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政治 >> 马克思主义 >关于探析借《解读》探析《读者》成功路径

关于探析借《解读》探析《读者》成功路径

收藏本文 2024-01-29 点赞:6342 浏览:19788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提 要 在《读者》创刊20周年之际,胡亚权以“反思创刊历史,展望美好未来”的视角写了《解读<读者>》一文,作为《读者传奇》的重要序文之一。基于胡亚权的此篇文章,可以从三个方面对《读者》杂志的成功进行更为深入的分析与解读。
关键词 时代背景;《读者》杂志;读者
创办于中国的大西北——兰州的《读者》杂志风雨兼程32载,月发行量超过1000万册位居中国和亚洲第一在世界综合类杂志中发行量排名第四,被誉为“中国期刊第一品牌”。它不断地创造奇迹、成长壮大,对中国的期刊、出版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且还在不断释放其品牌效应。

一、胡亚权与《读者》

生于甘肃武威一个农村的胡亚权,1963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地质地理系。1981年,在甘肃人民出版社原总编辑曹克己领导下,与同为工科出身的、没有独立办刊经验的郑元绪一起创办了《读者文摘》杂志。1981-1983年,胡亚权是《读者文摘》业务的主要负责人,这时候《读者》经历了创刊之初的三年崛起时期,由此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追求真善美。1984年12期发稿之后,胡亚权离开了自己亲手创办的杂志,至此郑元绪成为《读者》主要负责人。郑元绪坚持并深入发展了真善美的《读者》精神。他建立了优秀的《读者》编辑部团队,《读者文摘》被正式更名为《读者》,杂志走向分印并开展了经营广告的战略。1994年胡亚权再度出任《读者》编辑室主任。他提议成立《读者》杂志社,将杂志从纯粹编辑型转为市场营运型。杂志在内容创新、形象塑造、广告经营、公益宣传、发行分印等诸多方面的大力改进中上了一个台阶,迈入发展扩张期,进而成为中国第一大刊。胡亚权作为《读者》创办的三大元老之

一、了解它的历史,见证它的荣誉,通过他来解读《读者》寓意显得更为深刻。

二、《读者》成功的根本理由

胡亚权用智慧的活动、冒险和游戏内化了《读者》的创刊行为。《读者》将自己设立为自己最大的敌人,因为它要考虑经常调适自己的问题。期刊业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于开发读者想要阅读的、具有创新性的产品。从创刊到被读者接受再到发展繁荣,《读者》无不渗透着编辑部的策划智慧。《读者》来源于一个偶然的猜想。当曹克己找到胡亚权,示意并授权他组织办一个刊物的时候,他找到同样没有独立办刊经验的郑元绪,在没有名字、没有想法、没有未来的空白状态下发展而来,甚至在创刊号还未面世之时就差点夭折,到最后确定期刊的读者定位、办刊宗旨、办刊特色,遇到的问题多种多样,可算得上是经历了各种各样的冒险。胡亚

源于:论文的格式要求www.udooo.com

权将办刊比喻为游戏,笔者认为和冒险有点类似,游戏也是有输有赢,游戏有规则,办刊又不同于平常意义的游戏,不可以随便罢局。
《读者》抓住了时代的脉络,它的发展与社会紧密相连。胡亚权将《读者》的成功归功于三个要素:生逢其时、喜逢挚友和标格鲜明。

(一)《读者》在改革开放之初诞生,生逢其时

1981年的中国,出版产业刚从的硝烟中复苏,还没有一本面向大众的综合文摘杂志,知识分子急需从文化产品中汲取养分以安抚心灵,时代赋予文摘类杂志十分巨大的读者市场。与此同时,中国的报刊和图书出版发展迅猛,造就了文摘期刊成长的土壤,也就是说,有文可摘。恰在此时,胡亚权和郑元绪创新性的找到了这一市场空白,并一步步践行自己的办刊思路,使得《读者》抢占了宝贵的市场先机,成为中国大众综合文摘类杂志的先行者。一直以来,《读者》的选题策划充满个性,又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时代背景相结合,是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产物。包括之后的《读者》走向分印,重视经营,发展广告等等改革的推行,说到底,都是《读者》抓住了媒介与时代相互促进的关系内涵的表现。

