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企业管理 >> 企业问题研究 >有关于消费水平我国消费水平变化与其影响因素分析

有关于消费水平我国消费水平变化与其影响因素分析

收藏本文 2024-03-07 点赞:7667 浏览:24044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坚定不移地把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扩大内需的难点和重点在消费,潜力也在消费。然而现实生活中影响消费的因素多种多样,不同的影响因素发挥作用的大小也不尽相同。所以为了刺激消费、扩大内需,促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找出影响消费水平的关键因素。本文通过建立以我国居民消费为因变量,若干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为自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应用EVIEWS软件对1991年到2010年的时间数据回归得到的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并说明其现实的经济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促进居民消费水平提高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消费 数据分析 问题和原因 政策建议

1.经济理论综述

1.1消费水平的宏微观定义

消费水平从宏观角度来说,指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平均享用的生活消费的产品(与劳务)的数量与质量,或全体消费者按人均达到的物质与文化需要获得满足的程度。从微观角度来说,指某一消费者及其家庭在某一时期所获得的消费对象的数量与质量,或某一消费者及其家庭某个时期的生活消费需要获得满足的程度。消费问题本来属于微观经济学的一个基本问题,在微观经济学中用效用论来考察消费者行为,但同时消费者的消费决策也会对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和宏观经济政策的效果产生影响。

1.2关于收入对消费的影响

1.2.1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关于收入和消费的关系,凯恩斯认为存在一条基本心理规律: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的多,存在着边际消费递减规律,这种消费函数表示为c=a+βy。

1.2.2相对收入消费理论

相对收入消费理论由美国经济学家杜森贝利提出,他认为消费者会受自己过去的消费习惯以及周围消费水准的影响来决定消费,从而消费是相对决定的。

1.2.3生命周期的消费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弗兰科.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消费理论主要是强调理性的消费者会依据效用最大化的原则根据其预期寿命来安排收入用于消费和储蓄的比例,即每个人都将根据他一生的全部预期收入来安排他的消费支出。消费不是取决于个人现期收入,而是取决于其一生的收入。

1.2.4永久收入的消费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将个人的收入分为持久性收入和暂时性收入。持久性收入是稳定的、正常的收入,暂时性收入则是不稳定的、意外的收入。弗里德曼认为, 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主要不是由他的现期收入决定,而是由他的永久收入决定。
根据凯恩斯的绝对收入消费理论、杜森贝利的相对收入理论和弗里德曼的永久收入理论,他们都认为影响消费的首要因素是收入水平,即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

1.3其他因素对消费的影响

在现实生活中,影响消费的因素很多,除了以上相关理论强调的收入水平外,还有其他一些因素会影响消费行为。

1.3.1水平

由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可知,消费者对某商品的需求量和之间成反方向变动的关系,即消费随着商品的上升而减少(吉芬商品除外)。这里需要强调一下水平的变动是通过实际收入改变而影响消费的。货币收入不变时,若物价上升,实际收入下降,此时人们的消费就会减少。但是物价与货币收入以相同比例提高,就会发生“货币幻觉”。

1.3.2国民收入

消费水平的变动与国民收入增长的变动有着直接的依存关系,当国民收入的增长较快

源于:论文封面格式www.udooo.com

时,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水平也增长较快,而在某些时候,消费水平的增速会高于或低于国民收入的增速,但只要使积累与消费的比例稳定合理,国民经济就可以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当消费的增长超过国民收入的增长,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高消费时,消费与生产的正常比例就会遭到破坏。这时候消费需求相应减少,消费品市场供过于求,消费对生产的促进作用弱化。

1.3.3利率

利率主要是通过影响储蓄进而影响消费的。现代西方经济学家认为,提高利率是否增加储蓄,抑制当前消费要根据利率变动对储蓄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而定。当利率提高,人们认为减少当前消费增加未来消费是有利的,从而鼓励增加储蓄。利率提高使储蓄增加是利率变动对储蓄的替代效应。另一方面,利率提高使将来的利息收入增加,会使人们感觉自己较为富有,从而增加当前的消费以致减少储蓄。这种储蓄的减少是利率对储蓄的收入效应。可以看出,储蓄和消费在一定条件下是成反比关系的。

