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护理 >> 手术室护理 >简谈急性坏死性小肠炎患儿护理

简谈急性坏死性小肠炎患儿护理

收藏本文 2024-02-22 点赞:3947 浏览:10902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急性坏死性肠炎系小肠急性出血性坏死性炎症。起病急,以腹痛、腹胀、呕吐、腹泻、便血为主要表现特征。病情发展迅速,常出现感染性休克,严重威胁患儿的生命。本病多见3—9岁小儿,如发生在婴幼儿期,则症状较为严重。全年均可发病,以夏秋季节多见。
关键词:急性 坏死性小肠炎患儿 护理
Doi:10.3969/j.issn.1671-880

1.2014.0

2.374

1671-8801(2014)02-0258-02 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似与肠道非特异性感染及机体过敏反应有关。目前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病有增加趋势,其致病因素主要为肠道内细菌的作用,其次与缺氧缺血,红细胞增加症等历致肠教脂缺氧、缺血性损伤以及与肠道中所含的碳水化合物等曲解物产生的发酵、产酸、产气作用等有关。多发生于空肠和回肠部位,受原肠管扩张,呈暗红色或紫红色,与正常肠段分界清楚,肠管多积气,有血性内容物肠壁增淳,肠膜表面有散在性坏死灶,脱落后形成浅表性溃疡,严重者可引起肠穿孔。
治疗要点禁食、胃肠减压、减轻消化道负担并促其功能恢复补充液体,维持营养,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制约感染如出现肠穿孔、大量出血时等,应即时手术治疗。

1 护理评估

1.1 健康史。引起本病理由尚未明确,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肠内存在某些细菌及其产生的毒素,其中以c型产气英膜梭状杆菌B毒紊可能性较大。实验中将此菌苗液注入脉鼠小肠,可使其肠道发生出血性病变而死亡。
(2)患儿胰蛋白酶活性降低,上述B毒素可被肠内胰蛋白酶水解而失去致病作用。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良或经常食用玉米、甘薯等含丰富胰蛋白药抑制物的食物,均可使肠内胰蛋白酶活性显著降低,致使患儿易发病。

1.2 身体状况。

(1)一般症状。起病急,主要症状为腹痛、呕吐、腹胀、腹泻、便血和毒血症等。常以腹痛开始,逐渐加重,呈持续性钝病伴不同程度阵发性加剧,早期以上腹部及破周疼痛明显,之后常涉及全腹。早期腹痛部位常与病变部位和范围相符。发病不久即开始腹泻,便血次数不定,每天2—3次至数十次不等。初为稀便,少量汁液,黄脓,无里急后重,以后转为血便,呈暗红色糊状,或呈赤豆样血水便,有时可见灰白色坏死物质,有急性坏死性小肠炎患儿的护理相关论文由www.udooo.com收集特殊腥味,血量多少不一。腹痛同时伴有恶心呕吐,开始吐出胃内容物及胆汁,以后呈咖啡样物,或有蛔虫。由于大量的液体和血液渗人肠腔和腹腔,可导致脱水,血容量减少,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等。
(2)全身症状。发病早期即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毒血症症状,如寒战、高热、疲倦、嗜睡、面色发灰、食欲不振等。病情轻重不一,重者病情发展迅速,常于起病后1—3天病情突然恶化,出现严重中毒症状或休克。可伴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和败血症,少数病例可在血使出现前即发生中毒性休克。
(3)腹部体征:早期或轻症病儿腹部稍胀,柔软,可有轻压痛,但无固定性压痛点、以后腹胀加重,可出现固定性压痛,早期由于炎症刺激引起肠痉挛,肠鸣音亢进。晚期肠壁肌层坏死出血,肠管运动功能障碍引起肠麻痹,肠鸣音逐渐减弱或消失;当肠管坏死累及浆胺或肠穿孔时,出现局部性或弥漫性腹膜炎症状.可表现为腹胀、胺肌紧张、压痛和反跳痛等。
(4)婴幼儿坏死性肠炎的特点:症状多不典型,易误诊。病初是烦躁、呕吐、腹胀、蛋花样腹泻,伴明显的中毒症状,并易发生广泛性肠坏死,腹膜炎和中毒性休克。
1.3 心理、社会资料。急性坏死性小肠炎,婴幼儿病情较重,年龄越小病死率越高。家长缺乏儿童卫生保健常识,忽视及时就诊而延误治疗;重症病儿的表现可引起家长情绪紧张;疾病恢复期要严格制约食物的质与量,既要维持肠道的正常功能,又不能增加肠道的负担。

1.4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血液检查:白细胞质总数和中性细胞增加,并有核左移,常有中毒颗粒出现。
(2)大便检查:外观呈红色糊状、赤豆汤样或血水便,有腥臭味;隐血试验呈强阳性。镜下可见大量的红细胞和白细胞。可见较多的革兰阳性粗短杆菌,厌氧茵培养多数分离出产气肠杆菌。
(3)X线检查:可见小肠呈局限性扩张胀充气,肠间隙增宽联膜皱招变粗或见病变肠管僵直,肠腔内有多个液平面。部分病例呈机械性肠梗阻表现,也有呈麻痹型胀气者,有时可见到由于大段肠管坏死形成的一堆致密阴影,尤以新生儿和婴幼儿多见。

2 护理措施

2.1 缓解腹胀、腹痛、制约腹泻。

(1)立即禁食,7—14天,至腹胀消失、大便隐血转阴、临床症状好转后试行进食,由流质开始,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新生儿患儿恢复喂养应从水开始,再用稀释的奶,以后逐渐增加奶量和浓度。在禁食和调整饮食期间继续观察腹部和大便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和医生联系。
(2)遵医嘱给予抗生素制约感染。
(3)腹胀明显者应立即行胃肠减压并做好胃肠减压的护理,观察腹胀消退情况及引流物色、质、量,做好口腔护理。
(4)安排舒适的环境,给予抚慰等支持性护理活动。
2.2 补充体液、维持营养。禁食期间应静脉补液,以保证患儿液体与营养的需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

2.3 密切观察病情。

(1)仔细观察、记录大便的次数、性质、颜色及量,解大便变化过程。及时正确留取大便标本送检。每次便后用温水洗净臀部并涂油膏,减少大便对皮肤的刺激,保持臀部皮肤清洁卫生。
(2)观察呕吐情况,思儿予以右侧卧位或将其头转向一侧,如患儿呕吐,及时清除呕吐物,记录呕吐时间以及呕吐物的色、质和量。
(3)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若病儿出现脉搏细速、血压下降、末梢循环衰竭等,提示中毒性休克,应立即通知医生组织抢救。
(4)观察腹痛、腹胀等情况,若病儿出现肠穿孔、腹膜炎等,立即与医生取得联系,或提前做好手术治疗的准备。
2.4 健康教育。帮助家长掌握有关饮食制约、皮肤和口腔卫生等护理知识,并使患儿和家长对病情有一定的了解,在治疗和护理中,取得他们的理解、配合和支持。
参考文献
[1] 程敏.急性坏死性肠炎的观察与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10)
[2] 陈兰芬.Ⅲ-Ⅳ期压疮患者护理体会[J].中外妇儿健康.2011(06)
[3] 杨晓炜.老年胆源性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护理体会[J].职业与健康.2007(04)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