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优秀范文 >延税型养老保险经济学

延税型养老保险经济学

收藏本文 2024-03-01 点赞:32791 浏览:154953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文章在介绍我国延税型养老保险的概念和当前养老保险的税收优惠政策基础上,着重对延税型养老保险的收益性和经济性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政府制定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的建议。
关键词:延税型养老保险 税收优惠政策 收益性 经济性
在我国“三支柱”的养老保障体系中,个人商业养老保险又可称为个人年金,主要是个人自愿购写的商业性养老保险。根据政府对养老保险计划的征税时点(缴费阶段、取得年金投资收益阶

中专生毕业论文www.udooo.com

段以及养老金领取阶段)的不同,以E(exempt)和T(tax)表示在这三个时点的征税情况,主要可分为EET、ETT、TEE和TTE等四种模式,国际上通行采用EET模式,即在养老保险金计划的缴费和获取投资收益阶段免税、在养老金领取阶段征税。

一、延税型养老保险的概念

所谓延税型养老保险,是指国家每年给予公民一个额度,公民在额度内购写商业养老保险产品使用的资金,可以暂时不交个人所得税,到退休后领取养老金时再按照每月领取的金额,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其实际上是EET模式的税优政策,由于这相当于将个人所得税的缴纳时点由缴费阶段延后至养老金的领取阶段,故称为延税型养老保险。

二、我国目前养老保险的税收优惠政策

目前我国对养老保险的税收优惠主要集中在基本养老保险,对企业年金和个人购写商业养老保险的激励政策较少。我国税法规定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收益免征税费、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所取得的利息收入及基本养老保险金免征个人所得税,而对于企业年金的个人缴费部分及购写个人养老保险却未进行明确规定。由于补充养老保险的非强制性,个人为企业年金及个人年金的缴费要缴纳个人所得税,没有税收优惠,这削弱了个人参与补充养老保障的积极性。税优激励政策的缺位已成为制约我国补充养老保险发展的瓶颈之一。因此,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考虑我国国情,尽快制定出适合我国养老保险发展的税惠政策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延税型养老保险的收益分析

第一,政府收益分析。在未采取任何税收优惠政策的情况下,虽然政府通过在缴费阶段的征税会增加当前收入,但会抑制公众参加补充养老保险计划的热情。而且由于这种征税模式放弃了未来的征税权,随着人口老龄化,政府在以后阶段的收入会因税基缩小不断下降。而采取税前列支,延期征税的税优模式,虽然会减少当期税收收入,但是通过税收激励,购写商业养老保险的人数增加,保险公司的收入增加,会增加一部分营业税及附加,增加当期税收收入,而且从长期来看,这种当期税收损失还可以弥补政府由于实施补充养老保险计划后所减少的对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支出,可以解决长远的国民养老财政负担,对国家未来的财政收入有递增效应。综上所述,政府实施延税型养老保险的损失是微弱的,与此同时它却能为社会带来巨大的外部效应,这些外部效应所带来的收益甚至有可能超过损失。
第二,保险公司收益分析。税延型养老保险的推出将促进我国商业保险的发展。在人们对税收更加关注的今天,合理、有效的税收优惠可以调动人们投保的积极性。一方面可以扩大保险公司的承保量,使保险经营符合大数法则的要求,进一步分散风险,保证保险公司的稳定经营;另一方面养老保险是长期险种,有利于增加保险公司的资金积累,为保险投资奠定基础,通过增加投资收益进一步稳定保险经营,最终促进商业保险的健康发展。因此,将工作期间收入高时的应纳所得税部分递延到退休后缴纳、降低工作期间的边际税率,能够有效地刺激商业养老保险的需求,充分发挥税收的杠杆作用,使一部分养老性质的储蓄转化为商业养老保险,提高人民自我保障水平,减轻社会养老保险的财政压力。无论是从个人、政府还是保险公司的角度来分析,都是有利的。
第三,个人收益分析。延税型养老保险的最大特点就是延期支付个人所得税。在对个人所得税采取累进税制的情况下,通常个人工作期间收入会高于退休收入,如果其用部分收入购写商业养老保险,很明显会降低工作期间的应税收入,当其退休后领取商业养老保险金时,个人收入通常低于工作期间的收入水平,会在较低的税率下纳税,从而也可以减少纳税额。在不考虑税收限额的情况下,收入越高的人从税优政策中的获利越大,延税政策的效果也就越明显。因为我们国家的个人所得税实行累进税制,购写保险能使高收入人群的税前收入减少,免于较高额的税率,并且就购写相同金额的保险来说,高收入人群所延缴的税额比低收入人群多,其避税的需求更大,因此,税优政策的实施对于高收入人群的激励较低收入人群大,即高收入人群对延税型养老保险的需求会比低收入人群更大。

