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人力资源管理 >新生代员工“双核”现象与管理

新生代员工“双核”现象与管理

收藏本文 2024-04-12 点赞:16050 浏览:70442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本文提出新生代员工“双核”现象的概念,并分析其利弊。依据对300名新生代员工的问卷和访谈,对“双核”现象的特征、产生原因和后果进行了分析。分析的结果是“双核”现象弊大于利,并提出了通过引入导师式领导模式、建设以价值观为本的文化、完善工作管理体系和提升员工心理资本的方法来改善这一现象。
关键词:新生代员工双核现象导师式领导价值观心理资本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出生于20 世纪80 年代的人口有2.04亿。目前,“80后”、“90初”新生代员工在企业员工队伍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并逐渐成为员工的主体。在对300名“80后”、“90初”员工进行访谈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约有89.3%的员工在处理工作或开会学习等“公事”的同时进行着自己的“私事”,比如上网浏览、写微博、网购、发私人短信等等,而且公事与私事同时进行。这种现象可以借用信息技术的名词来阐释,即“双核”现象。

一、“双核”现象的主要特征

在信息技术中,“双核技术”被定义为将两个物理处理器核心整合到一个内核中,两个处理器在共享芯片组存储界面的同时,可以独立完成各自的工作。由此引申到“80后”、“90初”新生代员工的“双核”现象,其主要特征可以概括为“E?P?E”,即同源、同程、同效。
1.同源(Energy)。主要是指相同的资源,即新生代员工在同时进行公事和私事时,所消耗的自身能量的来源相同,可以指脑力资源、体力资源、时间资源等。
2.同程(Process)。主要是指过程同步,大多数新生代员工在进行“双核”运转时,可以做到同时开始、同时结束。
3.同效(Effect)。主要是指新生代员工在完成了公事的同时,丝毫不影响私事的完成效果。如果把专注完成一项工作任务比作一个厨师精心烹饪一道菜,那么“双核”现象就可以比作一个厨师同时炒两个菜。

二、“双核”现象的主要成因及其利弊分析

1.“双核”现象的主要成因。一是物质日趋丰富,使生活条件得到改善。新生代员工开始进入社会时,已经基本具备了“新四大件”,即手提电脑、手机、mp4(mp5)、数码相机。而且,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也使得他们身体营养丰富,精力充沛,可以“双核”工作。二是独生子女政策,使交往方式发生转变。他们身上表现出一种十分渴望交朋友的热情。再加之高科技交流方式的辅助,比如手机、电脑等,使得这一代员工的交往方式发生了转变,而且在网络中他们能够找到一种缺失的平等,没有家长和教师居高临下的“唠叨”和批评,没有心理压力。三是互联技术飞跃,使生活更多依赖网络。组织的环境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双核”现象的发生,同时,网络信息的快捷、透明,网络的交互性、平等性,使他们有更多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公民意识增强。由于网络的存在,使得他们可以实现“双核”的工作和生活方式,过去的“心不在焉、身在曹营心在汉”现在变成了“双核”。四是价值观多元化,使个性得到充分发挥。时代的发展变化对这一代青年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有着重要影响,使得他们不再满足于因循守旧,而是渴望突破传统,打破常规,张扬个性。
2.“双核”现象对员工影响的利弊分析。我们根据问卷和访谈总结发现,“双核”现象对员工的影响是弊大于利的。具体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思考深度不够,影响信息的创新和传递。信息的接受、处理及传递实现的是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相互转化,这一过程需要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如果不能深入,获取的信息便不能够在自己的头脑中产生足够的“化学反应”,不会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就不会继续创新和转化。二是投入不足,严重影响绩效,幸福感下降。这种交往方式和处事方式是肤浅的,不能集中精力于某一个人或某一件事,甚至最后会搞混了同谁交流了什么,也会将同时处理的两件或几件事弄混,影响效率和效果。我们经常会看到几个朋友聚会,总会有人多数时间是用手机同外界的人打电话,这导致聚会的其他人心中不爽,因为有人心不在焉。这也导致一个人的幸福感下降。三是屏幕隔离,封闭自我,更加孤僻,心理资本降低。过分依赖网络交流,人际交往的能力会下降。人际交往传递信息的路径有语言和非语言,非语言包括表情语言、形体语言、音色音质、语气语调、眼神。

源于:论文的格式www.udooo.com

主要靠网络交流的人,会变得内向,语言表达能力下降,表情木讷,更缺少形体语言的使用。由于在网络上过于张扬个性,人的性格会变得孤傲不受约束。在网络上张扬过度不利于一个人在团队和组织中存在,导致这种员工很难管理,不容易融入团队,宅男宅女由此而产生。

