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研究方向 >社会保险基于收入分配视角企业职工社会保险理由大专

社会保险基于收入分配视角企业职工社会保险理由大专

收藏本文 2024-02-03 点赞:32864 浏览:147368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综合研究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企业收益、职工工资和社会保险之间的关系,确认社会保险是我国收入分配的重要环节。分别从社会保险覆盖率、企业职工工资收入差距、社会保险制度双轨制和现行偏低的工资水平等方面,深入分析现行企业职工社会保险制度中影响公平分配的深层次问题,为我国企业职工社会保险政策的公平性取向提供决策建议。
关键词:社会保险;收入分配;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改革
1004-0544(2012)12-0112-03
一、前言
职工社会保险是我国企业与职工之间收入分配的重要内容,这种分配的合理性在国内社会保障学者中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是,目前参保企业的社会保险支出较多,已成为的明显负担;更有学者指出,企业缴费率超出了能够承受的缴费水平。我国企业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社会保险由企业缴费的部分相当于缴费工资基数的30%以上,在国际上已属较高水平。同时,很多农民工不愿参加社保,相当数量职工尚未加入社保,劳动者在普遍质疑社保“费改税”,众多退休职工又抱怨养老、医疗保险太微薄。社会保险已成为收入分配中突出的社会矛盾,据不完全统计,因收入分配和保险福利引发的问题占劳动纠纷的65%以上。而另一观点则认为,我国企业养老保险负担目前没有对企业投资和利润造成过大的负面影响,而企业利润不仅明显侵蚀了职工工资,而且也侵蚀了职工的社会保险福利,需要采取有效对策加快推进企业社会保险制度建设。
针对上述理论分歧和突出的社会矛盾,不能简单地从企业一方或职工一方来简单考虑社会保险问题,而应将双方利益和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结合起来,在我国收入分配格局中来研究企业职工社会保险。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社会保险是关系国计民生和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是现代劳动关系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广大企业职工普遍关心的收入分配热点问题。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社会保障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和社会进步的表现。福利经济学、凯恩斯理论和新剑桥学派都从不同侧面说明了社会保险制度与劳资分配比例协调的社会和经济意义。而新自由主义则警告说社会保障水平过高会降低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
国内研究逐渐关注到社会保险制度与收入分配的相互关系,并对两者的相互影响机制进行了有启发意义的探讨。穆怀中对社会保障收入再分配性质、方式、限度和再分配的博弈过程进行了深入分析,把社会保障收入再分配放入国民收入分配的大系统中考察。认识到社会保障收入再分配属于劳动者生产要素分配的一部分。李慧英指出,社会保险尤其要覆盖到低收入和经济困难的人群,为了吸引就业者参加养老保险,吸引低收入者参加医疗和失业保险。社会保险应当采取相同缴费比例的筹资方法,让高收入的阶层多缴,低收入的阶层少缴,体现了社会公平的原则。
董克用、常凯从企业的社会责任角度分析了企业的责任,指出社会保障能够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发展,社会保险费占劳动报酬的很大一部分。宋晓梧指出,我国在收入分配方面有两大问题:一是劳动报酬与资本收益严重失衡,二是在二次分配过程中社会保障待遇在不同人群间差异过大,甚至出现二次分配加大了一次分配差距的逆向调节。郑志国认为,现代社会劳动者的工资或总收入应当包含国家法律规定的必须由企业为职工交纳的社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等费用。
我们认为,现阶段我国劳资分配中未能充分重视和发挥社会保险平衡保障机制。郑功成指出,作为社会安全网的社会保障制度依然残缺,国家的发展成果尚未能让全体国民合理分享,使社会公平问题凸显,不仅受损者有强烈的不公平感和被剥夺感,受益者也因权益失衡与制度的不完善而产生程度不同的不公平感。樊纲提出通过扩大农民工社保来纠正经济失衡,加快实现农民工加入社保的进程。刘畅指出,完善的社会保险制度具有保障基本生活、调节收入分配、协调利益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的功能。
肖红叶和赫枫等用调整后的跨国数据比较发现,中国国民经济初次分配中劳动者相对地位明显偏低,企业社会保险问题依然很大。私营个体企业社会保险的残缺成为劳动报酬比重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王增文、邓大松认为缴费水平和财政负担能力是社会保障制度中的关键环节。运用柯布一道哥拉斯生产函数测算了各缴费主体应承担的适度缴费比例,认为个人缴费率还存在较大的提高空间,但企业缴费率超出了能够承受的缴费水平。封进、张素蓉检验了缴费率水平对于企业参保行为的影响,发现降低缴费率可以增加企业的参保程度,缴费率的效应和企业的人力资本水平相关,在平均人力资本水平较低的企业,降低缴费率对提高参保程度的影响更大,而在人力资本较高的企业其影响并不显著;职工参加社会保险增加了企业经营成本,增进了员工福利水平,可提高员工的劳动生产率。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都确认,社会保险是职工参与收入分配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保险制度与收入分配比例之间存在密切关系,这为本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而我国企业社会保险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完善严重影响了收入分配均衡,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不利于建立完善的国民收入分配体系。

