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汉语言文学 >> 社会语言 >从德拉布尔《磨砺》英国知识女性真实生活生

从德拉布尔《磨砺》英国知识女性真实生活生

收藏本文 2024-04-22 点赞:14756 浏览:60771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英国女作家德拉布尔的长篇小说《磨砺》中的女主人公、在读博士生罗莎蒙德是一个对爱情怀有恐惧心理、因此不愿意涉足婚姻的女性。生活中的罗莎蒙德一直压抑自己的情感和,然而偶然的一次性体验却使她成为未婚妈妈。成长中的罗莎蒙德独自承担起种种坎坷,最终收获了事业的成功和甜蜜的母爱。小说中那些鲜明而具体的细节描写,蕴含着深刻的社会学价值,因此对《磨砺》中的细节进行综合分析,并将之放置于真实的语境下进行研究,有着民俗学与社会学的双重价值。
关键词:《磨砺》英国社会生活玛格丽特·德拉布尔
:A
《纽约时报》曾这样评论英国女作家玛格丽特·德拉布尔的小说:“当人们写20世纪历史的时候,人们将会在她的作品中发掘,以找出这一时期英国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这段话十分中肯地指出了德拉布尔小说的社会学和民俗学价值。的确,作为英国的现实主义作家,德拉布尔的小说创作与现实社会的契合度是非常高的。德拉布尔生长于书香门第,熟悉知识女性的生活和心态,并从上小学时起就开始写作。在剑桥读书时,德拉布尔师从20世纪英国文学和文化批评大师F·R·利维斯,这位着眼于道德和社会问题的批评家的代表作《伟大的传统》里,对英国小说传统进行了全面的重估,强调小说里的“道德意识”和“人性关怀”是最重要的因素。德

