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赏识教育 >耗散结构视角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耗散结构视角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收藏本文 2024-02-13 点赞:11163 浏览:45566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新形态,呈现出开放性、非线性等耗散结构特征。本文在分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耗散特征的基础上,运用耗散理论分析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问题。
关键词:耗散结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一、引言
进入21世纪,网络已打破了传统的地缘政治、经济、文化的局限,形成了一个以数码信息为特征的跨国界、跨民族、跨文化的开放性虚拟空间。大学生群体无疑是这个开放虚拟空间的绝对主体之一,他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交友方式、休闲和娱乐方式等都在进行着改变,同时,网络也在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系统,具有耗散结构的特征,笔者认为从耗散结构视角研究如何利用网络阵地,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实效性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耗散结构理论再认识

耗散结构理论(dissipative structure)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由比利时科学家伊里亚?普里高津通过对远离平衡的物理现象的研究而创立的普适性理论,主要研究在远离平衡的条件下,系统通过与外界的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形成和维持一种空间或时间上的有序结构的机理。
普里高津在研究了大量系统的自组织过程以后,总结、归纳得出,系统形成有序结构需要下列四个条件:一是系统必须开放。热力学第二定律指出:孤立系统的熵不可能减少。耗散结构理论认为,对于孤立系统来说熵是增加的,总过程是从有序到无序;而对于开放系统来说,由于通过与外界交换物质和能量,可以从外界获取负熵用来抵消自身熵的增加,从而使系统实现从无序到有序、从简单到复杂的演化。二是远离平衡态。远离平衡态是系统出现有序结构的必要条件,也是对系统开放的进一步说明。三是非线性相互作

源于:论文怎么写www.udooo.com

用。组成系统的子系统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一般来讲,这些相互作用是非线性的,不满足叠加原理。正因为这样,由子系统形成系统时,会涌现出新的性质。四是涨落机制。涨落是指对系统稳定状态的偏离,它是实际存在的一切系统的固有特征。对于远离平衡态的非平衡态系统,随机的小涨落有可能迅速放大,使系统由不稳定状态跃迁到一个新的有序状态,从而形成耗散结构。

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耗散特征分析

“网络社会成为了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与创新的基础土壤”[3]。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新形态,是一定社会或社会组织、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和网络素养要求,以现代信息网络为相似度检测,以互动引导、建设管理、制度规范等为基本方式,对社会成员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和影响,促进社会成员在教育活动中自主性的发挥和思想政治品德的自主建构,从而使社会成员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政治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4]。
当前,虽然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已进入相对成熟的发展期,但是作为一个庞大的开放性复杂系统,其发展呈现出不平衡状态,具备形成耗散结构的条件。

(一)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开放性

网络本身的开放性决定了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开放性。思想政治工作的开放性包括思想政治工作内容、思想政治工作范围的开放性。思想政治工作内容的开放性是指与传统思想政治工作主要靠教师传递、经过精心选择的德育信息不同,在网络上学生可以独立地接触到形形色色的社会思潮和理论,而这些理论和社会思维可能是正确的、积极的、也可能是错误的、消极的。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开放性还表现为资源共享性和时空无限性。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开放性在促进世界不同文化交流与融合的同时,也使其相互冲突和对抗更加激烈。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非线性

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包括了主体、客体、介体和环体等要素,其中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为焦点。网络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制约性,网络媒介是一种多层面、多向度的复合媒介,它可以利用电子邮件、聊天软件、BBS等网络交互平台实现立体式交互,即点对点、点对面、面对点、面对面的交互,因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具有很强的互动性[4]。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中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互动性呈现出非线性相互作用的特点,非线性相互作用使子系统之间相互制约、协调同步,又使系统与环境协调同步,从而使系统从无序走向有序,呈现出一种非常复杂的网状关联结构,这种结构促使系统自身发挥出最大的整体功能,而不是线性系统中的那种单向联系和功能叠加。

(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个远离平衡态的体系

开放系统有三种状态:平衡态、衡态和远离平衡态。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平衡状的系统,学生很容易禁锢在老师给出的“检测性”平衡中。而耗散结构理论认为,非平衡是有序之源,系统只有在远离平衡的状态下,才能向着时间、空间和功能上的有序演化。伴随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在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支配下,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内部各个要素之间、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始终处于动态的发展状态。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下,开放性的存在使得教育者的理念、方法,受教育者的认知水平、知识结构、价值观念、思想水平在不同的阶段亦呈现出程度不等的差异性。

(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涨落机制

涨落即为起伏,有时也被称作噪声和干扰,普遍存在于任何一个现实的系统中,是指系统中某个变量或行为对平均值所发生的偏离,是耗散结构形成的种子和“动力学因素”。“涨落”发生的作用具有双重性。发生在平衡态或衡态的涨落对于系统的整体稳定是一种干扰性因素,但在远离平衡态的情况下,微小的涨落可以放大为“巨涨落”,促使系统产生新的有序结构[6]。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信息流动性和参与者的自主性,随时可以消除一个虚拟的空间,也随时可以再构一个虚拟的空间,外界的任何信息流都会对受教育者的思想或心理形成一定的冲击,从而产生随机的涨落现象。这种涨落机制也促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具针对性和引导性。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中,参与者的身份可以是虚拟的,也可以是多重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地位是平等的,没有从属的关系。但是作为思想教育工作者要善于把握学生思想动态的发展趋势,积极引导,形成“无形的手”,并让学生的观念受到这只“无形的手”的指挥,进而使受教育者的思想和道德观念实现某种质的飞跃与升华。

