生的答案及时进行总结,合理地指出其亮点或不足,复述并做简单点评,以照顾到普通学生的接受能力;或请其他同学总结答案,以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抓住关键点。所谓的关键点,就是课文中提纲挈领的地方。如《第一朵杏花》的课文中,其关键的地方是“第一朵”,它是整篇课文贯穿始终的联结点和触发点。由于想了解“第一朵杏花是什么时候开的”,孩子就会细心观察;由于孩子们知道了“第一朵杏花是什么时候开的”,所以竺可桢兴奋异常;由于“竺可桢想知道第一朵杏花盛开的时间”,可见竺可桢是一个对于工作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人。如果在此处设计提问,就能牵一发而动全身,课文的脉络也就一目了然了。
抓住疑点

摘自:毕业论文范文www.udooo.com

。所谓疑点,是指学生在阅读课文后,虽然在表面上有一定的理解,但如果深究下去,很可能产生盲点和疑问。比如一位老师在教学课文《穷人》中,先问学生:“课文以‘穷人’作为文章标题,大家有什么看法?”学生回答:“因为桑娜是一个穷人,所以以‘穷人’做题目。”或“因为桑娜收养的是穷人的孩子,所以课题叫‘穷人’。”很显然,学生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存在一定的疑问。接着,教师进行这样的提问:“这篇课文重点写的是桑娜,为什么不用‘桑娜’为题,而是用‘穷人’呢?谁能从课文描写的人物和事件中去仔细想一想,找到答案呢?”这样的提问抓住了学生们的疑点,能启发学生的思考。
参考文献:
王光龙.语文学习方式的选择和运用[J].中学语文,2008(6).
段双全.冷观语文课堂的问与答[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6(13).
[3]葛炯.课堂教学中提问的组织与问题的构建[J].现代教学,2006(7).
[4]蔡明,王文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5]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