三、我国社会保险收入分配功能失衡的主要症结

1 社会保险覆盖率在不断提高,但未参加社会保险的弱势职工群体仍然存在,社会保险收入分配功能未能惠及这部分最需要的人群
我国近年来努力赴扩大社会保障城乡全覆盖。许多地区的城乡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城乡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失业保险覆盖率均有较大程度的提高,但在一些劳动关系制度不健全的企业。特别是部分非公有制企业、中小微企业中有较多的职工还没有参加任何形式的社会保险。据民革广东省委会2012年发布的调查报告,发现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不是把缴纳社会保险当成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而是把它看作额外负担。参与调查的40%中小企业员工反映企业为降低用工成本不给职工社会保险,全省中小企业社会保险参保覆盖率不到一半。一些50岁以上的员工甚至反映,越接近退休年龄、企业越不愿意为他们缴纳社保费。中小企业社保欠账也多,员工对未来养老医疗保障忧心重重。一些中小企业职工工资水平偏低,很多员工想参加社保,但由于工资待遇低、个人缴费负担重而选择放弃。全国城镇绝大多数灵活就业人员和相当多的农民工没有纳入各类社会保险,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仍处在探索推广阶段。2 企业职工工资收入差距不正常拉大,影响社会保险核算基数,扭曲了社会保险收入分配功能
改革开放以来,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不仅带来企业职工工资分配上的不公,也为以工资为基数的社会保险收支体系受到影响,形成二次分配的不公。据世界银行研究报告,中国最高收入的20%人口的平均收入和最低收入20%人口的平均收入之比为10.7,而美国是8.4,俄罗斯是4.5,印度是4.9,最低的日本只有3.4(郝克宁,方宏,2010)。在我国,垄断行业职工高工资是社会普遍议论的焦点,一些垄断性质的行业与其他行业存在显著的工资差距,例如邮电、通信业、金融业等,这些行业凭借垄断特性,能够获得更多的资源和政策的优惠,工资收入和社会保险待遇明显偏高。据笔者对某省的研究,以全省人均工资为基数进行比较,垄断行业的人均工资都高于其它国有企业和全省人均工资,且这种差距近年来还在扩大。具体来讲,国有垄断性行业工资水平在2003年是国有竞争性行业的1.7倍,在2004年下降为其1.5倍,而后呈较快增长,2008年近似达到

2.1倍;2007年国有垄断行业的人均工资几乎是该省人均工资的2倍。

3 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制度双轨制,导致宏观政策中的收入分配秩序混乱,是社会保险制度顶层设计亟需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
由于历史和体制的原因,我国企业职工和机关事业单位成员属于不同的社会保险体系,不同的社会保险体系造成福利水平的苦乐不均。如就社会反响最激烈的养老保险而言,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费由企业和职工共同缴费。而机关事业单位职工普遍仍按照财政全额拨款的方式发放退休金,个人无需缴费;同时,我国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人均养老金的绝对额差距明显逐年拉大。上世纪90年代。我国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实行相近的退休金政策,退休待遇差距不明显,但由于这两个制度在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和调整办法两个方面有差异,逐渐积累形成了实质的待遇差距,企业职工的养老金替代率明显低于后者,企业职工养老金水平大体为公务员养老金的50%,事业单位职工养老金的70%。再从医疗保险来看,长期以来我国公务员享受公费医疗待遇,绝大部分地区的公务员不用自己缴费,公费医疗报销比例在90%以上,不少地方还在执行实报实销的制度;而职工医保需要缴费,超出报销基数之上才给予一定比例的报销;近几年公费医疗改革并入职工医保后,为确保看病报销补偿水平不下降,又为公务员专门建立了补充保险制度。国家公共财政资源分配不合理地向部分公民倾斜,这违背了权利与义务相对等的公平原则。
4 与世界比较来看,我国现行偏低的工资水平所带来的极大的负面影响,从根本上影响到社会保险再分配的公平性功能与整体调节能力
我国现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然而在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的同期,我们并没有建立一个完善的国民收入分配体系,政府、企业与居民三者之间收入分配的不合理状况越来越严重。从大多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来看。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大致在55%~65%之间;根据经典的Stolper-Samuelson定理,作为在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上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家中,收入分配向劳动者倾斜,在理论上中国应该有更多的理由来提升这个比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GDP一直保持着9%左右的增长,但经济总量的增长并没有伴随着我国居民收入的同步增长,而居民部分的可支配收入占比在1996年达到自改革开放以来的最大值后,开始逐年下降,劳动收入份额下降到历史最低水平。由最高的69.29%一直下降到2008年的57.12%,2010年下降至40%左右。我国众多企业职工在一次分配中没有充分分享到经济增长的成果,尽快建立完善社保体制对改善二次分配意义重大。为更科学地测定我国社会保险福利水平与国际水平的差距。可以选择合理的国际参照标准来厘定合理影子工资、合理的覆盖率和合理费率水平,主要运用社保缴费核算方法和收入GDP方法和影子(工资)等参数来进行国际比较研究,注意选择发展水平相当的样本国家,其结论会对我国职工社会保险工作有很好的参鉴意义。