四、耗散结构视角下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观念的更新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具有耗散结构的开放性、复杂性特征,传统的“灌输”式教育观显然不符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背景下,需要进行教育观念的改变与更新,观念的改变主要表现为教育者要有开放包容的心态。
1.教育者要保持与时俱进的变革心态。网络思想政治背景下教育者传统意义上的“权威”受到了极大的挑战,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地位日趋平等化。技术的进步是不可逆的事实,要顺应时代要求,唯有教育者保持与时俱进的变革心态,做到“新,又日新”,才能符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开放性的要求。同时,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培养自己良好的信息素质。良好的信息素质包括良好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良好的信息道德。
2.正确对待受教育者的“试错”行为。广泛网络信息给受教育者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同时正确辨别、利用网络资源又成为教育者关心的问题。日本学者槌田敦在他的资源物理学中作过这样形象的比喻:如果把熵视为“污秽”,把低熵资源视为“抹布”,那么生产就是用“抹布”擦拭原料资源“污秽”的过程。如果产品制造可视为一个减熵的过程,那么人才的培养也是一个减熵的过程,减熵的程度越大,产品的有序度越高,其价值也就越高[6]。所以,在面对海量信息时,受教育者主动或被动接受错误信息是在所难免的事实,教育者要接受这一事实,并正确认识受教育者“试错”行为。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多样性思考

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认识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正确的方式方法。
1.拓宽教育渠道,增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负熵流。只有有意识地吸收当代有代表性的教学研究新成果,才能抵消自己思维领域(系统)中随时间演进的自发增熵过程(如思维方法和管理方法墨守陈规、知识的老化、忽视新发现、管理手段陈旧等)[8]。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保持开放状态,不断加强与外界联系,更新技术手段,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生动。如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图文并茂、声像交融的特点,把思想政治教育由单向引向多向,也可以将其他大众媒体,如报刊、广播、电视、图书、录像和户外宣传信息移植到网络上,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大众媒体的结合互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的感染力、吸引力和教育引导作用。
2.正确引导网络虚拟非正式组织
网络虚拟型大学生非正式组织是伴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而形成的非法定的学生群体,非正式群体的成员间带有明显的情绪色彩,完全是以个人的喜爱、兴趣,特别是对网络的兴趣而建立起来的。网络虚拟型非正式组织对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着满足大学生心理需求、完善学生个性、拓宽信息沟通渠道、提供可靠信息等诸多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可能有诸如散布谣言、拉帮结派、抵触正式组织等消极作用。正确引导网络虚拟非正式组织,可以在虚拟非正式组织与正式组织之间形成良性互补关系,最大限度地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相互作用模型图如下。
模型说明:L1:正式组织;L2:非正式组织;L3:正式组织对非正式组织的控制域限;D:系统的运行区域(D1表示稳定区域,D2表示不稳定区域,D3代表混乱区域)。

(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的思考

1.从强势管理转化为弱势管理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教育、思想交流、思想管理的三者合一。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交流方式已由单一型让位于互动性,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地位日渐平等,传统思想政治的“说教式”教育,教育者处于强势地位,这种“强势管理”模式显然已经不适合新形式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要求。弱化主体地位的“弱势管理”模式强势思想政治工作者放低姿态,以平等的身份、互动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种教育模式要求将学校管理目的放在隐性的地位,在网络环境中突出学生的自我管理,有利于对学生思想发展进行正面引导,发挥网络教育的实效。
2.从灌输型管理向渗透型管理转变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兼顾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

摘自:学年论文范文www.udooo.com

主体地位两者之间的关系,在强调发挥教育者主导作用的同时,必须重视发挥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必须重视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站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来理解他们,多途径地了解学生内心世界,积极创造各种条件,让受教育者在参与实践中得到切身感受,用这种潜移默化的形式循序进行教育,追求“春风细雨,润物无声”的效果。面对网络社会无孔不入的海量信息,管理者应充分利用网络的匿名性特征,淡化教育痕迹,增强渗透意识,与学生进行坦诚而无所顾忌地互动交流,帮助他们抵御不良信息的侵袭,引导他们在信息海洋中认清方向。
五、结语
本文分析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的开放性、远离平衡性、非线性和涨落现象等耗散结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运用耗散理论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观、教育方法和管理模式等问题进行了浅显探析。虽然对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视角是一种新的尝试,但是,关于网络思想政治发展的新特征、新对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间相互作用模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规律等问题还有待后续深入。
参考文献:
伍进.现代系统科学方法论及应用——优化方法与探索复杂性[M].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183.
湛垦华,沈小峰.普利高津与耗散结构理论[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
[3]张再兴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年.
[4]黄永宜.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D],西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64
[5]宋元林,唐佳海 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特征、类型及其优化[J].重庆大学学报,2010(3):150-154
[6] 槌田敦(日).资源物理学[M]. 上海:华东工学院出版社,1991.
作者简介:
1.张先锁(1963~),男,江西九江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大学公共语文教育,工作单位:九江职业大学。
2.倪荣彪(1978~),男,江西九江人,硕士研究生,九江职业大学教师。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