三、“双核”现象的改善方法

1.引入“导师式”领导模式。新生代员工在赏识的环境中完成了高中以前的学习生活,是父母的宝贝,成长环境相当于“春天”。在赞美声中完成了大学生活,是老师的上帝,教育环境相当于“夏天”。参加工作遇到的是考核与淘汰,是组织的零件和工具,工作环境相当于“冬天”。如何让他们顺利完成从“宝贝”、“上帝”到“零件和工具”的过渡,可以给他们一个“秋天”来实现。组织采用导师式领导引导新人进入职场,帮助他们顺利度过职场“导入期”。 新人在进入职场之初接触的是组织安排的导师,用导师式领导带领他们进入职场,既可以缓解他们的心理落差,也可以让他们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和灵活。导师在四个维度上指导新员工:工作、学习、生活、情感。导师式领导由两种实现方式,一种是给新人安排一个人生导师,一种是缔造导师式组织文化氛围,能够对新生代给予关照和帮助的人都要不放弃这个机会。因为导师也在对员工进行人格拷贝,对担任导师的人有三个要求:正直、善良、智慧。
2.建设以价值观为本的文化。从文化角度理解组织:组织是价值观彼此认同的人聚集并且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每个人的价值都要得到实现,也就是共赢的平台:员工得到提升,员工也在提升这个平台。由于在现在的大学教育中采用了评判性思维,会导致学生养成一种对谁的做法和说法都挑毛病的思维习惯。在一个组织中,必须有一套价值观来统领员工的思想,才有统一的领导体系和统一的行动从而获得团队的力量。一个人做事的动机有很多,最重要的动机是个人价值最大化,也就是马斯洛所说的个人最高需求层次得到实现。员工来到这个组织是在实现自我价值,所以是主要动机在为自己做事,因此会主动、愿意。员工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会变得清醒、认同、敬业。这就是以价值观为本建设文化的核心。“80 后”、“90初”新生代员工在职业发展中,更需要共享价值观的引导。这一代员工接受新事物与理解新事物的能力较强,如果他们能迅速吸纳并融入一种新的文化氛围中,从而用组织的文化来影响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可以降低“双核”现象的发生率。3.健全工作管理体系。哈佛大学教授Richard Hackman将工作特征与个人对工作的反应两者之间的关系予以模式化,提出了工作特征模型(JCM)。根据工作特征的不同,“双核”现象的发生几率也不同。对于相同的一项工作,单独完成时的“双核”现象发生几率低于团队合作时发生的几率。员工参与管理力度小的项目比参与管理力度大的项目更容易出现“双核”现象。增加员工的参与程度,也会减少双核现象。会议和培训时“双核”现象的发生几率会相对增大,应当使会议开得有趣和紧凑,告诉员工会议的时间长度。在培训讲座时增加员工的参与度与互动。另外,在组织中建设和营造一种“投入”的文化,让投入变成员工的个人文化,让心无旁骛成为个人价值观,这能够从根本上改善“双核”现象。投入是对当前活动和人的一种认可,投入使人脑不会在不同的领域频繁切换,减少疲劳和能量的损失。认可是双向的,也是一种交换,尊重讲话人也会得到讲话人的尊重。
4.提升员工心理资本。心理资本是由美国组织行为学家Luthans于2002年首次提出的,是指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人的潜能是无限的,而其根源在于人的心理资本。是否对组织和个人有信心、是否对目标有韧性、是否能够平衡工作和休闲的关系,都能够严重影响新生代员工的工作状态。就心理环境来说,员工的责任心越强,“双核”现象的发生几率越低;从文化环境的角度可以看到,员工越是认可和接受组织文化,自我约束效果越好,“双核”现象越少。对于“80后”新生代员工来说,饱含信心地去实现组织和个人的目标,充满希望地工作和生活,以乐观的心态对待困难和坎坷,用坚韧的态度去面对考验和挑战,时刻保持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朋友与同事的平衡、健康与事业的平衡等等,都会为自己的职业生涯不断“加分”。
结论:新生代员工的诸多不同以往的特征给管理者带来了或多或少的难题,如何有效应对“80后”、“90初”的变化,如何更大效能地发挥他们的潜力,是当下的管理者值得关注的课题。“双核”现象对个人和组织的影响弊大于利,有些场合是不适合采用“双核”的工作方式的。可以从导师式领导、文化建设、工作设计、个人修炼等方面努力,才能够去除或者修正新生代员工“双核”的工作习惯。
(致谢:作者感谢百度、中国建设银行深圳分行、北京农村商业银行为本文工作提供的帮助。)
参考文献:
 

源于:查抄袭率毕业论文www.udooo.com

 Luthans F, Luthans KW,Luthans BC.Positive psychological capital:Beyond human and social capital.Business Horizons,2004,47:45-50
Hackman,J.R. & Oldham,G.R. 1976.Motivation through the design of work: Test of a theory, Organizational Beh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16(2),250-279
[3芬?P?罗宾斯.组织行为学(第12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008
[4]吴维库.以价值观为本.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1
[5]吴维库.领导学(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5
[6]Luthans?F(美)等著.李超平译.心理资本:打造人的竞争优势.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1
[7]王肇飞,彭家龙“90后”大学生思想特点及教育对策研究.甘肃科技,2009,8
[8]黄洪基,邓蕾,陈宁,陆烨.关于“80后”的研究文献综述.中国青年研究,2009,7
[9]苏华,肖坤梅.论“80后”员工的工作特点及管理.当代青年研究,2008, 4:26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