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汉语言文学 >> 社会语言 >谈述探源网络词语探源、探因与其

谈述探源网络词语探源、探因与其

收藏本文 2024-04-03 点赞:21163 浏览:94766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网络新词的产生、流行和理论阐释一直是词汇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以近年出现的“五毛”为个案,探求其新义来源,描述新义使用开来的网络时代背景及语义的进一步变迁,并运用空位、竞争、模因论等理论来分析它产生、流行的动因。新词的研究,不能只停留在描述上,更需要运用最新的理论来解释,甚至需要

源于:论文结论范文www.udooo.com

创设出新理论。
关键词:网络词语五毛流行动因模因
一、引言
语言三要素中,最易变动的是词汇。当社会处于巨大变革的时代,汉语词汇也会随之大变动,如新文化运动时期、新中国成立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
进入21世纪,网络在我国更加普及。截至2011年12月,我国网民已逾5亿,规模位居世界第一。据预测,到2015年这一数字将超过7.5亿,发展迅猛。网络不仅是一个传播信息的平台,更是一个展现自我、与他人互动交流的平台。因为自身独特的语用领域,网络上的语言常带有不同于人们日常用语的鲜明特色,形成网络语言。随着庞大网民的使用、推动和传播,有些词语会快速兴起、流行、拓展等,甚至超越虚拟的网络语域,进入社会新闻用语以及日常用语领域,像“芙蓉姐姐”“”“犀利哥”“给力”“浮云”“屌丝”等等。
中国学术界,最早发表的网络语言文章是1997年3月迥的《网络文化中的新语言》和1998年初立鑫《谈谈网络语言的健康问题》,前者算一般性介绍文章,后者则是研究型论文。进入21世纪之后,网络语言逐渐成为语言学研究的一个热点,也不断有其他领域的学者从传播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哲学等诸多角度展开研究,只是取向有所不同,前者更多地研究网络语言的本体,而后者大多从语言着手。就网络语言本体来看,词语是研究的热点和重点。我们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上以“网络词语”为关键词搜索核心期刊,发现有14篇论文,涉及个案分析、修辞手法、构造方式、词语由来、词语特征及其反映的社会心理等。实际上成果更多,据我们检索,核心期刊上的相关论文大约有80多篇,涉及个案和描述的最多,理论探讨、解释性论文不多,而将个案描述分析和理论探究阐释结合的论文更少。
对网络词语的研究除了描述、分析其特点外,需要运用新的理论如词语模理论(李宇明,1999)、模因论(何自然,2005、2007)、隐喻理论、认知理论等来进行解释。此外,网络语言正处于不断地发展过程中,会不断出现新的词语、新的现象,这便需要进行跟踪式研究。“五毛”就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网络热词,至今只有一篇相关论文,即曲丽玮(2009)的《“五毛”新解》,对之还有诸多的问题需要探究。我们拟先追溯网络新词“五毛”新义的来源及其演变轨迹,然后从语言学的角度探析其流行的动因。

二、“五毛”新义来源及其语用轨迹

“五毛”,本义为“五毛钱”,因为“五毛”只可直接修饰“钱”,故而“五毛钱”常简称“五毛”。它是由两个词组成的一个数量短语,只放在名词“钱”的前面构成数量名短语,其与“一毛”“两毛”“三毛”(这里指“三角钱”。当然,它还可作为一个专有名词,有两种意思,一指著名漫画家张乐平创作的人物形象“三毛”,该漫画人物因头上只有三根头发而得名,二指台湾著名女作家“三毛”)……“九毛”“十毛”的结构无异,无感彩。然而,随着网络的发展,出现了一批受雇于某组织,专门在网络上发布支持该组织言论的人员,他们被网民戏称为“五毛党”或“五毛”。起初是“五毛党”,后来很快“党”不必露面了,“五毛”用得比较多了;但有时候为了强调说明指人,还用“五毛党”,这里“党”可能也有贬义,不用“党”字可能是出于避讳。自此,“五毛”便有了其独特的意义,在结构和意义上均脱胎换骨,凝固成为一个指人的普通名词,情感色彩带贬义。这一演变,是“借代”这种修辞手法的运用,用“五毛钱”来指代一类特殊的人群,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说便是“转喻”(metonymy)。如下例(均来自网络):
(1)在搜狗—谷歌拼音输入法之争最热闹之时,甚至传出谷歌奥美公关招“五毛党”在网上发贴混淆视听的传闻。事后我问了同在公关公司工作的一位朋友,她说这是公关行业的常用手段,不足为奇。(世界经理人网,2007年9月20日)
(2)在这篇名为《“五毛”现形记》的博客中,韩寒称一眼就看穿了在现场举“毁”字牌的大爷大妈是“北影边上的群众演员”,“我后面的读者告诉我,是节目组每个人给钱再管饭请来的,只要举‘毁’的牌,节目结束后就可以领到二十块钱……我本想说,原来你们就是五毛党啊……”(新华网,2008年12月24日)
(3)自“”事件调查委员会名单公布之始,“风之末端”就被质疑是政府的“托”,甚至被称为“五毛”。(华商网,2009年2月24日)
(4)在对待“五毛党”的问题上,网民态度也经历了一个逐渐转变的过程,从最初的极力排拒到现在的慢慢接受认可的态度,默认了“五毛党”这一群体存在事实,而通过更多新闻媒体得的报道,也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中国经济网,2010年12月2日)
(5)如果有一天,中国不需要“五毛党”来粉饰社会的缺陷和问题,“五美分党”对中国的玷污也不会影响中国民众的判断力,中国社会才算真正成熟。(瞭望观察网,2011年5月25号)