四、我国推行延税型养老保险应考虑的经济学分析

第一,公平性分析。个人延税型年金保险试点虽然能推进年金市场发展,但推出后不可避免的影响是,高收入者可能从这一险种找到一条合理的避税途径。对个人养老保险的税收优惠实际上是一种累退税,它对中高收入者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主要被那些收入水平处于中上阶层的人所享有,从公平的角度出发,这样的做法会加大贫富差距,损害低收入者的利益。同时,由于中高收入者本来面对的是较高的税率,对他们的税收优惠会使政府财政收入损失较大。因此,这就涉及到对延税优惠高薪雇员的限制问题,国家必须对延迟缴税的工资规定一定的限额,以避免有失公平。反过来看,该限额的多少又将对延税型养老保险的需求产生一定影响,限额偏低将抑制该保险的需求。另外,个人所得税制的进一步完善可增强调节个人收入的作用,维护社会公平;还可通过社会保障制度筹集必要的社会保障基金,通过转移支付的方式直接增加低收入者的收入,为其提供一定的生活保障;此外,还能发挥消费税、房产税、土地增值税、遗产与赠予税等财富调节的作用。
第二,效率性分析。商业养老保险可视为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与企业年金的替代产品。目前,我国补充养老保险的覆盖面还很小,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是一直以来,我国的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保障程度都处于一个比较高的水平,在原有的现收现付体制下,我国的社会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曾高达80%以上,2005年养老金新政公布的目标替代率为59.2%,均远高于西方发达国家30%的替代率,所以人们长期以来形成了对基本养老保险的依赖性,认为基本养老保险足以保障其退休后的生活,而缺乏购写商业养老保险的动力。另外,与高替代率相对应的是较高的缴费负担,基本养老保险较高的缴费负担,使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下降,也将降低商业养老保险的有效需求。我国在制定个人年金税收优惠政策时,不能与基本养老金的税收政策脱节,在税收待遇上不应有很大的区别。既不宜过分强调给予个人年金优惠税收政策,使部分个人利用延税型年金计划来进行避税,导致职工收人分配的不公;也不宜过分依赖于基本养老金,忽视个人年金税收优惠政策的刺激作用,阻碍我国补充养老保险正常、健康的发展。延税型年金税收优惠政策的制定应本着与基本养老金制度相协调的原则,减轻国家在老龄化问题上所承受的财政支出压力,促进收入公平分配。政府在制定财税政策时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尽量使其实现“政策中性”。
第三,政府的相机抉择。政府在制定递延纳税政策时,既要考虑以税收优惠的方式鼓励个人为将来的退休收入进行累积,以减少他们对社会基本养老制度的依赖,同时又不能不考虑国家的财政承受能力。应该相机抉择,及时调整税收优惠政策:当经济增长相对较快、财政收支能力预期比较乐观的时候,可以进一步加大税收优惠政策;当经济增长较缓、政府支出压力较大时,则可以削减税收优惠政策。
第四,消费者的意识水平分析。社会成员的风险保障意识是延税型养老保险成功推行的前提。需求的实现,除了要有相应的经济基础以外,主要取决于消费者的购写动机。税延型养老保险的发展有赖于社会成员对待老年风险的态度及其风险保障意识。当前,社会公众自我保障意识不强,迫切需要加强宣传教育,以提高公民的风险保障意识,税收优惠也是增强公民自我保障意识、提高保障能力的重要手段。
第五,监管问题分析。税收政策和税收漏洞就像一对孪生姊妹,它们往往相伴而来。在西方国家,人们把购写商业养老保险所享受的税收优惠形象地比喻成“避税所”,在考虑财政收支的情况后,加大税收优惠的力度,必将促进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但是也不乏有人为追求利益,而利用此渠道逃税漏税。其他国家和地区税延型养老保险的实行都得益于严格的监管法律、法规。目前我国还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出台,特别是税延型养老保单的认定、提前领取的惩罚等迫切需要法律规范,否则就难以达到预期目标,还可能沦为部分违法者洗钱的工具。
五、结论
本文的主要目的在于对延税型养老保险进行分析,通过对政府、保险公司和投保人个人三方主体收益的分析,分析延税型养老保险的可行性,并提出我国在制定税收优惠政策时应该注意的问题及提出的建议。
(作者单位: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院管理科学系)
【参考文献】

1、钟子埙.企业年金税收的经济学分析[D].北京大学,2004.

2、林羿.美国的私有退休金体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彭雪梅.企业年金的税收政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4.

4、卫力.基于税收优惠激励视角的企业年金制度建立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7(8).
5、王颖,杨明,周楷奉.保险与税的关系对税源及保险需求的影响[J].保险研究,2002(9).

6、黄华盈,张志杰.延税型养老保险的经济分析[J].金融与经济,2010(12).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