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汉语言文学 >> 普通语言 >张照和康熙关系考大纲

张照和康熙关系考大纲

收藏本文 2024-01-14 点赞:3996 浏览:13057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张照,清代大臣,书法家,历官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在康熙朝,张照的书法、诗文颇为康熙帝欣赏。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述了张照与康熙帝的关系:第一,从张照与康熙信任、倚重的高士奇、王顼龄、王鸿绪、王九龄、张集等大臣的家族及姻亲关系,探讨张照与康熙之间的关系;第二,从张照的书法为康熙帝所欣赏、张照跋康熙帝御书、张照书康熙玺印字样等的情况,谈张照与康熙帝的关系;第三,从张照中进士后参与相关书籍的编纂工作及入直南书房后所作的与康熙帝有关诗文为切入点,探讨张照与康熙帝关系。
关键词:张照;康熙;家族与姻亲;诗文;书法
1009-1017(2010)06-0088-04
张照(1691-1745)字得天,号泾南,江苏娄县(今属上海市松江区)人。清代著名书法家,清早期帖学代表人物。康熙四十八年进士,雍正十一年官刑部尚书,雍正十三年因抚定苗疆无功,被革职拿问。乾隆七年,复任刑部尚书。乾隆十年卒,谥文敏。张照于康熙五十四年四月入直南书房,至康熙六十一年康熙帝驾崩,八年间一直侍从于康熙帝身边,与康熙帝交往颇厚。今检索史料,就张照与康熙帝的关系略作考述如下。

考察张照与康熙帝的关系,张照与康熙朝一些受康熙帝倚重的大臣的关系是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高士奇、王顼龄、王鸿绪、王九龄、张集等皆为熙朝重臣,深为康熙帝信任和倚重,而这些人又和张照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这些关系也势必影响到了康熙对张照的注意和欣赏。
高士奇(1645—1704),钱塘(今属浙江省杭州市)人,字澹人,号瓶庐,又号江村。初以监生充书写序班,康熙十五年入直南书房,累官至礼部侍郎兼翰林院学士。高士奇深得康熙帝宠信,虽屡遭弹劾,而又屡为康熙启用。据《清史稿》卷271《高士奇传》所记,康熙曾对侍臣评价高士奇曰:“朕初读书,内监授以四子本经,作时文;得士奇,始知学问门径。初见士奇得古人诗文,一览即知其时代,心以为异,未几,朕亦能之。士奇无战阵功,而朕待之厚,以其裨朕学问者大也。” 康熙帝不独待高士奇厚,对其子高舆亦厚爱有加。见《平湖县志•高舆传》云:“赐第畅春园北,自是入则侍直,出则扈从。从容簪笔,朝夕恪勤