(二)《读者》吸引千万读者并得到认同,喜逢挚友

当《读者》的读者规模迅速膨胀之后,它巧妙利用文摘类杂志的特性,适时推出公民读者的战略,将《读者》杂志变成了一个千百万读者共用的平台,最大限度地调动了读者的荐稿积极性。当千百万读者的智慧、眼界、和力量同《读者》编辑部二十几个同人的智慧、眼界、和力量融合在一起时,《读者》就变成了一本真正意义上的公民杂志。借读者之力办刊,凭读者之势兴刊,是《读者》走向成功的原因之一。喜逢挚友更像是《读者》成功的结果,是《读者》定位、风格、质量得到读者认同的表现。《读者》杂志完美地把握住了读者群,并通过自己的读者群进一步推动了自己的成功。

(三)《读者》标格鲜明

所谓的期刊性格,即是期刊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总体策划定位。《读者》将自己的读者市场定位为:高中以上文化的青年为基本读者群,大学生为核心读者群。这样的读者定位决定了其内容定位:即是一本亲切平和具有平民风格、中西兼容雅俗共赏、不谈及敏感性政治话题的综合性文摘杂志。内容决定功能,于是创造了《读者》的文化定位:追求人性的真善美,让读者在阅读中顿悟人生真谛。
这样的定位使《读者》人格化,它以朴实的平民风格给读者带来关于人性主题的文字阅读,理性地塑造读者,这种略高于读者思想觉悟的姿态使得《读者》的形象充满知性美。胡亚权等人适时推出看似超然,实则亲近的,充满人文关怀的《读者》战略,全面体现其办刊宗旨和读者定位以及办刊特色,《读者》是个情感丰富的“公民”,这在《读者》栏目策划中的也得到了体现。而胡亚权将这人格化的特征概括为人性、理性、知性和平民性。
人性:《读者》是人性的,追求真善美主义,抓住人性的主题不放,试图从多方面诠释。它以图文并茂的符号感染人,触摸人心灵的最软处,使人们从中得到领悟、抚慰、净化、认同和关爱,甚至通过阅读激起读者对社会的援助行为。《读者》的品性,是基于对生命内核的关照,是基于对人性本原的思考。
理性:《读者》的编辑室坚持杂志在塑造读者的理念。为此要求《读者》是理性的,她的编辑是理性的。《读者》不仅应当教会人思考的参考方法,更重要的是教会你如何去生活。而这种“教”更多的时候是一种传达,是一种顿悟和对心灵的渗透。她既入世又出世,永远用一种思索的态度看待这个纷纭世界,力求客观地表达发生在世界上的许多事,却不去表露自己的观点和好恶。
知性:郑元绪认为“思想是办刊的灵魂。只有思想可以引领着读者向前走。你的思想如果不走在读者前面,那么你必将在读者的选择中掉队,最后被超越与遗弃”。所以《读者》在成长的每一步,都表现出一种小心翼翼的探索,试着保持一种与时代的同步,甚至稍稍的超前。最终塑造了《读者》在优雅中透出高贵,与人们想象中的生活理想贴得很近,又与世俗距离遥远的知性形象。
平民性:《读者》在创刊之初就定位于创造一种平民风格的杂志。她视读者为朋友,而不是所谓上帝读者待她如知己,可诉说衷肠,亦能鼎力相助。包括怎么写作读者的精神、回报读者的行动、高质低价的策略。《读者》为读者创办,读者为《读者》荐文,《读者》的主旨是传扬人性的真善美,读者通过《读者》获得心灵的回归,这一切无不渗透着平民性的精神。
人格化的《读者》是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结合的产物,人性是内容,理性是态度,平民性和知性是层次逐步加深的表现形式。《读者》这种独特的办刊风格是其成功的关键。
杂志不同于畅销书,不是一次好的选题策划带来一次高的发行量就算是成功,杂志是一种长期发行物,它需要一套长期有效的机制推动其成功。《读者》能够屹立于杂志之林,长期维持很高的发行量,离不开它发展的时代背景,适应时怎么发表展的创刊理念和踏实的办刊风格为其赢得了读者基础。读者是时代的弄潮儿,是时代的内涵,期刊说到底是为了迎合读者,所以读者决定了期刊的创刊理念和风格,又进一步促进了期刊的发展。时代背景,读者和《读者》实际上是社会、人和出版物的关系,三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参考文献
1师永刚.读者传奇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2胡亚权.读者往事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11.
3师永刚.读者时代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4彭长城.让《读者》御风而行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李佳佳 》探析《读者》的成功路径','潘文英');">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