四、思考与建议

1 要明确社会保险制度对企业职工收入分配公平关系的作用,关注弱势群体,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公平原则是社会保险制度的重要价值选择,社会保险可促进企业收入分配和国民收入分配的公平,建立和实施社会保险制度是改革和完善社会再分配职能、促进社会公平的一个重要工具。它对于逐渐缩小贫富差距。消解社会矛盾,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筑牢固的社会基础,都具有重要意义。社会保险制度实施的根源就是因为社会收入分配中存在客观的不公平问题。为了创造并维护社会公平,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环境,现代国家在实施社会保险的过程中,坚持公平原则,通过财政政策和财政手段,对社会中的弱势群体给予帮助,保证社会成员公平的享受社会保险的权利,实现了对社会经济的宏观调控。我国通过社会保险制度对企业职工收入进行再分配,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和谐和公平,践行公平导向的价值选择。
2 加强对我国社会保险收入分配功能失衡主要症结的系统研究,探索我国职工社保福利水平可持续增长的科学途径
(1)系统从理论上明确社会保险的收入调节功能。社会保险的待遇逆向差异又会进一步强化已有的不合理社会分层,甚至促成新的社会分层的产生,造成更明显的收入分配差距和贫富差距。易于引发普遍社会矛盾。应对我国社会保险制度进行深入分析,发现社保体系中导致各利益团体失衡的主要影响因素,并针对性地进行对策分析,达到丰富和深化社会保险理论。
(2)从优化收入分配的角度来审视我国社会保险的战略方向。要科学评估不能参加社会保险的职工的福利损失水平,估算在国际比较下的过低工资水平中职工社会保险福利损失,估算在社保缴费基数明显偏低所造成的福利损失。从社会政策的层面重构均衡的劳资分配格局,从社会保险制度上保证劳动者得到合理的收益,充分实践社会保险制度的公平意义。
(3)最终探索我国职工社保福利水平可持续增长的科学途径。根据未来社保福利增长变化分析,揭示关键影响因素,并针对性地提出理论对策。促进建立起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分配公平的社会保险制度体系并使之得到贯彻执行,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达到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建设和谐劳动关系。
3 积极建立健全企业社会保险制度,优化职工收入分配的调节机制
在我国当前收入分配格局现状下,为了更好地实现社会保险对优化企业职工收入分配机制的作用,要积极探讨我国社会保险制度对职工福利影响、社会保险制度与企业收入关系分配相互作用机制、社会保险制度对改进劳资分配的实现途径等方面的研究。在改进我国国民收入分配体系的战略中,应将以落实职工参保权益、确保工资收益水平作为重点,摒弃不合理的双轨制,推动企业职工社会保险待遇与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一视同仁,为充分发挥社会保险的收入分配作用创造条件。既要用法律法规来规范社会保险中企业和职工双方的行为,特别是保护职工的社会保险权益,又要着重引导企业增强社会责任感,构建和谐的社会架构。健全的社会保险体系可以实现企业公平与效率的统一,形成柔性调节机制,既增进社会福利,又推动企业发展。在不同的时期要抓住完善企业社会保险制度的关键因素。用政策来有效地调节关键因素的作用。
责任编辑 梅瑞祥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