(一)“五毛”新义来源

“五毛”的新义,最初源于何处?是何时最早使用的?
对此,考察发现主要有四种说法。一是它源于民国时期。1917年,段祺瑞雇佣一批人搞“群众游行”来要求国会通过对德宣战案,那些“群众”每小时可得五角大洋。二是源于国民党时期。某军阀为了栽赃一个正直的军官,就写了一些诽谤该军官的传单,并叫副官到街上来散发,每散发一张就给五毛钱。三是源于时期。康生手下有一群人,职责就是每天在《文汇报》等核心报纸上发表文章,引导舆论。这群人每人每天的特殊津贴就是五毛钱。四是源于网络流行时期。最早出现于2007年下半年。当时有网民把网络评论员谑称为“五毛”,因为据说他们每发一帖可得“五毛钱”。我们赞成第四种说法,它是广大网民发明的新名词。正是因为历史上存在过这样的人群、现实社会上也有这样的人群,他们靠为某组织发支持性言论而获得按照“五毛钱”来计量的报酬,所以才在如今的网络时代被网民称为“五毛”。在该行为事件中,这类人的目标是为了获取众多的五毛钱,“五毛”就是对整个行为事件的本质特征、凸显部分提取后来命名、指代该类人群的。
用“baidu新闻搜索”以关键词“五毛党”进行检索,发现“五毛党”或具有这一意义的“五毛”在2007年仅2次,2008年猛增为179次,2009年持续增加到335次,2010年则狂增到1510次,2011年频率与2010年持平,热度不减。“五毛”一词的新义以及由其构造的“X五毛”在网络上快速地流传开来,这是为什么?我们认为这不无社会原因,但是我们更愿意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解

源于:毕业设计论文模板www.udooo.com

读它。
一个词、一句话因为某位名人的使用而得到效仿流行,这在语言发展史上屡见不鲜。最典型的便是成语、典故的使用以及修辞学中谈到的引用、仿拟等。如今,传媒对语言使用的影响非常大,某个词、某句话常常会因某件典型事件而快速蹿红,并造出诸多格式。像“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苹什么”“糖高宗”“盐王爷”等,社会热点常与社会热词、新词捆绑在一起。