1.3.4收入分配

一般来说,高收入居民的消费倾向低于低收入居民的消费倾向。因此,如果收入分配更加平等,则会提高整个社会的平均消费倾向。反之,收入分配差距越大,社会的平均消费倾向就越低。

1.3.5社会保障制度

通常来说,社会保障制度越完善,所营造的社会消费环境就越是良好,居民越是敢于消费,否则宁愿把钱存起来作为保障,而不愿意去风险消费,这时储蓄意愿会增强。

2.我国居民消费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2.1我国民消费现状不容乐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近十年更是保持9%以上的增长速度,投资、消费和出口是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但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而消费尤其是居民消费对经济拉动作用呈现不断减弱的趋势。改革开放三十年多年来,我国的经济规模急剧扩大,但国内居民享用的份额却在不断下降,其突出的特征是投资率和消费率的变化。我国投资率由1998年的36.2%上升至2009年的42.3%,近年来的平均投资率在40%以上,比世界平均投资率高出近20个百分点;最终消费率则由59.6%下降到48.8%,十年平均消费率为56.6%,比世界平均消费率(78%左右)低20多个百分点。我国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带动十分有限,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消投资和出口,消费的作用不断弱化,即使国内拥有巨大的市场,也只能望洋兴叹。 2.2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差距不断扩大
由于主要受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慢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的影响,使得原有的城乡消费差距不仅没有缩小,而且越来越大。2009年我国城镇居民购写的消费品零售总额70355亿元(市和县合计),比1998年增长2.9倍,而农村居民购写18855亿元(县以下),仅增长2.1倍,按人口计算的人均消费品购写量则更低。而且从消费支出比例上看,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支出差距呈不断扩大态势。特别是近十年农以来,虽然城乡消费水平对比项的比值虽起伏不大,但其消费的绝对值持续拉大。

2.3居民消费结构有待完善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也日趋于合理,从偏重于食品消费的温饱型消费开始逐步向享受型消费转变。总体上来说我国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不断降低,从2001年的39.18%到2010年的35%,但是总体上我国恩格尔系数还处在比较高的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30%)还有一定的差距,这必然会影响其他消费比重的提高,影响消费结构的优化。同样也从侧面说明我国居民整体收入水平不高,而且消费结构比较单

一、主要集中在基本生活资料的消费,消费结构有待完善。

3.数据分析

考虑到样本数据的可收集性和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最终选择了国内生产总值、居民储蓄、居民可支配收入、物价水平作为影响消费的主要变量来进行实证检验。下面以我国1991年到2010年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1》的指标数据为样本,见下表。
表1.1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1》

3.1建立模型与最小二乘回归

根据经济理论和对实际情况的分析可以知道,我国居民消费水平Y受国内生产总值X1、人均可支配收入X2、居民储蓄X3和居民消费指数X4的影响,除此之外,还受到其他一些变量的影响及随机因素的影响,将其他变量及随机因素的影响均归并到随机变量u中,根据X与Y的样本数据,作它们之间的散点图可以看出,它们的变化趋势是线性的,因此我们设定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为:
应用EViews的最小二乘法程序,得估计的回归方程为:
(3.22) (

2.49) (10.04) (-22) (-3.50)

R2=0.99 F=4623.967 DW=0.8393

3.2模型检验和分析

3.

2.1经济意义检验

由贝塔值可知,我国居民消费支出随着国内生产总值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居民储蓄和消费指数的增加及提高而减少,并且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符合相关的经济理论和我国的实际经济情况。

3.

