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大纲 >基于项目教学法《机械加工技术》课程革新

基于项目教学法《机械加工技术》课程革新

收藏本文 2024-03-22 点赞:26753 浏览:120317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通过分析机械加工技术课程的教学现存问题说明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依据项目教学课程开发模式创建出具体的学习项目,完成对该课程的基本教学设计。
关键词:项目教学机械加工技术课程改革
0 引言
《机械加工技术》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主干专业基础课程,集合了金属热加工、机械制造工艺、金属切削原理、金属切削机床、机床夹具与刀具等多门课程,涵盖了从金属的毛坯成形到零件加工装配的整个过程,既包含丰富的理论知识,又与生产实践紧密联系,涉及面广,实用性和综合性强。随着我国各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日趋深入,课时安排中实践时间较以前有很大的增加,这样必然导致理论课时的压缩。在课程理论性强,知识点多,课时有限的情形下,按传统教学中以老师为中心的模式教学,老师和学生都感到非常枯燥,如何提高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是很多高职院校开始逐渐意识到的问题,并开始对该课程改革进行不懈的探索。

1 现实问题

1.1 参考教材适用性不强

经过教学实践,笔者体会到针对该课程选择一本非常适合的参考书比较困难。这门课程是一门集多种课程于一体的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如果面面俱到则知识点太多太分散,同时受课时所限每部分只能点到为止,不易学生掌握。如果讲的太细,则内容上又要有所取舍,可能会破坏知识的连贯性,出现前后脱节现象。另外,教学内容类似本科同类教材的压缩整合版,理论重实践轻,感觉总是无法完全满足大纲要求。

1.2 教学方式单调

由于理论性强,知识点多,目前该课程的教授仍以理论教学为主,以老师向学生讲授这些系统性与逻辑性很强的教学内容为主要形式,师生互动少,更没有多少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虽然授课教师一直在试图尽量采用多种形式来提高学生兴趣,比如运用多媒体来演示实际生产中的热加工过程、常用机床的加工内容等,但必竟依然停留在短时间的屏幕演示上,无法到现场体验,学生的兴趣总不是很高。

1.3 考试方式单一

单调的教学方式使得考试方式一直只能是单一的一纸考卷的形式。由于考试时间、试卷篇幅的限制,题型刻板难于创新,又要照顾到各章节的重难点,所以题量较大,记忆内容很多,但真正需要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却无法考查到。考试成绩的高低充其量只能说明复习充分与否,重难点把握如何,但不能完全说明这门课程学的怎样,应用有没有问题,所以仅以一张试卷成绩来核定学生掌握情况是非常不合理的。

2 项目化教学思路探索

项目教学法符合当前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需要,是目前倍受各高职院校关注的一种职业教育模式,它能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激发学生身上的创新潜能。

2.1 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机械制造技术的各种基础理论知识(金属的冷热加工、金属切削原理、刀夹具、产品质量分析等),具备零件的工艺分析、加工、产品的装配等操作技能;能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处理生产实际问题;成为既具有较强的机械制造工艺理论基础,又掌握机床和工艺装备操作技术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2.2 教学内容

热加工主要介绍锻造、铸造、焊接三种金属毛坯热成型方法,了解常用热处理方法及表面处理工艺,培养学生能够根据实际零件加工及使用要求正确选择毛坯类型及合理选择热处理措施来改善切削加工性能或满足产品使用性能。冷加工主要介绍机械零件上各种典型表面基本加工方法,工艺系统及工艺装备,培养学生正确选择工艺系统和装备,具备典型表面的加工操作能力。为了实现整个加工过程,还必须具备工艺过程制定的能力,最终实现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

2.3 教法设计

项目教学法是要把教学任务转化为具体的项目,而项目的选择是关键。本文就该课程内容的实施提出设计思路如上表1:
表1中所列为笔者的初步设计思路,其中“……”可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修改添加或完善,能够把大纲要求教学内容通过整合重构以项目形式开展教学。该方法可以较好的解决现存问题。其中典型零件的选择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由合作单位提供实例,根据该实例将所需知识点连贯地展示给学生,不会出现内容上各自进行相对独立脱节的现象。同时这样比较灵活,教师可以自己编写参考教材,从而更加适应大纲要求。项目化教学可以丰富教学形式,但对实践场所提出了高的要求,比如金属热加工时

摘自:学年论文www.udooo.com

可采用现场教学,校内没有实训基地的,可以联系合作单位先进行认知学习;典型表面的加工可以直接在机床边进行等。另外,考试形式可以由原来的期终一张试卷改成每个项目实施后根据完成情况给出相应成绩,再结合考试成绩,从而提高学生的信心,也考查到学生对该课程综合应用的能力。

3 结束语

本文是笔者对该课程项目教学法教学改革的初探,仍有许多需要静心考虑的问题,比如具体零件的选择、实践课时的安排,配套教材的编写等,可谓任重道远。但这种教学模式在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担任重要角色,尤其对于像《机械加工技术》这样理论性很强的课程,要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何秋梅,何良胜.以能力为本位构建高职机械制造专业技术基础课程群[J].职业技术教育,2010,1

7.P17-19.

蔡晶,贾东林,陈雪,梁日辉. 谈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专业课程的开发——以高职机械制造工艺与装备课程为例[J]. 辽宁高职学报,2010,

6.P45-47,61.

[3]朱虹,,苗君明.基于能力本位的《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改革与探讨[J].OCCUPATION,2010,8.P143-144.
[4]夏雨,吴国政,张云玲.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的项目教学法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09,1

4.P129-130.

[5]周益军,黄跃光.高职高专“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

3.P62-64.

[6]王家珂,周益军,叶贵清.高职“机械制造技术”课程项目化教学研究[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

3.P70-72.

作者简介:鹿霖(1979-),女,江苏徐州人,硕士研究生学历,讲师,研究方向为机构设计与创新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