(二)“五毛”新义用法的扩大及其活用

“五毛”一词的新义起初主要用在政治舆论方面,随后便逐步扩大到经济领域,例如公司就雇“五毛党”来删掉企业的负面信息或大肆张贴正面信息帖子,以达到减少危机信息传播几率、降低企业品牌损失和控制舆论的目的。这在网络上美其名曰“新闻优化技术”,此类公司也美称为“公关公司”。例如:
(6)随着网络行业的高速发展,一种特殊的推广职业产生了,他们就是“五毛党”。当你在浏览一些流媒体的新闻时,常常会见到在正文后面的评论出现各种雷人的评论,多数评论经常会出现一些很明显地带有广告性质的话语,这些便正是“五毛党”们的杰作。(新浪游戏,2011年6月7日)
(7)据央视报道,一半网络热帖是由聘请大量“五毛”人为制造的产物,网络公司不仅可以左右舆论,甚至可能挟舆论之威影响法院判决。……当一种手段被认为行之有效时,政治和商业力量都不会放过,因为无论是政治还是商业,基础都是民意。因此,“五毛党”成为残酷的商业竞争中的舆论打手。(网易科技,2009年12月22日)
后来,该词还用到娱乐界,指崇拜、追逐、支持明星的“五毛”。如:
(8)徐静蕾是娱乐界“五毛党”们造就的。
(9)楼主,你就是娱乐界的“五毛党”。
词的概念是变动不居的,这不仅与该词所处的词汇系统有关,更与社会的变迁、语言使用者的主观能动性有关。“五毛”从最初的意义发展至今,短短几年,其概念义经历了较大变动。从刚出现时的“专门为某政治性组织所雇佣的为之发表支持性言论的网络人员”,到扩大为“不论专门或业余,也不论是否获得报酬,只要在网络上支持、歌颂某政治组织的人”,再延伸到商业领域以至娱乐领域等,指称“不论是为组织还是为个人,不论是否被雇佣而获得报酬,也不论是在虚拟网络上还是在现实社会中,也不论是为政治组织还是经济、娱乐、文化、教育等组织,凡是一味发表支持言论、表示支持行为的人”。可见其内涵不断地缩小,外延则不断地扩大。“五毛”出现了泛化(generalization),似乎成了“支持者、赞美者、美化者”的代名词,与“五美分”(反对者、攻击者、丑化者)相对。然而至今还没有一个新词来指称中间者、中立者、客观者。只要价值观、态度和评判不中立,都有可能被人看成“五毛”。于是,“五毛”成了意见争论中双方相互指责的蔑称。
“五毛”起初只是作为指人名词来用,随着用量的增加,网民还将之活用在动词、形容词的句位上。
(10)别五毛了。(摘自BBS上的帖子评论)
(11)太五毛了!(摘自BBS上的帖子评论)
如今,“五毛”不只是这一种简单形式,网民还根据词语模类推创造出了众多的“五毛”词语群:五角、五角党、五毛党、五毛同志、五毛们、暴发户五毛、学术派五毛、通俗派五毛、低智商五毛(或无脑五毛)、高智商五毛(或有脑五毛)、免费五毛、美国五毛党等等。甚至还仿“五毛”而造出“五美分”和“五美分党”(他们“攻击中国政府者,攻击中国社会者,往往受一些西方组织资助”)。

三、“五毛”新义产生、流行的语言学阐释

“五毛”一词新义的产生、流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释:

(一)该语义在现有词汇系统中存在词语空位

说及“五毛”,人们最先想到的一定是某个人或某群人,他们从某组织那儿获取一定报酬,为其叫好,并反驳批评者。对于这种人或类似者,会令人想起已有的各种各样的称呼:御用文人、汉奸、走狗、狗腿子、特务、叛徒、内奸、奸细、同党、同伙、托儿、间谍、爱国者、爱国人士、拥护者、支持者、马屁精、网络写作教程、、者、灌水者、网络评论员、新闻审查员、粉丝、追星族、网特(网络特务)、、等等。然而,它们都不能与“五毛”等同,不能代替“五毛”的全部语义。
“五毛”的语义核心构成有三:1.受雇某组织或个人,主要是政治组织,其次是经济或娱乐等组织;2.发文、说话都站在该组织一边,不管对错;3.主要在各大网站、媒体上、公共场合活动。可见,与其最相近的要算“御用文人”“爱国者”“网络评论员”和“”。“御用文人”是指“为统治者利用而为之效劳的文人”(《现代汉语词典》2005年版),有强烈的贬义,常伴随帝王身边,政治地位很高,写得一手好文章;“五毛”的贬义色彩较轻,他们可以是普通民众,文章不一定写得好,目的在于获得经济报酬;“爱国者”是指“热爱自己国家的人”(《现代汉语词典》2005年版),有强烈的褒义;“网络评论员”(internet commentator)是指“在网络媒体上发表观点的人,特别对有关政治和社会的时事进行评论”(百度百科),是中性的,没有褒贬色彩,也不一定受雇于某组织,立场可以中立;“”是指受雇于,为他人发帖回帖造势的网络人员,带有强烈贬义,主要用于经济领域。

源于:大学毕业论文格式www.udooo.com

摘自:学报论文格式www.udooo.com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