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社会学 >> 社会学史 >论基于社会契约理论跨文化经营

论基于社会契约理论跨文化经营

收藏本文 2024-04-21 点赞:6180 浏览:21864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因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不同而产生文化误解和冲突,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不少跨国公司经营陷入困境的重要理由之一。过去的企业研究一直受困于自身混乱的逻辑,这主要表现在两种研究策略的对立,即“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也就是“是什么”和“应该是什么”的理由。
基于此,1994年美国乔治城大学商学院托马斯·唐纳森(Thomas Donaldson)和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企业研究中心教授托马斯·邓斐(Thomas Dunfee)提出了综合社会契约理论,旨在解决全球商业活动中冲突。该理论兼收并蓄了上述两种研究策略,提出了一种既能尊重每个经济体包括每个国家、行业、商业团体和公司的文化价值观的特性,又能为所有的经济体认可和接受的全球性企业规范。综合社会契约理论的框架
综合社会契约理论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最高规范、宏观社会契约和微观社会契约。之所以称为综合,就是这三个方面的综合。

1.最高规范

最高规范是指超越一切文化差异的、人类共同的道德规范,也称为“超规范。”最高规范为评价其他所有规范提供了基础,代表了人类存活的基本原则。宗教、政治、哲学等思想汇集一起时便反映了最高规范。最高规范提供了世界上基本的道德结构,因此是社会契约发展的基础。

2.宏观社会契约

宏观社会契约是指全球社会订立的、关于确立和执行微观社会契约的一套规则,包括四项条款:
1)地方的经济体拥有道德的自由空间,使得他们可以通过微观社会契约确立其成员应遵循的道德规范。
2)微观社会契约必须在本地经济社团成员意见一致的基础上制定才是合法的,成员有自由退出的权利。
5)微观社会契约必须与最高规范一致。
4)当微观社会契约的道德规范发生矛盾时,采用优先准则,通过与宏观社会契约的精神和文字相一致的规则来解决。
在此基础上,唐纳森和邓斐还提出以下六条优先准则:1)对于仅在某经济社团内部发生的交易,如果对其他人或社会没有较大的不利影响,应当由该社团的规范支配。2)只要对其他人或社团没有较大不利影响,解决优先权理由的社团规范就应适用。3)制定规范的社团规模越大、越开放,其规范的优先权越大。4)维护交易所处的经济环境所必需的规范应当优先于有可能破坏这种环境的规范。5)当两种规范产生矛盾时,以更普遍的一条规范为准,6)明确的规范优先于不太明确的、笼统的规范。要注意的是,这些优先规则是作为一个整体来运用的,不应当单独运用。

3.微观社会契约

微观社会契约是某一现实的经济社团在特定文化背景下的道德行为规范,它主要提供了社团规范。例如,某公司制定的员工道德守则。这些社会契约规定的道德规范可以来自道义论,也可以来自功利论。综合社会契约论允许经济社团成员将功利论和道义论原则结合运用于微观社会契约中,只要不违反宏观社会契约的要求,因而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例如,在一些亚洲国家,微观社会契约可能允许企业中裙带关系的存在,这是道德上可以接受的;而在一些西方国家,微观社会契约可能要求就业机会平等。当遇到这种情况,可以用先前制定的一套优先准则来表明应尊重哪个规范。对综合社会契约理论的评价
首先,综合社会契约论既承认各特定经济环境下的道德准则,同时又规定了这些具体的道德准则的适用条件,即不违背最高规范、获得成员一致同意。这就充分考虑了跨文化道德规范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综合。
其次,在指导实践上,综合社会契约理论具有较大的操作性。在跨文化环境中的企业经营者,常会不知不觉地用自己的价值观去判断理由,依据内化的道德准则行事;而“外在制约型”企业经营者又经常迷失在新的环境之中,僵硬地“入乡随俗”,这两种情形都有可能导致作出不道德的决策。因此,从决策程序上给以制约是一种可选择的途径,综合社会契约论给出以一套优先规则来解决不同经营环境下既有的道德规范之间的冲突,为跨文化的商业决策提供了可操作的指南。
当然,任何一种理论难以做到完美无缺,综合社会契约理论也存在需要完善的地方。比如“超规范”究竟包括哪些内容、如何得到,还值得进一步研究。关于优先准则,两位首倡者提出了六条优先准则,但并没有论证它们的一致性和完整性,尚需在实践中检验。结论与启迪
综上所述,综合社会契约理论减少了中心论偏见,在容纳多样性方面向各种文化价值与偏好开放。另外,在如何确立一种既为所有经济体普遍接受,又尊重各经济体特有的文化道德差异的企业道德规范方面,综合的社会契约论提出了具有开创性的策略和思路,并由此奠定了其在西方现代企业学领域的地位。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处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因此,在企业社会责任理由上应注重把握宏观和微观社会契约,不能全盘照搬,应结合我国企业的具体情况,借鉴美国企业社会责任的经验,探索适应于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途径。
要塑造企业诚倌精神。企业诚信是企业价值和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要在企业中大力宣传、倡导诚信观念,加强信诚教育,普及诚信知识,使社会的各行各业充分认识到诚信的价值,认识到诚信对企业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把诚信贯穿干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企业只有坚持诚信为本,将企业诚信放在企业利润之前,才有可能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要强化企业自律约束。一是提高企业道德标准。企业自主地制定高标准、高水平的道德目标,制定更高的产品质量检验标准、安全标准和环境保护标准。高标准、高水平的企业道德目标,可以防止危机事件的发生,提高企业道德建设的层次,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二是实行企业道德的内部制度化。企业道德的内部制度化是指在企业内部组织和行为中,导人正确的道德判断基准,作为规范员工行为的管理制度,形成道德行为规范,即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发生道德价值观与经营业务相冲突时应奉行的基本方针。
要建立企业社会责任的监督机制。一是法律监督。要明确法律是企业社会责任的监督机制的根本保证。政府应加快推进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制化建设工作,通过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基于社会契约理论的跨文化经营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法规来强化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义务,加大宣传和实施相关法律法规的力度,并通过各种行政监管手段和激励机制来敦促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二是社会监督。企业社会责任不应该单单是企业的任务,应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到企业社会责任的构建中来,充分利用网络,报纸,电视等传媒的宣传报道、相似度检测机构的监督评价、相关行业协会的监管以及审计部门的审计等,积极调动各方面力量来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监督和约束。社会监督的目的就是对企业行为形成一种约束作用,是企业行为符合社会持续发展的方向。
编辑 赵钧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