摘自:毕业论文格式模板www.udooo.com

拉布尔也认为自己在这个层面上受到利维斯的影响,她宣称:“我宁可置身于一个我所钦佩的传统的末尾,而不愿意处于一个我所痛惜悔恨的传统的开端”。
在创作理念上,德拉布尔一直对后现代主义持抗拒的态度,她坚持认为:“我发现解构(主义)的出现令人不安”,并把解构主义风潮称为一种不好的影响。而在“英国现在已经自然地变成了一个文化多元的社会,整个社会已经变得更加混杂”的语境中,德拉布尔担忧地认为,“我的声音现在已经具有各种不同的层次”。她坚持让自己的写作成为一种表现作家所感知的世界的方式,而且要用一种独特的、自己认为最恰当的方式去描绘世界。在这种理念之下,德拉布尔坚持自己的现实主义的写作方向,并以她的现实主义的女性小说形成了英国文坛上独特的景观。德拉布尔的小说创作在凸显20世纪英国社会尖锐矛盾的同时,也保留了大量的上个世纪的英国社会生活的真实细节,读者可以通过细节来触摸当时的英国社会,甚至可以感触到作家个人的成长经历。
德拉布尔长篇小说《磨砺》中的女主人公、在读博士生罗莎蒙德,是一个对爱情怀有恐惧心理、因此不愿意涉足婚姻的女性。在生活中,罗莎蒙德一直压抑自己的情感和,但偶然的一次性体验却使她成为未婚妈妈。罗莎蒙德独自承担起种种坎坷,最终收获了事业的成功和甜蜜的母爱。这是一部生动的英国社会生活小说,小说中那些鲜明而具体的细节描写,蕴含着深刻的社会学价值,因此对《磨砺》中出现的细节进行综合分析,并将之放置于真实的语境下进行研究,有着民俗学与社会学的双重价值。本文试从如下三个方面讨论《磨砺》中所出的英国知识女性的真实生活。
一英国女性的受教育、就业及经济情况
小说《磨砺》创作于1965年,这时英国社会的女性已经有了普遍的享有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权利。如小说的女主人公罗莎蒙德是剑桥大学的29岁的在读博士,她的姐姐毕业于牛津大学,而她的好友莉迪雅则在一家艺术画廊工作,并擅长小说创作。另外,在小说的第九章里,罗莎蒙德从妇产医院出来后去找她的三个好友喝茶,这三个好友合住在一个公寓里,“一个是演员,一个是公务员,一个像我似的,正在搞科研”,很显然这也是三个白领阶层的女性,所以她们才能和博士罗莎蒙德有着极亲密的亲往,“互相交谈自己最隐秘的失意之事”。由此可以看出,当时英国女性受教育程度之高,就业范围之广。
说到经济情况,似乎像罗莎蒙德这样高文凭的女性并没有很高的收入,因为德拉布尔在小说一开头就已把罗莎蒙德的经济情况交待得清清楚楚:“白住在父母的大公寓里”,并且“在各种研究项目中所得的报酬、奖励等,加起来每年也有500英镑”。这些收入对于贫困到“每星期十英镑养活一家四口”的英国家庭来说,应当是比较富有的了。但事实上,罗莎蒙德却称自己为“处于贫困线上”,她老是穿着一双“老掉牙的鞋”,还有一件“穿了多年的宽大的男式毛衣”;在课余时间里,她还要去补习功课赚取“每小时六、七英镑”来维持生活。当她需要去看医生的时候,她就诊的是一家收治穷人的小诊所,和一群穷困潦倒的人混在一起,这说明即使是一个受教育程度很高的女性,她的经济地位仍不乐观,所以当罗莎蒙德生下孩子之后,她发现自己常常连保姆的工资都付不起。那些和罗莎蒙德一样的独身白领女性们,也只能几个人合租一间公寓,或是借住于别人家里,看得出来,她们的收入也并不丰厚。
二英国社会道德对于女性的要求和约束
很显然,20世纪60年代的英国社会为女性提供了很宽松的道德空间,她们不仅可以自由地走出家门走进更宽广的社会生活里,还可以自由地交友,自由地决定结婚或是单身,甚至可以把丈夫赶走自己靠出租房间而独立生活,这正是经过几十年的英国女权运动为英国女性争取到的生存空间,也是英国知识女性真实的生活场景。所以小说中的放荡女子莉迪雅能够在初闯伦敦的时候“和一大群白痴混在一起,到处睡觉”,致使意外怀孕;也可以让作为女博士的罗莎蒙德这样“文雅的、有教养的、无所事事的单身女孩”同时和三个男性过往甚密,并把一些青年男性领到公寓里喝酒聊天,炫耀她“那双漂亮的大腿”;甚至可以允许莉迪雅的女房东把自己的丈夫赶出家门又随时与他同居,这一切都是英国女性生活里可能发生的内容,也成了英国社会的一种风情。
但是这一切并不说明英国社会道德已完全放弃了对女性的约束,其实,这种道德上的约束仍然是存在的,而且力量还很强大,这从小说中的一些细节里完全可以看得出来。如在小说开头,罗莎蒙德与她的第一个男友哈米什试图去旅馆私会时,旅馆女怎么写作员的眼光里似乎包含着对他们行为的敌意,为此,哈米什不得不编造一些他们新婚的笑话来搪塞,也故意在手上戴上了一枚检测的结婚戒指来蒙混过关,这说明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未婚同居并不受到鼓励,一对相爱的青年想去旅馆里偷情,同样会在人们责难的眼光之下倍感难堪。在这种社会道德的力量对女性的约束力之下,罗莎蒙德怀孕之后深感心理压力之大,她的压力当然来自于社会的方方面面,有她女朋友的前车之鉴,也有来自于她的工作单位和学生方面的压力,还有医院里的护士把她看成是“整天在城里晃来晃去的的阔小姐”的冷冷目光,尤其是英国大学对获得资助或奖学金者的资格明确要求是“未婚”,这就更使罗莎蒙德感到她是“自己被软弱和痛苦攫住”,正处在“一种完全无力控制和不明方向的漂浮感”。对罗莎蒙德的最大的心理压力来自于她的家人,在姐姐写给罗莎蒙德的信里,可以看出姐姐的担忧有多重,姐姐认为罗莎蒙德处于“一种可怕的境地”,“正在犯一个可怕的错误”,让她“忧心忡忡”。姐姐担心父母知道之后会大发脾气,也担心整个社会对私生子的排斥和羞辱会造成孩子心理上的伤害,更觉得让一个“自己并不喜欢的人的孩子在眼皮底下长大,多要命啊”,综合这一切因素,几乎没有一个人同意罗莎蒙德生下孩子,这说明英国社会对于未婚生子现象的排斥和轻视心理非常普遍,所以一定会在很长时期使孩子蒙受着“私生子”的阴影。由此可以得知,英国社会并没有彻底放弃对于女性的道德约束,在女性的行为超越了这种道德约束时,她同样会受到来自于各方面的压力,从而导致她的生活失去平衡。
三英国女性的生活习惯和生活细节
以杜松子酒打胎的做