2.2统计检验

(1)拟合优度检验 由表

1.2得到样本可决系数为R2=0.999190

修正样本可决系数为R=0.998974 。
计算结果表明,估计的样本回归方程很好地拟合了样本观测值。
(2)F检验
提出检验的原检测设为Ho:β1=β2=β3=β4=0
对立检测设为H1:至少有一个βi不等于零
由表1.2得F统计量为F=4623.967,对于给定的显著性水平α=0.05,查表可得F0.05(4,15)=3.06。因为F=4623.967>3.06,所以否定Ho,总体回归方程是显著的,即我国的消费支出与国内生产总值、居民可支配收入、居民储蓄以及居民消费指数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
(3)t 检验
提出检验的原检测设为Ho:βi=0,i=1,2,3,4
对立检测设为H1:βi不等于零
由表1.2得t统计量为β1的t统计量t1=2.4927 ;β2的t统计量 t2=10.0419;β3的t统计量t3=—2.2190;β4的t统计量为t4=—3.5022。对于给定的显著性水平α=0.05,查表可得t0.05/2(15)=2.13。
因为各t值或其绝对值均大于t0.05/2(15)=2.13,所以否定Ho,β1、β2、β3和β4均显著不等于零,即可以认为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居民可支配收入、居民储蓄以及消费指数对居民消费支出都有显著的影响。其中可支配收入和指数的影响更为显著。因此,这些提高我国居民消费水平时这些变量必须首先得到重视。

4.政策评价与建议

4.1国内生产总值与最终消费支出有着严格的正相关关系。国内生产总值的提高将带动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进一步促进了消费需求的扩大,而消费、投资、净出口是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消费作为需求力量,对经济的增长起着拉动作用。这样就形成了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良性循环。因此,要增加消费,关键是促进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以增加人民的收入。为此国家应该坚定不移地大力发展生产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积极采取相应措施促进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同时还应配合相关政策培育和引导居民形成正确的消费意识,树立健康、科学和绿色的消费观念。
4.2提高居民收入是关键。经济理论和居民消费模型都表明,要刺激消费,最重要的是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尤其是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从而增加人们对未来的信心。提高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先要建立完善的劳动报酬形成机制,大幅度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其次,在再分配环节中要通过缩小城镇居民内部之间、城乡之间、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增加政府财政在公共产品领域的支出,改善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体系,增加政府的转移支付等措施来提高居民在再分配环节中的收入。只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才能促

摘自:论文查重www.udooo.com

进居民的人均消费支出,才能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也才能最终调整经济增长的结构。
4.3正确处理好消费和储蓄的关系,只有让储蓄和消费保持平衡和协调的关系,经济才能实现稳定。如果人们把过多的资金用于储蓄,在一定程度上会抑制消费的增加,但是鼓励消费并不是意味着不储蓄,还是需要保持适当的储蓄,以备日后的各种资金需要。所以这就需要国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引导居民形成科学的消费习惯和合理的储蓄行为。
4.4由此模型可以看出居民消费指数CPI成为居民消费支出的重要影响因素,所以要想增加消费,就必须防止过度的通胀,维持物价稳定。随着市场体系的不断完善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两者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日益增强。因此,防止物价过快上涨,探讨影响物价上涨的各种国内外因素,并尽可能实现重要因素的可控可测。同时政府尤其要减少物价过快上涨对低收入居民家庭生活的负面影响,切实将改善民生落到实处,要在上涨幅度较大、对低收入群体生活影响较多时,及时采取调整社会保障标准、发放临时补贴等措施,确保低收入群体生活水平不因上涨而降低。
参考文献:
潘芳芳,李炯.深入认识消费现状,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改革和开发.2010.(2)
赵明珠,亢晓龙.试析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消费经济.2010,(8)
[3]张寻远,李文启.城镇居民消费区域差异影响因素及其效应.消费经济.2011,12
[4]王长坤,喻永红.当前居民消费水平与物价变动的相关性分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8,10.
[5]杨爽.城镇居民消费影响因素研究.金融理论与教学.2012,2
(作者单位:民族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系;北京 100081)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