源于:毕业论文致谢信www.udooo.com

。” 康熙帝对高士奇的孙子高岱、高衡也多有恩遇。张照于康熙五十年春娶高士奇的孙女高祥为妻,成为高士奇的孙女婿。虽然此时高士奇已经去世,但张照与高家的姻亲关系,也自会加深康熙帝对他的印象。
王氏家族与张氏家族均为华庭望族,御史王广心的三个儿子王顼龄、王九龄、王鸿绪均在熙朝为官。王家与张家亦有姻亲之谊。张照的母亲是王九龄的女儿,张照伯父张集的孙子张景星娶了王顼龄的孙女,张集的孙女又嫁给了王顼龄的儿子王图新。这种姻亲关系,从辈分上看似乎有些混乱,但张、王两家这种绵密的嫁娶,更使两家亲谊深厚。张照三岁时,母亲王氏去世。六岁时,张照随父亲张彚进京,看到了自己的外祖父王九龄和王顼龄、王鸿绪等人。张照之子张应田在《皇清诰授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内廷供奉刑部尚书加五级总理乐部大臣特赠太子太保吏部尚书谥文敏显考泾南府君行略》(下简为《张照行略》)中记曰:“……王夫人之殁也,先大人才满三岁,彷徨哀泣如成人。六岁,先祖封司寇,公携之登岱,临日观峰望海,神情超朗。至京师外祖总宪王公抚之悲且喜曰:‘是儿他日名位不在我下。’宫传相国文恭公、司农公咸见而异之。” 王顼龄于康熙朝累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兼工部尚书,深为康熙所重。康熙帝曾与王顼龄“迹与松乔茂,心缘启沃留”句,以为褒奖。王鸿绪与高士奇交谊极深,亦是康熙帝几次启用的大臣,官至工部、户部尚书。张照少时曾向王鸿绪学习过书法。张照在《跋自临赵文敏书唐律》中云:“余年十一二,大人以敬慎老人书《琵琶行》及《溪上》等律七首同册付学,此余平生学字之始也。” 张照的祖父王九龄官至左都御史,亦为熙朝重臣。王顼龄、王九龄、王鸿绪兄弟作为熙朝重臣,在当时有较大的影响。张照与他们的这种亲缘关系,显然会增加康熙帝对他的欣赏。
张集是张照的伯父,历官户部、吏部、兵部左侍郎,其与康熙的关系不及高士奇,官职不及王顼龄、王鸿绪。但亦位高权重,在熙朝颇具影响。张集与张照的这种关系对于促进张照与康熙帝的关系也是有益的。张照的父亲张彚亦在熙朝为官,但品级较低,平素少为康熙所知,于张照与康熙帝之间的关系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张照的这些家族和姻亲关系,对于张照以后官级的晋升似乎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但这些关系对张照成长的帮助是显而易见的,对于张照逐渐为康熙帝所欣赏、认可,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张照精于书法,并以得董其昌笔法而得名于时。梁巘曾评曰:“董玄宰、张得天直接书统,卓然大家。”他又说:“董公其昌传执笔法于其邑沈公荃,荃传王公鸿绪,鸿绪传张公照。……”
前面已经谈到,张照从少时起便开始从王鸿绪学习董其昌书法。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亦记曰:“尝闻横云山人每见其甥张得天之书辄呵斥,得天请笔法,山人曰:‘苦学古人,则自得之。’得天因匿山人作书之楼上三日,见山人先使人研墨盈盘,即出研墨者而键其门,乃启箧出绳系于阁枋,以架右肘,乃作之。得天出,效为之经月,又呈书,山人笑曰:‘汝岂见吾作书耶?’” 包世臣虽然将张照误为王鸿绪的外甥,但对于张照学王鸿绪笔法过程的记述十分详细。言张照得王鸿绪笔法,毋宁说张照得董其昌笔法。我们知道,康熙十分喜欢董其昌的书法,张照既能得董其昌笔法,则其被康熙帝所欣赏亦在情理之中。
促使康熙帝对张照书法认识的还有一位重要人物,就是熙朝以擅董其昌书法闻于时的孙岳颁。康熙帝十分推重孙岳颁的书法,《苏州府志》卷82《孙岳颁传》记曰:“入翰林以能诗善书受知圣祖,尝召入内殿赐座,论今古书法,每有御制碑版必命岳颁书之。” 张照在国子监读书时曾向孙岳颁学习过书法。张应田在《张照行略》中记曰:“先祖初官刑曹,先大夫随任入国子,时长洲孙公岳颁为祭酒,粤东张公德桂为司业,入试皆第一。孙公擅书名,见先大夫书击掌赏曰:‘华亭复得一思翁矣。’初先大夫六七岁便学作擘窠大字,临古名迹,杂置之,人莫能辨,至是经孙公指授,书益工。” 这种学习在张照于康熙五十四年入直南书房时,体现了它的效果。《松江府志》卷58《张照传》记曰:“入直南书房,圣祖仁皇帝见其书法类岳颁,召问年齿,又命讲《尚书》二典、《中庸》,照一一奏对,温旨嘉奖。寻试诸词臣于保和殿,列上等。”
张照于康熙五十四年入直南书房,此后八年一直在康熙身边,每年的塞外避暑,张照亦时时扈从。在避暑山庄时,张照亦为康熙帝作书侍候笔墨。张照《思敬主人芦膜帖跋》曾记曰:“圣祖仁皇帝于芦膜上书兰亭,走昔廿五六时扈从避暑热河,曾得仰见日月光华,三十余年犹在心目。” 张照侍候笔墨,观康熙挥毫,亦可为二人翰墨交往之雅事。
康熙五十八年,康熙帝曾赐张照父亲张彚手书匾额及对联。《松江府志》卷首《宸翰》中记曰:“御书‘世泽堂’匾,又御书‘白简风生台阁气,青编月照圣贤心’对联,康熙五十八年八月初八日赐刑部郎中臣張彚。” 清代帝王多有赠大臣御书匾额和对联的形式以示对大臣的恩宠。按清制,张彚所任刑部郎中为正五品官,职级不是很高。康熙帝是否因为张照的因素而赐予张彚以上书迹,已经无从考证,但终是张照家族的荣誉。
康熙六十年,张照跋康熙帝御书“福寿”两字。张照《御书福寿二大字跋》云:“御书福寿二大字,章粲云汉,如青赤二气为景星,庆流子孙,如竹苇两草之被甘露。钦惟皇上好古嗜学,宝由天纵,虽圣艺兼备犹辑熙殚心。昔唐太宗学二王书,《宝章待访录》谓破纸断麻取而华国,今皇上锡民福而平天寿,于兹六十年,为周秦两汉唐宋元明诸帝之所未有,御笔超绝,又合古来帝书臣书两俱第一。……辛丑元日,翰林院检讨充南书房常直官臣张照恭记。” 张照是否奉敕作跋已不清楚,跋文中多作奉迎语,而“又合古来帝书臣书两俱第一”一句引王僧虔与齐高帝论书典故,赞康熙帝之书为古来帝王第

一、同时自言自己之书为古来臣子第颂圣之时,亦可见其自信。

源于:论文大纲www.udooo.com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