摘自:毕业论文小结www.udooo.com

法似乎对20世纪60年代的英国女性很有影响,所以当罗莎蒙德怀孕时,她也想过用这种方法试试,从现代医学的眼光来看,这种做法显然是没有科学道理的,但它之所以可以影响到身为女博士的罗莎蒙德,则说明了两点:一是当时的女性并没有多少生理知识,即使身为女博士,也同样对意外怀孕这样的事情束手无策,所以才会选择一种不太科学的方法去堕胎;二是英国社会对于私自堕胎这件事是明令禁止的,所以当一个未婚的女子意外怀孕时,她只能采用私下处置的方法去中止妊娠,如莉迪雅在放荡的生活里意外怀孕时,她也只能去求助于私人医生堕胎,从而保住自己的未来。
作为一个女学者,在大英博物馆里查资料、在图书馆里读书、在公寓里撰写论文提纲几乎是她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小说里多处提到罗莎蒙德在图书馆里独自思考的场景。当罗莎蒙德第一次确定自己怀孕的时候,她就是“在大英博物馆里整整坐了一天,又害怕,又沮丧,面前摊开着萨姆尔·丹尼尔的书”。而以写作为业的莉迪雅也是时常去大英博物馆里查资料或打印东西,可见大英博物馆这种高文化氛围的所在是伦敦知识女性经常光顾的地方,也许只有这样的地方才能体现出知识女性的高贵。
从小说里的一些细节里,还可以看出英国女性读书的内容很广,不仅读哲学方面的书籍,更阅读如哈代的《人生的嘲弄》等理论著作,也读一些如伊丽莎白时代的诗人的作品。罗莎蒙德本人关心的是18世纪的作家们,在拥有了博士资格之后,知识女性的身份会陡然提高,她可以在更好的大学里找到新的工作,也可以有资格给一家名叫《诗歌纵览》的杂志写专栏,因为那里的稿费很高。当她们需要搜罗生活信息时,通常会去《时代》杂志上的家务广告栏来看,因为那里有着“母亲的助手”、“互利互惠的姑娘”和“管家”“保姆”等广告可供选择。
与朋友喝茶、喝酒聊天、结伴看电影或在家里开家宴是女性们常见的社交形式,与熟人相见的时候,她们常会用“找个地方喝点什么”来邀请对方或被对方邀请,所以小说里的很多人物之间的交流都是发生在咖啡店或餐室里的,在这里聚焦着各种各样的人物,简直可以把这里当成窥探英国社会的一个窗口。而在传统的圣诞节的夜里,伦敦的人家则多数是在家里举行宴会招待朋友,在家里用传统的“用大量的药草、酒和栗子糊”调配出来的调料烤制出一只大火鸡给客人吃,不管是罗莎蒙德这样的单身知识女性,还是她的邻居们都是在家里兴高采烈地举办家庭宴会,欢度圣诞之夜。
与朋友合租公寓是20世纪60年代的英国女性常见的生活方式,小说里多次提到了那些合租公寓的女性们,如莉迪雅就是与一个离开丈夫的女性合租在一间小房子里,她们分住在两个小房间里,并共用一间厨房和卫生间;后来失业的莉迪雅又借住在罗莎蒙德的大公寓里,虽然没有交纳房租,却说好要分担电话费和电费。而从刊登于《时代》杂志上的大量的“互利互惠的姑娘”(即以讲课来换取住房和膳食的方式)的广告来看,这种合租房子的现象非常普通,这说明伦敦的房租很贵,对于一个刚刚进入社会的青年女性来说,合租使她们可以承受起昂贵的房租,也有了可以近距离交流的朋友。
在现实主义者的眼里,作品的逼真性或与对象的酷似程度成为判断作品成功与否的重要准则,现实主义者认为生活就是写作的惟一蓝本,也是小说要最大程度接近的客体,同时更是作者本人忠实于自己时代的一种方式。因此,在现实主义作家德拉布尔的《磨砺》中,她以客观、冷静和准确的文学语言和精准的生活细节,描绘着英国知识女性这一特定的群体,表现着知识女性在生活中所经历的磨难与成长,使其成为一个典型的“社会人”形象。而小说中这些生动的生活细节,则成功地记录了知识女性的生活足迹,并彰显着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社会学价值。
参考文献:
戴维·洛奇编,葛林译:《二十评论》,译文出版社,1993年版。
瞿世镜:《英国当代小说》,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年版。
[3] 李鹏程:《自由与传统——二十世纪英国文化》,东方出版社,1999年版。
作者简介:
王力思,女,1980—,吉林长春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国文学、翻译理论,工作单位:长春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刘蕾,女,1976—,吉林长春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外国文学,工作单位:长春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